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谁边(誰邊)
何处;哪里。 唐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诗:“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史震林 《西青散记》引 清 双卿 《惜黄花慢·孤雁》词:“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 幽 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分類:何处哪里
《漢語大詞典》:那些
(1).哪里。表示反诘。 元 周德清 《满庭芳·误国贼秦桧》曲:“通贼虏怀奸誑君,那些儿立朝堂仗义依仁?”
(2).哪里。何处。 明 陈与郊 《文姬入塞》:“你此去家山那些?把姓名枝派从头説。”
《漢語大詞典》:那厢(那廂)
何处;哪里。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唤 张千 那厢使用?”《西游记》第七二回:“ 土地 道:‘ 大圣 从那厢来?’”白雪遗音·八角鼓·桃杏花香:“古来多少风流女,至到而今在那厢?”鼓词《双开锁》:“客人,客人,你在那厢?”
犹那边。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当初那 巫山 远隔如天样,听説罢又在 巫山 那厢。”红楼梦第一回:“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那厢站的那个少年,便是 安公子 。”
《漢語大詞典》:那的
犹哪里。表示反问。 元 张养浩 《朱履曲》:“那的是为官荣贵?止不过多喫些筵席。” 元 无名氏 《云窗梦》第二折:“见如今惜花人病损,俺娘和茶客钱亲。却教我嫩橙初破酒微温。那的是眷姻?”
(1).那里。指处所。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二折:“ 汉 萧何 忒下的,救他出井底,倒将他斩讫,那的也须放着傍州例。”《七国春秋平话》卷中:“﹝ 齐王 ﹞行至天晚,问人,那的是 满城县 普田村 。”
(2).犹那个。指事件。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耳边休採那等閒食,那的是最容易剜眼睛嫌的。”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自新正为始,得了六日宣限,那的是老夫有福处。”
《漢語大詞典》:啰里(囉裏)
哪里。 明 王錂《春芜记·阻遇》:“他两个只指望销金帐里风光好,囉里知被我这秃廝儿隔断子玉楼春。”
分類:哪里
《漢語大詞典》:那达(那達)
方言。哪里。《解放日报》1944.6.13:“她睁着两眼问了我们一句:‘你们打那达来?’”
方言。那里。 贺敬之 等《惯匪周子山》第一场:“那水碾底下,毛圈墙上,那达是个放哨的好地点。”
《漢語大詞典》:哪块(哪塊)
方言。哪里。表示不确定的处所。 丁玲 《奔》:“娘舅住在哪块我也弄不清。”
《漢語大詞典》:哪儿(哪兒)
(1).哪里。问什么处所。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金鱼儿是哪儿来的?”
(2).哪里。泛指任何处所。 郭小川 《大风雪歌》:“哪儿有任务,就向哪儿进发!”
《漢語大詞典》:何处(何處)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漢語大詞典》: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分類:哪里值得
《漢語大詞典》:何在
(1).在何处,在哪里。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唐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横 秦岭 家何在?雪拥 蓝关 马不前。”《西游补》第二回:“行者又叫功曹:‘兄弟们何在?’”
(2).哪在,哪里在于。 明 宋濂 《释氏护教编后记》:“苟涉思惟,即非真諦,又何在分教与禪之异哉!”参见“ 何在乎 ”。
分類:何处哪里
《漢語大詞典》:何在乎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在乎。白雪遗音·马头调·情投意愿:“万两黄金,买出一点痴心。情投意愿,何在乎银钱?”
《漢語大詞典》: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金瓶梅》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漢語大詞典》:何堪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卢 相 迈 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 清 吕大器 《镇羌道上有感》诗:“鹰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节至今无。”
(2).岂可;哪里能。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可。 宋 欧阳修 《笔说·峡州诗说》:“‘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 清 潘陆 《彭泽县》诗:“地借 陶潜 著,人思 狄相 贤。何堪寻废县?沙草浸寒泉。” 叶圣陶 《穷愁》:“阿母一袄,春间已敝,不与补缀,何堪著体?”
《漢語大詞典》:何止
(1).哪里止。以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 宋 柳永 《柳腰轻》词:“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杨朔 《百花山》:“回想起来,拿鞋底,甚而拿生命,为我们磨平道路的人,何止千千万万?”
(2).呵止。何,通“ 呵 ”。新唐书·刘瑑传:“又下令不何止夜行,使民自便,境内以安。”
《漢語大詞典》:谁肯(誰肯)
哪里会。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丑白]不游赏,只怕消瘦了你。[贴唱]把花貌,谁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只道 刘三 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 汉高祖 。”
分類: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