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存  拼音:bù cún
1.不在。《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蹇脩时不存,要之将谁使。」《文选。陶渊明。咏贫士诗》:「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2.不安全。《文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卒然遇轶才之兽,骇不存之地。」
《国语辞典》:不存济(不存济)  拼音:bù cún jì
没有办法,无法安置。宋。石孝友〈夜行船。昨日特承传诲〉词:「教俺两下不存济。你莫却、信人调戏。若还真个肯放心,厮守著、快活一世。」也作「无存济」。
《国语辞典》:百不存一  拼音:bǎi bù cún yī
形容损失非常惨重。《宋书。卷五三。列传。张茂度》:「郡经贼寇,廨宇焚烧,民物凋散,百不存一。」
分类:损失惨重
《国语辞典》:不存大体(不存大体)  拼音:bù cún dà tǐ
不理会紧要的地方。《旧唐书。卷一六二。列传。王遂》:「遂性狷忿,不存大体。」
《國語辭典》:不存不济(不存不濟)  拼音:bù cún bù jì
没有办法,支持不住。《董西厢》卷七:「巾袖与枕头儿都是泪痕,一夜家无眠白日盹。不存不济,香肌瘦损,教俺萦方寸。」《孤本元明杂剧。智降秦叔宝。第三折》:「若不是自显雄威,这其间士卒每,不存不济。」
分類:支持不住
《國語辭典》:片甲不存  拼音:piàn jiǎ bù cún
一片甲冑都没留下。形容军队打败仗,全部被消灭。《西湖佳话。岳坟忠迹》:「只这一阵,杀得金兵片甲不存。」明。屠隆《䌽毫记》第三二出:「分付众军,一齐努力追杀,须教他片甲不存,全军尽没。」也作「片甲不回」。
《國語辭典》: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拼音: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ān fù
皮都不存在了,毛又要长在那里呢?语出《左传。僖公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后比喻事物互相依附存在。也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國語辭典》: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拼音: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比喻互相依附才能存在。参见「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条。
分類:不存
《國語辭典》:无我(無我)  拼音:wú wǒ
佛教用语。没有私见的意思。谓所有的存在现象,都没有一个恒常不变、自我主宰的实体。《大智度论》卷一:「一切有为法无常、苦、无我。」
《國語辭典》:乌有(烏有)  拼音:wū yǒu
1.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人物。乌有,无有,表示没有这件事。作者藉齐心乌有先生之口,提出各种问题。
2.比喻虚无、不存在的事物。南朝梁。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虽事涉乌有,义异拟伦,而清新卓尔,殊为佳作。」《三国演义》第一七回:「若将军者,向为汉臣,今乃为叛贼之臣,使昔日关中保驾之功化为乌有。」
《國語辭典》:乌有先生(烏有先生)  拼音:wū yǒu xiān shēng
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所假设的人物。乌有,无有,即本无其人。《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宋。辛弃疾 卜算子。夜雨醉瓜庐词:「谁伴扬雄作解嘲,乌有先生也。」
《國語辭典》:消除  拼音:xiāo chú
排除、除去。宋。张舜民〈卖花声。楼上久踟躇〉词:「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宋。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国语辞典》:旧址(旧址)  拼音:jiù zhǐ
已经不存在或已迁走的某个建筑的昔日地址。隋。江总〈芳林园天渊池铭〉:「摽置旧址,开浚昔基。」《旧唐书。卷一六五。柳公绰传》:「聊因旧址增葺,愧卿忠言。」
《國語辭典》:灭亡(滅亡)  拼音:miè wáng
灭绝丧亡。《管子。牧民》:「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漢語大詞典》:无神(無神)
(1).不存在神明。 晋 王该 《日烛》:“奚适非道,何之无神?”
(2).犹言不显灵。法苑珠林卷七六:“虎乃瞋曰:‘吾之奉佛供僧,而更致外寇,佛无神矣。’”
(3).没有神采。如:他两眼无神,面容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