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棱角(稜角)  拼音:léng jiǎo
1.物体边缘的接角。唐。韩愈〈南山〉诗:「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也称为「棱子」。
2.比喻人锋芒毕露。如:「他为人内敛严谨,表面不露棱角。」
3.比喻待人处事不圆通、周到。如:「为人要圆融,不要太有棱角。」
《國語辭典》:觚棱(觚稜)  拼音:gū léng
殿堂上最高的地方。《文选。班固。西都赋》:「上觚棱而栖金爵,内则别风之嶕峣。」
《國語辭典》:柧棱  拼音:gū léng
殿堂上最高的地方。《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设璧门之凤阙,上柧棱而栖金雀。」
《國語辭典》:廉隅  拼音:lián yú
本指棱角,后比喻有为有守、端正不苟的品行。《汉书。卷九八。元后传》:「不修廉隅,好酒色。」南朝梁。何逊〈秋夕叹白发〉诗:「昔年十四五,率性颇廉隅。」
《國語辭典》:芒角  拼音:máng jiǎo
1.棱角。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书〉:「运笔邪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
2.光芒。宋。苏轼 夜泛西湖二绝诗:「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國語辭典》:柧棱  拼音:gū léng
殿堂上最高的地方。《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设璧门之凤阙,上柧棱而栖金雀。」
《漢語大詞典》:廉棱(廉稜)
亦作“ 廉稜 ”。
(1).棱角。《礼记·聘义》“廉而不劌” 唐 孔颖达 疏:“言玉体虽有廉棱,而不伤割于物。” 唐 白居易 《奉和思黯相公兼呈梦得》诗:“廉稜露锋刃,清越扣琼瑰。”
(2).常用以喻端方不苟的行为。 明 文徵明 《铁柯记》:“公居常若易与,而廉稜整整弗少弛。”
《漢語大詞典》:廉角
(1).棱角。 宋 苏轼 《文登蓬莱阁下作诗遗垂慈堂老人》诗:“ 阳侯 杀廉角,阴火发光采。”
(2).喻方正的行为。 明 李东阳 《祭朴翁先生黎公文》:“厠官翰林,復为公徒,示我以廉角,造我以范模,谓形迹不可以不慎,而富贵不可以力图。”
《漢語大詞典》:觚角
锋芒;棱角。 宋 曾巩 《尚书都员外郎陈君墓志铭》:“为吏去觚角,絀雕琢,以平易敦朴为务。” 明 刘嵩 《东家叹》诗:“上梢云霞起觚角,下斲山石开垣基。”
分類:锋芒棱角
《漢語大詞典》:觚廉
棱角。 宋 王令 《过扬子江》诗:“霜风日凌厉,紫翠生觚廉。无波互澄照,黯惨画一縑。”
分類:棱角
《漢語大詞典》:楞子
棱角。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李四 ﹞上去向那石头楞子上当的就是一脚,那石头风丝儿也没动。”
指粗鲁莽撞的人。如:这个楞子,三句话没说完,就发起火来。
《國語辭典》:角巾  拼音:jiǎo jīn
古代隐士所戴有棱角的冠巾。《晋书。卷三四。羊祜传》:「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令公角巾便服,拱立而待。」
《國語辭典》:磷磷  拼音:lín lín
1.水流清澈,光影闪映的样子。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三首之一:「汎汎东流水,磷磷水中石。」唐。张九龄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诗:「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宋。刘敞 杂诗效阮步兵:「我徂何往?于彼淮滨。俯玩其流,清波磷磷。」也作「粼粼」。
2.重叠突出的样子。唐。杜牧 阿房宫赋:「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西游记》第五○回:「转过山崖,只见那乱石磷磷,翠崖边有两扇石门,门外有许多小妖,在那里轮鎗舞剑。」
3.色泽鲜明的样子。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浩汗。」唐。朱庆馀 舜井诗:「碧甃磷磷不记年,青萝锁在小山颠。」宋。邵雍 乱石吟诗:「徒有碌碌青,亦有磷磷白。」
《國語辭典》:圭角  拼音:guī jiǎo
1.圭的棱角。泛指棱角、锋芒。《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圭角谓圭之锋铓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
2.迹象、形迹。《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我如今赏他一两银子,教他以讨银为名,不时去打探,少不得露出些圭角来。」
《漢語大詞典》:石棱(石稜)
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唐 杜甫 《西阁雨望》诗:“径添沙面出,湍减石稜生。”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面壁攀石稜,养力方敢前。” 前蜀 韦庄 《渔塘》诗:“ 洛水 分餘脉,穿巖出石稜。”《太平广记》卷二四一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记·王承休》:“缓轡踰双剑,行行躡石稜。”
《國語辭典》:刻削  拼音:kè xuè
1.苛刻、严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旧唐书。卷八五。唐临传》:「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
2.剥削、剥夺。《史记。卷一一。孝景本纪》:「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南史。卷七七。恩倖传。沈客卿传》:「客卿每立异端,唯以刻削百姓为事。」
3.生活检朴。唐。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乐为俭勤,自刻削不干人,以矫时弊。」
4.雕刻、雕琢。汉。王充《论衡。量知》:「雕琢刻削,乃成为器用。」
5.形容文笔深刻峻拔。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文章宗旨》:「唐之文,韩之雅健,柳之刻削,为大家。」
6.形容山势或楼台高峻峭拔。《魏书。卷九八。岛夷萧衍传》:「垂珠衔璧,峥嵘刻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