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九有
(1).九州。《诗·商颂·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毛 传:“九有,九州也。”三国志·蜀志·郤正传:“今三方鼎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婴丁祸败。”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九有茫茫共 尧 日,浪死虚生亦非一。” 清 黄遵宪 《感事》诗之二:“茫茫九有古 禹 域,南北东西尽戎狄。”参见“ 九州 ”。
(2).佛教语。指众生轮回之三界九地。 唐 王勃 《释迦佛赋》:“恩霑九有,行洽三无。” 明 陈士元 《象教皮编·名教》:“九有者,四禪、四定为八地,合欲界一地为九有也,因果不忘,故名为有。”
《漢語大詞典》:九州
1.古代分 中国 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 冀 、 兖 、 青 、 徐 、 扬 、 荆 、 豫 、 梁 、 雍 ;《尔雅·释地》有 幽 、 营 州而无 青 、 梁 州;《周礼·夏官·职方》有 幽 、 并 州而无 徐 、 梁 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 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郭沫若 《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臺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漢語大詞典》:九土
(1).九州的土地。国语·鲁语上:“ 共工氏 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 韦昭 注:“九土,九州之土也。” 晋 潘岳 《籍田赋》:“夫九土之宜弗任,四人之务不一。” 五代 齐己 《丙寅岁寄潘归仁》诗:“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餘。”
(2).九州。后汉书·张衡传:“思九土之殊风兮,从 蓐收 而遂徂。” 李贤 注:“九土,九州也。” 宋 司马光 《乞官刘恕一子札子》:“至於十国五代之际,群雄竞逐,九土分裂。” 傅敷 《瘗鹤铭》:“即今沧海起波澜,九土汨没地轴残。”
(3).泛指各种地形、土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蒍掩 书土田:度山林,鳩藪泽,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规偃猪,町原防,牧隰皋,井衍沃,量入修赋” 晋 杜预 注:“量九土之所入,而治理其赋税。”
《漢語大詞典》:九域
九州。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绥爰九域,罔不率俾。” 李善 注:“ 薛君 曰:九域,九州也。”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晋书·孙惠传:“今明公名著天下,声振九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万年延亿兆,九域并尊亲。” 章炳麟 《董逃歌》:“九域尊委裘,安问 秦 与 羌 。”
分類:九州
《漢語大詞典》:九牧
(1).九州之长。周礼·秋官·掌交:“九牧之维。” 郑玄 注:“九牧,九州之牧。”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郑玄 注:“每一州之中,天子选诸侯之贤者以为之牧也。”
(2).指地方长官。 宋 叶适 《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小犹 管 、 晏 ,大可 召 、 毕 。中列三品,外倡九牧。”
(3).即九州。荀子·解蔽:“ 文王 监於 殷紂 ,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 吕望 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 殷王 而受九牧也。” 杨倞 注:“九牧,九州也。”史记·孝武本纪:“ 禹 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后汉书·孔融传:“以九牧之地,千八百君。” 李贤 注:“以九州之人养千八百君也。” 宋 陆游 《送黄文叔守福州》诗:“议论前修似,声名九牧传。”参见“ 九州 ”。
《漢語大詞典》:九州
1.古代分 中国 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 冀 、 兖 、 青 、 徐 、 扬 、 荆 、 豫 、 梁 、 雍 ;《尔雅·释地》有 幽 、 营 州而无 青 、 梁 州;《周礼·夏官·职方》有 幽 、 并 州而无 徐 、 梁 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 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郭沫若 《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臺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漢語大詞典》:九区(九區)
(1).九州。 汉 刘騊駼 《郡太守箴》:“大 汉 遵 周 ,化洽九区。”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九区克咸,讌歌以咏。” 刘良 注:“言九州能和,謳歌以咏我王之德。” 宋 陆游 《夜从父老饮酒村店》诗:“牀头金尽何足道,肝胆轮囷横九区。” 元 王冕 《悲苦行》:“安得壮志挽天河,一洗烦鬱清九区,坐令尔辈皆安居。”
(2).湖泽名。《淮南子·地形训》:“九州之大,纯方千里……西方曰 九区 ,曰 泉泽 。”
分類:湖泽九州
《漢語大詞典》:九围(九圍)
(1).九州。《诗·商颂·长发》:“帝命式于九围。” 孔颖达 疏:“谓九州为九围者,盖以九分天下,各为九处,规围然,故谓之九围也。”隋书·西域传·高昌:“自我皇 隋 ,平一宇宙,化偃九围,德加四表。” 唐 柳宗元 《祭独孤氏丈母文》:“名播九围,望高群士。”云笈七籤卷九六:“咄嗟天地外,九围皆吾家。”
(2).重围。 南朝 梁元帝 《祀五相庙》诗:“ 楚 关开六塞, 吴 兵入九围。”
分類:九州
《漢語大詞典》:九宇
(1).犹言九州。隋书·音乐志下:“四海之宇,一和之壤……九宇载寧,神功克广。” 清 刘震 《祖龙》诗:“六国邱墟九宇恢,更张 周 典见雄才。”
