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仪礼(儀禮)  拼音:yí lǐ
书名。十三经之一。汉儒称为「礼经」,或单称「礼」。汉代已残阙,当时所传有三本:戴德本、戴圣本、刘向别录本。今通行本为郑玄注、贾公彦疏之刘向别录本,十七篇。论述冠、婚、射、丧、饮、祭等礼之仪节。其经文亦有今古文之别,高堂生所传十七篇为今文,鲁恭王得自孔宅者为古文,五十六篇,其十七篇与今文同,而字多异,十七篇外,则为逸礼。郑玄注参用今古文二本。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三礼》:「汉所谓礼,即今十七篇之仪礼,而汉不名仪礼,专主经言,则曰『礼经』。」也称为「礼经」、「士礼」。
《國語辭典》:瑟瑟  拼音:sè sè
1.碧绿的宝石。《新唐书。卷一三五。列传。高仙芝》:「仙芝为人贪,破石,获瑟瑟十馀斛。」《元史。卷二四。仁宗本纪一》:「帝曰:『所宝惟贤,瑟瑟何用焉?』」
2.形容风声。三国魏。刘桢 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唐。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形容寒冷瑟缩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谁知到了八月初十日边,连下了几日秋雨,刮起西北风来,冻得人瑟瑟的颤。」《官场现形记》第一四回:「只剩得一件布衫,跪在地下,瑟瑟抖个不了。」
《國語辭典》:射柳  拼音:shè liǔ
古代一种军中游戏。折柳枝环插在圆形的场地上,用阔镞的箭来射,以射断为胜。《董西厢》卷八:「也不爱耽花恋酒,也不爱打桃射柳,也不爱放马走狗,也不爱射生猎兽。」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时遇五月蕤宾节令,都要打毬射柳,宴赏太平之世。」也作「乍柳」、「诈柳」。
《國語辭典》:祀典  拼音:sì diǎn
1.记载祭祀的典籍。《北史。卷一○。周高祖武帝本纪》:「并禁诸淫祀,非祀典所载者,尽除之。」
2.祭祀的典礼。《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敬躬祀典,告奠圣灵。」
《漢語大詞典》:禘祫
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或禘祫分称而别义,或禘祫合称而义同,历代经传,说解不一。 章炳麟 以为,“禘祫之言,詾詾争论既二千年。若以禘祫同为 殷 祭,祫名大事,禘名有事,是为禘小於祫,何大祭之云?故知 周 之庙祭有大尝、大烝,有秋尝、冬烝。禘祫者大尝、大烝之异语。”详《国故论衡·明解故下》后汉书·章帝纪:“其四时禘祫於 光武 之堂。” 李贤 注引《续汉书》:“五年再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国语·周语上“我先王 不窋 用失其官” 三国 吴 韦昭 注:“ 不窋 , 弃 之子也。 周 之禘祫 文 武 ,必先 不窋 ,故通谓之王。”旧唐书·褚亮传:“至于禘祫,俱合食于 太祖 。”新唐书·蒋乂传:“禘祫功臣,乃合食太庙。 中宗 庙虽毁,而禘祫并陈太庙。”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魏书三·礼志二》:“而天子诸侯享庙之祭、禘祫之礼尽亡。”
《國語辭典》:左袒  拼音:zuǒ tǎn
本为古代丧礼中脱下左袖,露出左臂的礼仪。《仪礼。士丧礼》:「主人出,南面,左袒。」后指帮助、偏护某一方。《史记。卷一○。孝文本纪》:「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二出:「内阁高弘图、姜日广,左袒逆党,俱已罢职了。」
《漢語大詞典》:变礼(變禮)
不合典常、适应特殊情况而设的仪礼。《汉书·儒林传·张山拊》:“昔 周公 薨, 成王 葬以变礼,而当天心。”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有经礼,有变礼……明乎经变之事,然后知轻重之分,可与适权矣。”
《漢語大詞典》:祀礼(祀禮)
