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人性  拼音:rén xìng
人类所具有而异于其他动物的本性。《孟子。告子上》:「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國語辭典》:人性  拼音:rén xìng
人类通常的情感理性。《西游记》第一四回:「那是唐僧不识人性。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唐僧就绪绪叨叨,说了我若干的不是。」
《漢語大詞典》:人性论(人性論)
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一般指离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剥削阶级人性论。人的本质,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具有社会性的人性通常表现为人的阶级性,因此不能离开人的阶级性去解释人性。但是社会性并不等同于阶级性,把具有社会性的人性完全归结为人的阶级性,也是不确切的。
《国语辞典》:灭绝人性(灭绝人性)  拼音:miè jué rén xìng
形容极端残忍,一点人性都没有。如:「他真是灭绝人性,才会做出那么残忍的事情。」
《国语辞典》:全无人性(全无人性)  拼音:quán wú rén xìng
丧失理智良知,本性泯灭。如:「歹徒作案手段残忍,全无人性。」
《国语辞典》:人性管理  拼音:rén xìng guǎn lǐ
以人为中心所设计的管理制度。主要针对人性的需求,给予其他较高层次的满足,如归属感、尊严感等,而不只是靠物质或金钱上的报酬来领导员工。
《国语辞典》:人性枷锁(人性枷锁)  拼音:rén xìng jiā suǒ
书名。英国小说家毛姆所撰的小说,西元一九一六年出版。描写左脚有缺陷的年轻人痛苦的成长过程。本书的主题:是先天的遗传、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为人生三大要素,而人的个性、习惯、生活兴趣等都与其密切相关。是毛姆的杰作。
《國語辭典》:神性  拼音:shén xìng
精神、性情。《北史。卷四四。崔光传》:「取乐琴书,颐养神性。」
《國語辭典》:人命  拼音:rén mìng
1.人的生命。《后汉书。卷四一。钟离意传》:「诏有司,慎人命,缓刑罚。」《红楼梦》第三回:「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2.人的寿命。汉。王充《论衡。解除》:「国期有远近,人命有短长。」《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二》:「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漢語大詞典》:性天
(1).犹天性。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语本《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隶续·汉冀州从事郭君碑》:“资於父母,忠以事君,性天自然。”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闻见虽稍广,性天不灵,随即废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此性天中之诗与乐也。”
(2).指人性和天命。为理学研讨的命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方辨论性天,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
《漢語大詞典》:沈潜(沈潛)
亦作“ 沉渐 ”。亦作“沉潜”。亦作“沉渐”。
(1).谓地德深沉柔弱。书·洪范:“高明柔克,沉潜刚克。” 孔颖达 疏:“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也。”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 杨伯峻 注:“潜亦作‘渐’,潜、渐古音近,字得通。”隶释·汉太尉刘宽碑:“ 延熹 八年,地震,有詔询毕,公以演策沉渐对当帝心,转拜尚书。”
(2).指地。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诗:“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沉潜。”
(3).指人性深沉柔弱。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序》:“而沉潜之士,则又随物变化,与俗转移。” 清 姚鼐 《〈老子章义〉序》:“天下道,一而已,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贤者之性,又有高明沉潜之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八世兄高明有馀,沉潜不足,只要稍微柔克一下,前途是不可限量。”
(4).喻深入。
(5).指沉浸其中。谓深入探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 愈 ﹞遂得究穷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礱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 熹 自早岁即尝受读而窃疑之,沉潜反復,盖亦有年。” 清 戴名世 《岳荐传》:“ 荐 少为诸生,读书於诸子百家,无不贯穿,而篤信 宋 儒,沉潜反復,一以 程 朱 为师法。”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沉潜在那些研究里,在自己看来倒是一种危机。”
《漢語大詞典》:性恶(性惡)
战国 时 荀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必须以礼义刑罚治之,才能使之改恶从善。与 孟子 的性善论相对立,也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参见“ 性善 ”。
《漢語大詞典》:性善
战国 时 孟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道性善,言必称 尧 舜 。”参见“ 性恶 ”。
《漢語大詞典》:性理
(1).谓生命之原理、规律。《后汉书·赵咨传》:“ 王孙 裸葬, 墨夷 露骸,皆达於性理,贵於速变。”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若能杖药以自永,则稻稷之贱,居然可知。君子知其若此,故准性理之所宜,资妙物以养身。” 宋 司马光 《初见白发慨然感怀》诗:“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
(2).情绪和理智。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宋书·谢述传:“ 述 有心虚疾,性理时或乖谬。”
(3).人性与天理。指 宋 儒性理之学。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本朝文章亦三变:“ 唐 文章三变,本朝文章亦三变矣, 荆公 以经术, 东坡 以议论, 程氏 以性理,三者要各自立门户,不相蹈袭。” 明 李贽 《与友人书》:“﹝ 利西泰 ﹞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先辈与订音释,请明於‘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於‘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説。” 孙犁 《秀露集·关于儿童文学》:“他们有时教子弟性理之学。”
《漢語大詞典》:性道
(1).禀性。太平广记卷一六九引唐会要:“ 岑文本 性道敦厚,文章所长,持论恒据经典,自不负於理。”
(2).人性与天道。 清 顾炎武 《述古》诗:“哆口论性道,捫籥同矇瞽。”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至於甄辨性道,极论空有,概乎其未有闻焉。”
《漢語大詞典》:还初(還初)
(1).恢复原来的地位。魏书·显祖纪:“诸非劳进超迁者,亦各还初。”
(2).回到人性本初纯真的状态。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述前 明 篤行诸生,还初超然。”
《漢語大詞典》:锐头(鋭頭)
1.尖脑袋。语本 晋 孔衍 《春秋后语》:“ 平原君 对 赵王 曰:‘ 沔池 之会,臣察 武安君 之为人也,小头而鋭,瞳子白黑分明。小头而鋭,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视事明也。’”因常用以形容 战国 时 秦 将 白起 。 明 王世贞 《过长平作长平行》:“鋭头竪子何足云,汝曹自死 平原君 。” 清 王士禄 《长平坑歌》:“虎狼之 秦 胡不仁,鋭头小儿服振振。”
2.常形容人性格刚毅。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清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相公面白美鬚眉,将军鋭头虎豹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