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防卫(防衛)  拼音:fáng wèi
防禦和保卫。《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晋王乃进军就永济县屯驻。张彦选银枪效节都军士五百人自防卫,来谒。」
《漢語大詞典》:正当防卫(正當防衛)
法律用语。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的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所引起的后果,如将对方杀伤等,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国语辞典》:前进防卫(前进防卫)  拼音:qián jìn fáng wèi
将国防扩延到国土外地区的防卫策略。即在国土外划定一个区域,当此区域受到敌方侵犯时,即提前出击以保卫自己领土。如过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西德易北河为防线,来抵禦东欧红军于易北河以东地区。
《国语辞典》:过当防卫(过当防卫)  拼音:guò dàng fáng wèi
被害人所做的正当防卫,超过其必要的程度,以致加害于人。依我国刑法规定,防卫行为过当者,得减轻或免除其刑。
《国语辞典》:防卫机制(防卫机制)  拼音:fáng wèi jī zhì
心理学上指称自我为解决内在心理矛盾所造成的焦虑而使用的策略,如合理化、投射作用等。也称为「防卫机转」。
《国语辞典》:防卫作用(防卫作用)  拼音:fáng wèi zuò yòng
即「防卫机制」。参见「防卫机制」条。
《国语辞典》:防卫性反应(防卫性反应)  拼音:fáng wèi xìng fǎn yìng
即「防卫机制」。参见「防卫机制」条。
《国语辞典》:防卫性外交(防卫性外交)  拼音:fáng wèi xìng wài jiāo
一国面对外在环境出现激烈变化时,为了克服不利情势,采取一种谨慎防卫性的外交反应,坐以待变,称为「防卫性外交」。如:「驻外使节如只做防卫性外交,很难建立两国深厚的友谊。」
《国语辞典》:正当防卫行为(正当防卫行为)  拼音:zhèng dàng fáng wèi xíng wéi
指行为人以不法侵害自己或他人权利时,得为保卫其权利的行为。
《国语辞典》:知觉防卫(知觉防卫)  拼音:zhī jué fáng wèi
给予社会上视为禁忌的刺激,纵使其强度已达感官上可以做反应的水准,但由于个人的防卫态度,会知觉不到所给予的禁忌刺激。
《国语辞典》:防卫权(防卫权)  拼音:fáng wèi quán
猝遇他人现在不法之侵害,出于防卫自己或第三人权利之必要行为。在法律上不为罪。也称为「正当防卫权」。
《國語辭典》:防卫过当(防衛過當)  拼音:fáng wèi guò dàng
法律赋予人正当防卫的权利,对于现在不法之侵害,出于防卫自己或第三人权利之必要行为,不处罚。但正当防卫仍有一定限度,若超越此限度,即构成防卫过当。
《國語辭典》:襟带(襟帶)  拼音:jīn dài
1.衣襟与腰带。《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者七旬。」
2.山川屏障环绕,如襟如带。比喻形势险要。北周。王褒〈故陕州刺史冯章碑〉:「岩险襟带,山河枕倚。」
《漢語大詞典》:式遏
(1).《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民忧。” 郑玄 笺:“式,用;遏,止也。”后以“式遏”为:遏制;制止。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臣等备位,不能匡救祸乱,式遏姦逆,奉令震悚,肝心悼慄。”梁书·王茂传:“ 茂 以不能式遏姦盗,自表解职,优詔不许。” 宋 司马光 《言程戡第二札子》:“ 赵谅祚 数违旧制,易姓建官,妄有邀求,不遵朝命, 戡 不能式遏,而容纳其使。”
(2).防卫;抵御。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尹生 委衿带之职,违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周书·梁昕传:“寻又移镇 阎韩 。式遏边垒,甚著诚信。”隋书·达奚长儒传:“ 长儒 受任北鄙,式遏贼寇,所部之内,少将百倍。” 唐 李德裕 《牛僧孺等奉敕公卿集议其中有未尽处须更令分析谨连如前》:“又近者 回鶻 攻劫 云州 ,渐入内地,节级城守,莫能式遏。亦未见邻近堡栅首尾救援者。” 明 杨慎 《大中丞百川张公招饮静居寺十四韵》:“晏粲倚 文翁 ,式遏怀 葛亮 。”
《國語辭典》:周卫(周衛)  拼音:zhōu wèi
周密的防卫,后亦引申为禁宫。《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主上幸以先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