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1 【介绍】: 隋河东汾阴人。薛道衡族侄。有俊才,以游骑尉起家。佐魏澹修《魏史》,史成,迁著作佐郎。越王杨侗称制东都,王世充称帝,军书羽檄皆出其手。世充败,德音以罪诛。
全隋文·卷十九
德音,道衡从子。为游骑尉,迁著作佐郎。后仕越王侗、王世充,至黄门侍郎。(案:《隋书·薛道衡传》,从子德音,有隽才。越王侗承制,王世充僭号,军书羽檄,皆出其手。)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音,闽县人。有竹居集。
《國語辭典》:德音  拼音:dé yīn
1.美言、善言。《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陛下发德音,下明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曾是莠言,有亏德音,岂非溺者之妄笑,胥靡之狂歌欤。」
2.好名声。《诗经。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3.来信。如:「倾奉德音」。
《国语辞典》:德音莫违(德音莫违)  拼音:dé yīn mò wéi
不要忘记他人劝诫的好话。《诗经。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分类字锦》:德音和乐(德音和乐)
潘岳笙赋非天下之和乐不易之德音其孰能与于此乎
分类:笙竽
《分类字锦》:德音秩秩(德音秩秩)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
分类:天章
《國語辭典》:徽音  拼音:huī yīn
1.好的声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思齐徽音,聿求多祜。」
2.音乐。《文选。王粲。公宴诗》:「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3.美善的言语。《晋书。卷九○。良吏传。序》:「斯并惇史播其徽音,良吏以为准的。」也作「徽言」。
《國語辭典》:音徽  拼音:yīn huī
美音、德音。《文选。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青简尚新而宿草将列,泫然不之涕之无从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颂赞》:「年积愈远,音徽如旦。」
《國語辭典》:玉振  拼音:yù zhèn
1.磬声,古代奏乐皆击钟起声,终了鸣磬收音。《孟子。万章下》:「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2.天子的声音。《晋书。卷二。景帝纪》:「明当大会,万众瞻穆穆之容,公卿听玉振之音。」
3.比喻文辞铿锵、词藻出众。《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飞辩摛藻,华繁玉振。」
《漢語大詞典》:流音
(1).流传德音。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臣闻载 羲 农 而皇德著,述 唐 虞 而帝道崇,故虽圣明,必书功於竹帛,流音於管弦。” 李贤 注:“ 黄帝 以下六代乐,皆所以章显功德,是流音於管弦。”
(2).在空中飘荡的声音。 唐 韦应物 《听莺曲》诗:“须臾风暖朝日暾,流音变作百鸟喧。”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流音既自於扣寂,成象还同於画卦。” 明 高启 《题方厓师听秋轩》诗:“秋从夜深来,流音满林壑。”
《漢語大詞典》:锵洋(鏘洋)
亦作“ 鏘羊 ”。
(1).德音,美好的名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怊悵餘徽,鏘洋遗烈。” 刘良 注:“鏘洋,德音也。”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鏘洋遗烈,悽愴图徽。”
(2).金玉碰击发声。 唐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鏘洋鸣玉佩,灼烁耀金蝉。” 宋 王禹偁 《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鐘梵鏘洋于四水,香花焕耀于六街。”
(3).泛指发出美好的乐声。 唐 薛元超 《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欲应重轮曲,鏘洋韵《九韶》。”
(4).喻指文辞华丽,韵律优美。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质实者忌其野,鏘洋者防其淫。”
(5).广大、盛多貌。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今吾皇播声教以鏘洋,濬恩波而浩汗。”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海内之士,怀觚握槧之伦,介景者鏘羊,祝延者漎萃。”
《漢語大詞典》:顾音(顧音)
谓眷顾之德音。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於是 汉 氏归义,顾音孔昭,显禪天位,希 唐 效 尧 。”按,这里指禅位的诏书。
《漢語大詞典》:三薛
唐 薛收 与姪 元敬 、 德音 的合称。 金 王特起 《喜乔迁·贺人生第三子》词:“人总道,赛 蜀郡 三 苏 , 河东 三 薛 。”参见“ 三凤 ”。
分類:德音
《漢語大詞典》:三凤(三鳳)
(1). 唐 薛元敬 有文学,少与 薛收 及 收 族兄 德音 齐名,时人谓之“ 河东 三凤”。见旧唐书·薛元敬传。 明 李东阳 《林亨大修撰得第四男用旧韵贺之》:“三凤岂须夸 薛氏 ,八龙今已半 荀家 。”
(2). 明 张泰 字 亨父 , 太仓 人; 陆釴 字 鼎仪 , 崑山 人; 陆容 字 文量 ,亦 太仓 人。三人少齐名,号“ 娄东 三凤”。见明史·文苑传二·张泰
《漢語大詞典》:白麻纸(白麻紙)
用苘麻制造的纸。 唐 制,由翰林学士起草的凡赦书、德音、立后、建储、大诛讨及拜免将相等诏书都用白麻纸。因以指重要的诏书。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学士制不自中书出,故独用白麻纸而已。” 瞿蜕园 《历代职官简释·翰林学士》:“凡詔书皆用黄麻纸,概由中书省颁布,惟翰林学士所撰以上各种詔书则用白麻纸。”亦省称“ 白麻 ”。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白麻云色腻,墨詔电光粗。”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宋 张孝祥 《浣溪沙·刘恭父席上》词:“万旅云屯看整暇,十眉环坐却娉婷。白麻早晚下天庭。” 清 钱谦益 《六月廿七日舟发潞河书事感怀寄中朝诸君子》诗之二:“紫阁虚传闻禁漏,白麻遽欲下 延英 。”
《国语辞典》:祸发齿牙(祸发齿牙)  拼音:huò fā chǐ yá
不慎的言语,往往会导致灾祸。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时君听之,安可不惑。参断一谬,俗化益讹。祸发齿牙,言生枝叶,率是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