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音徽
(1).指琴上供按弦时识音的标志。亦指琴或乐曲。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
(2).美音;德音。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 李善 注:“音徽,即徽音也。” 张铣 注:“徽,美也。”
(3).指音容。 唐 刘禹锡 《彭阳唱和集引》:“今年公在 并州 ,予守 吴门 ,相去迥远,而音徽如近。”
(4).犹音讯;书信。《文选·陆机〈拟庭中有奇树〉诗》:“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 李周翰 注:“音徽,言文章、书信。” 前蜀 魏承班 《谒金门》词:“雁去音徽断絶,有恨欲凭谁説。”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出山》:“十年来, 河 陇 路断, 松潘 围逼,至今三君音徽断絶。”
《漢語大詞典》:音仪(音儀)
(1).谓言语有节奏感。宋书·张敷传:“﹝ 张傅 ﹞善持音仪,尽详缓之致,与人别,执手曰:‘念相闻。’餘响久之不絶。”
(2).犹音容。 清 顾炎武 《与戴耘野书》:“音仪虽阔,志嚮靡移。”
《漢語大詞典》:音容
(1).声音容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明 刘基 《旅兴》诗之四四:“念我亲与友,各在天一涯,音容两契阔,悲欢絶相知。” 邹韬奋 《经历》三六:“他的那样热诚和挚爱的音容,是我永远不能忘却的。”
(2).在书信中亦用以称代对方。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自音容去后,不觉许时,仰敬之心,未尝少怠。”
《漢語大詞典》:慈颜(慈顔)
慈祥和蔼的容颜。称尊上的音容,多指母亲而言。 晋 潘岳 《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觴,咸一惧而一喜,寿觴举,慈颜和。” 唐 独孤及 《代于京兆请停官侍亲表》:“专力养则有妨吏职,徇公事则闕奉慈颜。” 宋 苏轼 《邓忠臣母周挽词》:“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 冰心 《南归》:“此外每天早晨合家都到殡仪馆,围立在棺外,隔着玻琍盖子,瞻仰母亲如睡的慈颜!”
《漢語大詞典》:声光(聲光)
(1).音容光彩。 唐 韩愈 《答侯继书》:“行自念方当远去,潜深伏隩,与时世不相闻;虽足下之思我,无所窥寻其声光,故不得不有书为别,非復有所感发也。” 明 归有光 《上徐阁老书》:“ 有光 幸生明公之乡,相望不过百里,自少已知嚮仰,而无由得一接其声光。”
(2).声誉风光。 唐 元稹 《卢均等三人授通事舍人制》:“今郊丘有日,事务方殷,尔等各茂声光,副朕兹选,宜膺宠命,无废国容。” 金 元好问 《归潜堂》诗:“却恐声光埋不得,皇天久矣付斯文。” 明 宋濂 《扶宗宏辨禅师王裕公生塔之碑》:“师之声光,自是日起丛林中。”《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从此这 时筱仁 赛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在京城里面着实有点声光,不像从前的销声匿跡了。”
(3).特指(文章的)风采。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那书的一首一尾都有他做的序,不仅内容充实,前所未有,而文笔美畅,声光灿然,真正是令人神往。”
《漢語大詞典》:声容(聲容)
(1).声音容貌。 唐 韩愈 《答李秀才书》:“今者辱惠书及文章,观其姓名, 元賔 之声容,恍若相接。”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声容弥宇宙, 浯 石不胜鐫。” 清 蒋士铨 《〈空谷香〉自序》:“乃度事势,揣声容,谱为《空谷香传奇》凡三十篇。”
(2).犹言声调。亦指声势。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记》:“《韶》, 舜 乐也。 舜 作《簫韶》,极声容之盛。” 章龙 《山东民众的革命潮流》:“希望 山东 商人们更为进一步的奋斗,造成波澜壮阔的民众革命的声容。”
(3).指歌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
《漢語大詞典》:响像(響像)
(1).依稀;隐约。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忽瞟眇以响像,若鬼神之髣髴。” 李善 注:“响像,犹依稀,非正形声也。”
(2).声音容貌。常指死者。文选·陆机〈叹逝赋〉:“寻平生於响像,览前物而怀之。” 吕延济 注:“音响形像。”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响像如在,精魂可悲。”
《漢語大詞典》:音华(音華)
(1).犹美名。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高世伏音华,绵古遁精魄。”
(2).指人的音容仪态。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惟音华与诗酒,伊 楚 越 兮南北。”
《漢語大詞典》:音容宛在
声音容貌宛如就在眼前。多用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例如:人去楼空,音容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