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林缵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缵(1887~1956),字述三,号怪痴、怪星,又号蓬瀛一逸夫、唐山客、苓草。光绪十三年生(1887),少时就学于厦门玉屏书院,乡人誉为神童,尔后因父亲林修于台北大稻埕设立国文研究塾,授徒讲学,遂渡海来台从父而学,父殁之后更继父业,改称为砺心斋书房。平生喜吟咏,大正四年(1915),与张纯甫、李腾岳、欧剑窗等人创立「研社」,社址即在砺心斋书房,社员皆以「痴」为号,述三即「怪痴」;大正十年(1921)「研社」改为「星社」,社员亦以「星」为号,因改称「怪星」,并参与编辑由社员出版之《台湾诗报》。次年(1922),先生创设「天籁吟社」,其砺心斋书房之学员多入社,故属于一师生型的诗社。1931年,有鉴于《三六九小报》、《诗报》古典文学刊物兴起,遂与高弟吴纫秋创办《藻香文艺》,因经济困难,后续难继,于1932年宣告停刊。1935年,《风月》创刊,林述三出任副主笔兼会计部长,并有诗作及小说发表。战后,曾任《台湾诗坛》、《诗文之友》顾问。平生著作丰富,有《砺心斋诗集》、《砺心斋诗话》、《玉壶冰小说》等〖以上有关林述三之生平,主要参见陈惊痴前引文,文载《台北文物》2:3,页74-76。更详细讯息,可参潘玉兰〈天籁吟社研究〉(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国文在职专班夜间班),2005),页117-121。〗。值得一题的是,「天籁吟社」迄今仍然持续活动中,而其特殊吟调,更为人所注意。(黄美娥撰)
《漢語大詞典》:书幌(書幌)
书帷。亦指书房。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犹临书幌而不休,对欹案而忘怠。” 唐 刘长卿 《过裴舍人故居》诗:“书幌无人长不捲,秋来芳草自为萤。”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一:“五更晓色来书幌,半月寒声落画簷。”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岱 ,字 次岳 ……《清明》云:‘忽忽春光过半时,浴蚕天气雨如丝,无端柳色侵书幌,忆着河桥折处枝。’”
分類:书房
《漢語大詞典》:书室(書室)
书斋,书房。 宋 苏轼 《留题仙游潭中兴寺》诗:“独攀书室窥巖竇,还访仙姝款石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蒋清容 ﹞晚年命工绘像,岁修春兰秋菊之荐,命子孙世世祀于书室。”《诗刊》1978年第1期:“ 武汉 关的钟声,每半小时奏一次《东方红》,午夜过后,市声沉寂,钟声悠扬,入我书室。”
《漢語大詞典》:斋阁(齋閣,齋閤)
亦作“ 斋閤 ”。书房。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宋 元嘉 世,诸王入斋閤,得白服帬帽见人主。”宋史·吕端传:“ 端 使 高丽 ,暴风折檣,舟人怖恐, 端 读书若在斋閤时。” 明 杨慎 《〈石鼓文〉序》:“先生歌一首,坿之卷尾,藏之斋阁,以无忘先生之教云。” 清 冯桂芬 《〈问径堂印谱〉序》:“摹印书有繆篆,篆仅见於 许氏 《〈説文〉序》中……浸淫至於 元 明 以来,署斋阁,鎸诗词,为用滋广。”
分類:书房
《國語辭典》:斋舍(齋舍)  拼音:zhāi shè
1.古人建于官厅旁侧,用来斋戒的房舍。
2.书房。唐。韦应物 郡中西斋诗:「似与尘境绝,萧条斋舍秋。」
3.旧称学校宿舍为斋舍。
《漢語大詞典》:南斋(南齋)
(1).住室南面的书房。 唐 许浑 《晨至南亭呈裴明府》诗:“南斋梦钓竿,晨起月犹残。” 唐 贾岛 《南斋》诗:“独自南斋卧,神閒景亦空。”
(2).指 清 代南书房。 严复 《救亡决论》:“庙謨所垂,羣下莫出其右,南斋侍从之班,以洋人而被侍郎卿衔者,不知凡几,凡此皆以备圣人顾问者也。”参见“ 南书房 ”。
《漢語大詞典》:南书房(南書房)
在 北京 故宫 乾清宫 西南隅,本 清 康熙帝 早年读书处。后选调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除应制撰写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地方。 雍正 间军机处成立后,即专司文词书画之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先 文僖 公,以户部侍郎入直南书房。”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南书房:“本朝自 仁庙 建立南书房於 乾清门 右阶下,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
《国语辞典》:陋室铭(陋室铭)  拼音:lòu shì míng
文章名。唐刘禹锡撰。为书房、住处所作的文章,用以警惕或自勉。崔沔亦有此作。
《漢語大詞典》:起斋(起齋)
(1).旧时为超度亡魂或祈福禳灾,请僧众诵经拜忏,斋戒祷祀。《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起斋之日,主僧五鼓鸣鐘聚众。”
(2).建造书房、学舍。陈书·顾野王传:“ 野王 又好丹青,善图写,王於 东府 起斋,乃令 野王 画古贤,命 王褒 书赞,时人称为二絶。”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李北海碑》:“ 良乡 学宫故有 李北海 《云麾将军碑》。学官某谓其已断,因修 大成殿 ,琢为柱础。后更葺殿宇,杂置瓦砾。有南士见之,以告 宛平 令 南阳 李荫 ,遣人輦致署中,起斋覆之。”
《国语辞典》:话冷鸡窗(话冷鸡窗)  拼音:huà lěng jī chuāng
鸡窗,书房,借指同学。话冷鸡窗为悼祭同学的题辞。
《国语辞典》:砚水滴儿(砚水滴儿)  拼音:yàn shuǐ dī ér
书房中给砚台加水的小水缸。《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待要写了付与浑家,正研墨,觉得手重,惹翻砚水滴儿,打湿了纸。」
《漢語大詞典》:坐炕
谓御前讲经。 清 制,皇帝典学,入书房御炕,师傅则于炕前设椅,坐而教之,故称。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一:“ 虹生 老阁长年十四兄亲家大人侍史:閲邸钞,知坐炕之喜。江湖憔悴之人,原不必读邸钞,乃于邸钞得此一喜,使弟神往于 东华 矣。”参阅 徐珂 编《清稗类钞·礼制类·皇帝典学》
《国语辞典》:笔墨纸砚(笔墨纸砚)  拼音:bǐ mò zhǐ yàn
书房常备的笔、墨、纸、砚等文具。清。洪升《长生殿》第十二出:「启娘娘:纸、墨、笔、砚,已安排齐备了。」也称为「文房四宝」、「文房四士」。
分类:书房文具
《漢語大詞典》:抱厦(抱廈)
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修至公堂东房、抱厦、公会堂、东天沟、门楼、厨、厕房十四间。”红楼梦第七回:“却将 迎春 、 探春 、 惜春 三人移到 王夫人 这边房后三间抱厦内居住。”《负曝闲谈》第二七回:“只见奏事处对过有三间抱厦,窗欞上糊的纸已经破得不像样子了。”可作会客或书房用的叫“抱厦厅”。红楼梦第三回:“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甬路,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