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疾(風疾)  拼音:fēng jí
1.痲疯病。《三国志平话。卷上》:「忽患癞疾,有发皆落,遍身脓血不止,取净水一盏,咒了,咽在腹中,风疾即愈;毛发皮肤复旧。」
2.风痹、半身不遂等病症。也作「风病」。
《漢語大詞典》:排风(排風)
(1).迎风,顶风。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浴雨排风,吹涝弄翮。” 唐 杜甫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诗:“舟鷁排风影,林乌反哺声。” 明 刘基 《拔蒲》诗之一:“自非排风羽,莫羡凌云翔。”
(2).中药白英的别名。以其能祛除风痺,故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白英
《漢語大詞典》:病风(病風)
患风搐或风痹病。 宋 苏轼 《自笑》诗:“子石如琢玉,远烟真削黳。入我病风手,玄云渰凄凄。” 宋 杨万里 《自遣》诗:“匹似病风兼病脚,老夫犹是地行仙。”
分類:风痹
《國語辭典》:风病(風病)  拼音:fēng bìng
1.风痹、半身不遂等病症。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尉迟又有风病举发,动止不得。」也作「风疾」。
2.精神病。《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
《漢語大詞典》:病痹(病痺)
患风痺病。 唐 白居易 《唐虢州刺史崔公墓志》:“泣血卧苫者三载,因病痺其两股焉。”
分類:风痹
《國語辭典》:风疹(風疹)  拼音:fēng zhěn
病名。潜伏期二至四星期,流行期为春夏之间。主要症状是发烧出疹及耳后、后脑、颈部的淋巴结肿胀,数天后症状即消失。也称为「三日疹」。
《國語辭典》:风疹块(風疹塊)  拼音:fēng zhěn kuài
皮肤出现扁平状的水肿块斑,往往数小时内消退,并且有明显的发痒,但痊瘉后不会遗留痕迹。通常是因食物或药物过敏所致。参见「荨麻疹」条。
《漢語大詞典》:踒人
患风痺病的人。指瘫子。 汉 刘向 说苑·说丛:“踒人日夜愿一起,盲人不忘视。” 向宗鲁 校证:“史记·韩王信传:‘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索隐》引 张揖 云:‘痿不能行。’)即此文所本。汉书·韩信传亦载之。( 师古 曰:‘痿,风痺病也。’)”
分類:风痹校证
《漢語大詞典》:坐拿
一种有毒的草。苗可入药,性辛热,主治风痹,损伤等。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坐拏能懵人,食其心则醒。”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坐拏草﹝集解﹞引 苏颂 曰:“生 江西 及 滁州 。六月开紫花结实。采其苗入药……气味辛热有毒。主治风痹,壮筋骨,兼治打扑伤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