祭祀的仪礼。吕氏春秋·怀宠:“民之所不欲废者而復兴之,曲加其祀礼。是以贤者荣其名,而长老説其礼,民怀其德。” 刘师培 《文学出于巫祝之官说》:“是则韵语之文,虽匪一体,综其大要,恒由祀礼而生。”
《國語辭典》:盥洗  拼音:guàn xǐ
洗脸、洗手、漱口等事。泛指梳洗。《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迟均赞:『盥洗。』同杜仪引主祭者盥洗了上来。」
《漢語大詞典》:仪节(儀節)
(1).礼法;礼节。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成郑瞀:“妾闻妇人以端正和颜为容,今者大王在臺上而妾顾,则是失仪节也。” 汉 蔡邕 《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舒详闲雅,仪节孔备。”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其事父母,视寝,视膳,视药,恪有仪节,深心欵然。”
(2).谓仪礼的程序形式。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曾子》十篇,儒言纯粹在孟子上,投壶仪节,较《小戴》为详。” 茅盾 《追求》一:“这是每次遇见时照例的仪节。”
《國語辭典》:凶礼(凶禮)  拼音:xiōng lǐ
1.逢凶事时所举行的哀吊礼。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2.特指丧礼。《资治通鉴。卷一六○。梁纪十六。武帝太清元年》:「丁酉,东魏主为丞相欢举哀,服缌缞,凶礼依汉霍光故事,赠相国、齐王,备九锡殊礼。」
《漢語大詞典》:槱燎
古代封禅祭天的一种仪礼。以牲体置柴堆上焚之,扬其光炎上达于天,以祀天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文选·张衡〈东京赋〉:“颺槱燎之炎煬,致高烟乎太一。” 薛综 注:“谓聚薪焚火,扬其光炎,使上达於天也。”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享用大乐须《韶》钧,蓬蓬槱燎高荐烟。”
《漢語大詞典》:神社
(1).古代祭祀社神的场所。墨子·明鬼下:“昔者 齐庄君 之臣有所谓 王里国 、 中里徼 者。此二子者讼三年而狱不断。 齐君 由谦杀之,恐不辜;犹谦释之,恐失有罪。乃使之人共一羊,盟 齐 之神社。”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子路 与 子贡 过 郑 之神社,社树有鸟, 子路 搏鸟,社神牵挛 子路 。 子贡 説之,乃止。”
(2). 日本 神道教祭神的场所。或称神宫。原为各村落共行农事仪礼处,后逐步发展为兴建舍宇、神殿,按时祭神。 郭沫若 《创造十年》一:“在松原中,离大学后门不远处,有一座大神社,叫 箱崎神社 ,供的是 日本 人的守护神 八旛大明 神。那种神社在 日本 国内随处都有。”
《漢語大詞典》:番官
(1). 隋 唐 时典仪礼唱赞官员的别称。旧唐书·职官志二:“ 隋 太常、鸿臚二寺,皆有赞者,皇朝因置之,隶门下省,掌赞唱,为行事之节。分番上下,谓之番官。”
(2).外国的官员。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如今就差一番官,率领部从,写书与 汉 天子,求索 王昭君 与俺和亲。” 元 汪大渊 岛夷志略·麻里鲁:“若番官没,其妇再不嫁於凡夫。”《说岳全传》第十五回:“一日老狼主登殿,当有番官上殿啟道:‘军师回来了。’”
《漢語大詞典》:舞佾
古代仪礼之一。多人纵横排成行列的舞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一·列朝·圣主兼三教》:“即表章圣学,而不屑屑议籩豆、舞佾、升降及改革公侯等事。”
《漢語大詞典》:仪鸾司(儀鸞司)
宋 代宫廷掌仪礼的官署。管皇帝祠郊庙、出巡、宴会和内廷供帐等事务。 明 初亦设有仪鸾司,职掌则异于 宋 ,不久罢,改置锦衣卫。参阅明史·职官志五。 宋 江休復 《江邻几杂志》卷一:“ 陈执中 馆伴虏使。问随行仪鸞司缘何有此名,不能对。” 明 初亦设有仪鸾司,职掌则异于 宋 ,不久罢,改置锦衣卫。参阅明史·职官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