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13分类词汇 13
《國語辭典》:诸侯(諸侯)  拼音:zhū hóu
封建时代列国的国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至汤王时,为诸侯与葛为邻,葛君不道,苦虐其民,汤王伐之。」
《國語辭典》:方伯  拼音:fāng bó
一方诸侯之长。《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后泛称各地方的长官。三国魏。曹囧 六代论:「且今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也称为「邦伯」。
《國語辭典》:符节(符節)  拼音:fú jié
1.古代出入城门关卡的一种凭證。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各取其一,使用时相合以为凭。后指朝廷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为凭證。《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唐。元结〈舂陵行〉:「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2.形容相符合、吻合。《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國語辭典》:九牧  拼音:jiǔ mù
1.主掌九州之人。《周礼。秋官。掌交》:「九牧之维。」郑玄。注:「九牧,九州之牧。」后泛称地方首长。宋。叶适 故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黄公墓志铭:「小犹管、晏,大可召、毕,中列三品,外倡九牧。」
2.九州。《荀子。解蔽》:「文王监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國語辭典》:九州  拼音:jiǔ zhōu
1.中国古代分天下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分别。一般乃指《周礼》九州,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后用作中国的代称。宋。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岛名。日本四岛中最南的一岛。因封建时代全境分为九个州而得名。以热带植物和煤矿藏闻名。岛上有世界最大的活火山口阿苏山。行政上分为福冈、鹿儿岛、熊本、宫崎、长崎、大分、佐贺七个县;著名城市有北九州、福冈及长崎。
《國語辭典》:方城  拼音:fāng chéng
1.春秋时楚北的长城,为古九塞之一。其城由今之河南省方城县北至邓县。
2.山名:(1)位于湖北省竹山县东南。(2)位于河南省叶县南。
《漢語大詞典》:守宰
指地方长官。《后汉书·朱浮传》:“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拜守宰者,印组光华,车骑辉赫,荣兼九族,取贵一时。”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閲守宰以求治,慎迁易以去弊。”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宋文帝 性仁厚恭俭,勤於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百官谐於其职,守宰以六期为断,吏不苟免,民有所係,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 冯跋 每次派遣守宰,都亲自接见,询问为政要领。”
《漢語大詞典》:邦侯
指地方长官。 明 姚汝循 《郡斋咏怀》:“才不瘳民瘼,位固忝邦侯。”
《漢語大詞典》:凭熊(憑熊)
借指地方长官。古时地方长官乘坐横轼作熊形的车,故称。 宋 王禹偁 《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臣等乃位极庙堂,地分藩翰,下至凭熊之秩,尽为尸禄之人。”参见“ 熊軾 ”。
《漢語大詞典》:熊轼(熊軾)
(1).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前軨熊軾,后乘龙轜。” 唐 许浑 《酬邢杜二员外》诗:“熊軾并驱因雀噪,隼旟齐驻是鸿冥。”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帝授节鉞临 玄菟 ,高凭熊軾佩虎符。”
(2).借指太守。 唐 钱起 《江宁春夜裴使君席送萧员外》诗:“主人熊軾任,归客雉门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夺却鸞堤史职,謫为熊軾守臣。”
《漢語大詞典》:九伯
(1).上古九州的方伯。方伯,诸侯之长。《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 杜预 注:“五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
(2).泛指地方长官。 唐 王维 《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公当九伯之官,兼八使之任。” 宋 王安石 《谢知州启》:“ 谢 守论功,当为九伯之冠。”
(3).见“ 九百 ”。
《國語辭典》:九百  拼音:jiǔ bǎi
1.数量。《文选。张衡。西京赋》:「匪唯玩好,乃有秘书,小说九百,本自虞初。」《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地方不过千里,而囿居九百。」
2.宋、元时讥人痴呆傻气,相当于现在的二百五。宋。陈师道《后山诗话》:「世以痴为九百,谓其精神不足也。」《董西厢》卷三:「九百孩儿,休把人厮啈,你甚胡来我怎信?」也作「九伯」、「九陌」。
3.计较琐细事的人。《通俗编数目》引《爱日斋丛抄》:「九百,或取喻细琐之为者。」
4.复姓。如汉有九百里。
《漢語大詞典》:藩岳(藩嶽)
亦作“ 藩岳 ”。
(1).指诸侯或总领一方的地方长官。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藩岳作镇,辅我京室。”魏书·元脩义传:“ 灵太后 詔曰:‘收葬之恩,事由上旨,藩岳何得越职干陈!’”旧唐书·崔珙传:“ 崔氏 咸通 乾符 间,昆仲子弟紆组拖绅,歷臺阁,践藩岳者二十餘人。”
(2).指边防重镇。 南朝 梁简文帝 《戎昭将军刘显墓铭》:“内参禁中,外相藩岳。”北史·李崇传:“吾受国重恩,忝守藩岳。”
《漢語大詞典》:守牧
指郡守州牧一类的地方长官。《三国演义》第三四回:“ 刘琦 告 玄德 曰:‘……特请叔父待客,抚劝各处守牧之官。’”
《漢語大詞典》:邦守
地方长官。 唐 袁高 《茶山诗》:“顾省忝邦守,又惭復因循。”
《漢語大詞典》:方伯连帅(方伯連帥)
(1).诸侯之长。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诗·邶风·〈旄丘〉序:“ 狄人 迫逐 黎侯 , 黎侯 寓於 卫 , 卫 不能修方伯连帅之职, 黎 之臣子以责於 卫 也。”帅,一本作“ 率 ”。 唐 柳宗元 《封建论》:“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 明 叶向高 《方伯蠡源陈公考绩序》:“今之藩司,古之方伯连帅,以句宣屏翰为职。”
(2).泛指地方长官。 唐 韩愈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方今居方伯连帅之职,坐一方,得专制於境内者,惟阁下心事犖犖,与俗辈不同。”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二》:“其才皆可任方伯连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