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0,分4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枢密
密院
密迩
密勿
宥密
密密
密云
疏密
精密
密使
树密
不密
密意
周密
机密
《國語辭典》:枢密(樞密)  拼音:shū mì
1.枢密使的简称。参见「枢密使」条。
2.政府机密的政务。《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预。」唐。白居易 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泄之辜,请验迹于紫泥,方定刑于丹笔。」
《國語辭典》:枢密使(樞密使)  拼音:shū mì shǐ
职官名。枢密院的长官。唐代宗时始置,由宦官担任,后世权任渐重;五代改用士人,权与宰相齐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称知院,明初废置。简称为「枢密」。
《漢語大詞典》:密院
宋 代枢密院的省称。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盖国初武臣皆百战猛士,至密院多有所是非干请,故为之防微。”宋史·职官志二:“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七年:“ 四川 都转运司,盖总四路财计以赡军颁﹝须﹞也,俾乘间上书,併归宣司,则是制军、制食通而为一,虽密院、户部不得如此,祖宗维持诸路之计,於此扫地。”
分類:枢密院
《國語辭典》:密迩(密邇)  拼音:mì ěr
接近、靠近。《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鲁肃》:「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宋书。卷五七。列传。蔡廓》:「况安都外据强地,密迩边关,考之国计,尤宜驯养。」
分類:贴近靠近
《國語辭典》:密勿  拼音:mì wù
1.勤奋努力。如:「公务员为民服务,自当密勿从事,竭力以赴。」《宋书。卷四二。列传。刘穆之》:「密勿军国,心力俱尽。」
2.慎密、机密。《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与闻政事密勿大臣,宁有恳恳忧此者乎?」唐。李德裕 谢赐让官批答状:「承吁俞之命,或虑阙遗,奉密勿之机,实忧不逮。」
《國語辭典》:宥密  拼音:yòu mì
1.深广、静密。《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乐府诗集。卷七。郊庙歌辞七。唐禅社首乐章。雍和》:「夙夜宥密,不敢宁宴。」
2.枢密院。因掌管军事机密,故称为「宥密」。宋。苏轼〈赐正议大夫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宥密之司,安危所寄。」
《國語辭典》:密密  拼音:mì mì
1.暗中。《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知县与江都县同年相好,就密密的写了一封书子。」
2.细密、紧密。唐。孟郊 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國語辭典》:密勿  拼音:mì wù
1.勤奋努力。如:「公务员为民服务,自当密勿从事,竭力以赴。」《宋书。卷四二。列传。刘穆之》:「密勿军国,心力俱尽。」
2.慎密、机密。《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与闻政事密勿大臣,宁有恳恳忧此者乎?」唐。李德裕 谢赐让官批答状:「承吁俞之命,或虑阙遗,奉密勿之机,实忧不逮。」
《國語辭典》:密云(密雲)  拼音:mì yún
1.浓密的云。如:「山雨欲来,密云四布。」
2.比喻德泽。《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顷雨泽不沾,密云复散。」
《漢語大詞典》:疏密
亦作“疎密”。亦作“踈密”。
(1).稀疏与稠密。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斑閒赋白,踈密有章。”踈密,一本作“ 疏密 ”。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上王羲之书》:“试笔成文,临池染墨,疏密俱巧,真草皆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古无真正楷书……至国朝, 文徵仲 先生始极意结构,疎密匀称,位置适宜。”
(2).简与繁;略与详。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为作书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
(3).粗疏与精密。晋书·律历志中:“六十日中疏密可知,不待十年。”隋书·律历志中:“ 大象 元年,太史上士 马显 等,又上《丙寅元历》,抗表奏曰:‘……去年冬, 孝宣皇帝 乃詔臣等,监考疎密,更令同造。’”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如臣之説为可采者,其推行之法, 陆贄 所陈,惟陛下察其疎密,详加损益,取进止。”
(4).宽严。晋书·刑法志:“ 咸康 之世, 庾冰 好为纠察,近於繁细,后益矫违,復存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矣。”
(5).松散与坚实。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其法先治一室,令地极平,乃埋律琯,皆使上齐,入地则有浅深……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
(6).疏远与亲密。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程君墓志铭》:“又乐賑人急难,不间疎密。”
(7).高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西厢》翻本既不可无,予又因此及彼,而有志於《北琵琶》一剧……但能保与自手所填诸曲,如已经行世之前后八种,及已填未刻之内外八种,合而较之,必有浅深疎密之分矣。”
《國語辭典》:精密  拼音:jīng mì
1.精致细密。《三国志。卷四四。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姜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也。」
2.精巧周密。如:「刺绣是一种精密的手工艺。」清。徐珂《清稗类钞。工艺类。制陶器》:「所用器具不甚精密,矩车、规车,以别大小方圆,篦子、明针,以事剔括范律,绝无模型。故器之形状大小欲求一律,全恃手势之适当也。」
《國語辭典》:密使  拼音:mì shǐ
秘密的使者。如:「根据密使传来的消息,两国可望做进一步的交流。」「这位密使负有特殊的使命,要商议两国撤军的条件,弭平这场战争。」
分類:秘密使者
《骈字类编》:树密(树密)
隋 卢思道 河曲游 丰茸鸡树密,遥裔鹤烟稠。
唐 许浑 晚泊七里滩 树密猿声响,波澄雁影深。
宋 杨万里 夏夜追凉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元 郝经 雨中感怀 树密莺愁湿,庭荒雀畏深。
《国语辞典》:不密  拼音:bù mì
有空隙、不严密。《文选。祢衡。鹦鹉赋》:「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國語辭典》:密意  拼音:mì yì
亲密的情意。如:「他俩总是那么深情密意,让人好羡慕。」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虚脾爱使乖,也只怕粉脸香腮,引动你密意幽怀,倒做了横祸飞灾。」
《國語辭典》:周密  拼音:zhōu mì
1.周全细密。《荀子。儒效》:「其知虑多当矣,而未周密也。」《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原来钱镠已知此是吉谶,合应在自己身上,只恐声扬于外,故意不信,乃见他心机周密处。」
2.人名。(西元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宋济南人,流寓吴兴。工诗词,作品风格纤细奇险,著有《癸辛杂识》、《齐东野语》、《武林旧事》、《草窗词》、《草窗韵语》等书,尝选南宋歌词为绝妙好词。
《國語辭典》:机密(機密)  拼音:jī mì
1.掌理机要大事的部门、职务。《后汉书。卷三六。郑兴传》:「宜侍帷幄,典职机密。」汉。蔡邕〈巴郡太守谢表〉:「超自群吏,入登机密。」
2.重要而秘密的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内有机密,请陛下自开,勿使他人知之。」
3.谨慎隐密。《红楼梦》第四四回:「贾琏也因吃多了酒,进来高了兴,未曾作的机密。」
4.旧时管理县衙机密房的人。《水浒传》第二三回:「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