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风(大風)  拼音:dà fēng
1.麻疯之类的恶疾。
2.通用风级表的第八级风。
3.鸷鸟。《淮南子。本经》:「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
4.大收益。《儒林外史》第一三回:「这个事都讲破!破了还有个大风?」
《漢語大詞典》:大风子(大風子)
常绿乔木,果实象球,种子卵形。种子榨的油叫大风子油。中医用其种子或油为祛风杀虫药,性热,有毒,主治麻风、恶疮、疥癣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大风子:“今海南诸番国皆有之,按 周达观 《真腊记》云:‘大风乃大树之子,状如椰子而圆,其中有核数十枚,大如雷丸子,中有仁白色,久则黄而油,不堪入药。’”
《國語辭典》:风疾(風疾)  拼音:fēng jí
1.痲疯病。《三国志平话。卷上》:「忽患癞疾,有发皆落,遍身脓血不止,取净水一盏,咒了,咽在腹中,风疾即愈;毛发皮肤复旧。」
2.风痹、半身不遂等病症。也作「风病」。
《國語辭典》:厉风(厲風)  拼音:lì fēng
1.暴风、烈风。《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
2.西北风。《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何谓八风?……西北曰厉风。」也作「丽风」。
《國語辭典》:恶疾(惡疾)  拼音:è jí
痛苦难治的疾病。《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冉耕传》:「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
《漢語大詞典》:疠风(癘風)
麻风病。《素问·风论》:“风寒客於脉而不去,名曰癘风。” 张景岳 注:“风寒客於血脉,久留不去则荣气化热,故皮肤胕溃。气血不清,败坏为癘。” 姚止庵 注:“风病惟此为癘,故名癘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大麻风》“麻风总属毒癘成”注:“此証古名癘风,癘风者有毒之风也……今人呼为大麻风。”
分類:麻风风病
《國語辭典》:杆菌(桿菌)  拼音:gǎn jùn
细菌名。体形细长,两端呈钝圆或圆锥形,四周有鞭毛,常为独立个体。种类很多,如白喉、结核病、破伤风等都是由不同的杆菌所引起的疾病。
《漢語大詞典》:风癞(風癩)
麻风一类病症。云笈七籤卷一一九:“居人 范彦通 忽患风癩,疮痍既甚,眉鬚渐落。”
《國語辭典》:大麻风(大麻風)  拼音:dà má fēng
由麻疯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参见「麻疯」条。
分類:病名麻风
《國語辭典》:传染病(傳染病)  拼音:chuán rǎn bìng
将病原体传染给别人的疾病。这些病原体大都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经由口、呼吸道、直接接触而感染,或是藉由昆虫与动物的散播而传染。
《漢語大詞典》:癞风(癩風)
麻风病。 唐 孙思邈 《千金翼方·万病》:“风热彻五藏,饮食杂秽,虫生至多,食人五藏骨髓皮肉筋节,久久坏败,名曰癩风。” 明 戴元礼 《秘传证治要诀·中风》:“其有害大风者,古谓之癩风,俗呼为麻风,病之至恶无出於此。”
分類:麻风风病
《國語辭典》:痲疯(痲瘋)  拼音:má fēng
病名。由麻疯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参见「麻疯」条。
《國語辭典》:麻疯(麻瘋)  拼音:má fēng
病名。由麻疯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侵犯皮肤黏膜及末梢神经。可分为结核型与开放型两种,前者不具传染性,后者则具传染性。也称为「麻风」、「痲风」、「痲疯」、「大麻风」、「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