(2).指高空。 明 李东阳 《祀毕喜晴次屠吏部韵》:“九宇空寒消雾露,一坛芒色动星辰。”
分類:高空九州
《漢語大詞典》:九丘
(1).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名。左传·昭公十二年:“ 楚 左史 倚相 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 九州 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 九州 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若夫 羽陵 遗策, 汲冢 残书, 倚相 之《八索》《九丘》, 张华 之千门万户,莫不山藏海纳,学无所遗。”
(2).指九州。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下令走百神,大云庇九丘。”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索诸九丘之远,论於六合之外。”
《漢語大詞典》:九县(九縣)
九州。后汉书·光武帝纪赞:“九县飊回,三精雾塞。” 李贤 注:“九县,九州也。”南史·梁元帝纪:“九县云开,六合清朗。” 宋 文天祥 《己卯岁除》诗:“日月行万古,神光索九县。” 清 顾炎武 《申包胥乞师》诗:“九县长蛇据,三开凿齿横。”
分類:九州
《漢語大詞典》:九垠
(1).犹九重。文选·扬雄〈甘泉赋〉:“漂龙渊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九垠,九重也。” 唐 刘禹锡 《罗浮》诗:“君言 罗浮 上,容易见九垠。”
(2).犹九州。 唐 柳宗元 《贞符》诗序:“环四海以为鼎,跨九垠以为炉。” 唐 顾况 《哭从兄苌》诗:“皇恩溢九垠,不记屠沽儿。”参见“ 九州 ”。
分類:九州九重
《漢語大詞典》:九州
1.古代分 中国 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 冀 、 兖 、 青 、 徐 、 扬 、 荆 、 豫 、 梁 、 雍 ;《尔雅·释地》有 幽 、 营 州而无 青 、 梁 州;《周礼·夏官·职方》有 幽 、 并 州而无 徐 、 梁 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 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郭沫若 《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臺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漢語大詞典》:九壤
(1).犹九州。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朱旗所勦,九壤被震。”《晋书·乐志下》:“洋洋玄化,润被九壤,民无不悦,道无不往。”文选·束晳〈补亡诗〉:“恢恢大圜,茫茫九壤。” 李善 注:“九壤,九州也。”
(2).犹九泉。 晋 潘尼 《桑树赋》:“洞芳泉於九壤,含溢露於清霄。” 王闿运 《吊旧赋》:“辞慈母之昦思,甘归身於九壤。”
分類:九州九泉
《漢語大詞典》:九部
(1).指各个区域。山海经·西山经:“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郭璞 注:“主九域之部界、天帝苑囿之时节也。”
(2).即九州。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畅轂鏤膺, 燕 南 赵 北,若水将通,九部可勒。” 倪璠 注:“九部,九州。” 谭作民 噩梦诗:“ 黄帝 穆王 相郊迎,随詔 肩吾 檄九部。”参见“ 九州 ”。
《漢語大詞典》:九州
1.古代分 中国 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 冀 、 兖 、 青 、 徐 、 扬 、 荆 、 豫 、 梁 、 雍 ;《尔雅·释地》有 幽 、 营 州而无 青 、 梁 州;《周礼·夏官·职方》有 幽 、 并 州而无 徐 、 梁 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 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郭沫若 《赞雷锋》诗:“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万姓仰英烈。”
2.指大九州。 中国 仅其中之一州。 战国 时 邹衍 称 中国 为 赤县神州 ,谓“ 中国 外如 赤县神州 者九,乃所谓九州也”。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淮南子·地形训》:“何谓九州?东南 神州 曰农土,正南 次州 曰沃土,西南 戎州 曰滔土,正西 弇州 曰并土,正中 冀州 曰中土,西北 臺州 曰肥土,正北 泲州 曰成土,东北 薄州 曰隐土,正东 阳州 曰申土。” 杨树达 以为所举九州,自正中 冀州 与《禹贡》九州之 冀州 偶同外,馀皆名号差异;其称东南 神州 ,与 邹衍 所称 中国 名曰 赤县神州 者相合;疑该篇乃取自 邹衍 之书,所举九州之名即 邹衍 所称之九州。见《积微居小学述林·邹衍九州考》
《漢語大詞典》:九隅
(1).谓九州。逸周书·尝麦:“ 蚩尤 乃逐帝,争于 涿鹿 之河,九隅无遗。”《楚辞·王褒〈九怀·匡机〉》:“弥览兮九隅,彷徨兮兰宫。” 王逸 注:“歷观九州求英俊也。” 唐 李邕 《秦望山法华寺碑》:“百宝盈於九隅,羣经备於三藏。”
(2).九方。黄庭内景经·上睹:“上覩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 梁丘子 注:“九隅,九方也。”
《漢語大詞典》:九维(九維)
犹九州。 唐 寒山 《诗》之二九:“六极常婴困,九维徒自论;有才遗草泽,无艺闭蓬门。”
分類:九州
《漢語大詞典》:九共
(1).尚书逸篇名。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汨作》《九共》九篇、《槀飫》。” 孔颖达 疏:“凡十一篇,皆亡。”尚书大传卷一下:“《九共》以诸侯来朝,各述其土地所生美恶,人民好恶为之贡赋政教。”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九共》者,即九州之志……九州异土殊俗,故有九篇,一篇言一州之事也。”
(2).指九州。 章炳麟 《原人》:“其化皆晚,其性皆獷,虽合九共之辩有口者,而不能予之 华夏 之名也。”
分類:九州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