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彝伦(彞倫)  拼音:yí lún
常道、伦常。《书经。洪范》:「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自平王微弱,政不及雅,宪章散紊,彝伦攸斁。」
《漢語大詞典》:常调(常調)
(1).长期调和。列子·黄帝:“阴阳常调,日月常明。”
(2).平常戏狎。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虽讌饮弥日,其於别远会稀,犹不尽其劳积也。” 吕向 注:“常调,谓常戏。”
《國語辭典》:铨选(銓選)  拼音:quán xuǎn
考核才能、资历,授以适当官职。元。揭傒斯〈送李都事赴湖广省幕〉诗:「君复赞宣政,赤手握铨选。」
《漢語大詞典》:即用
清 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清会典·吏部六·文选清吏司》“凡选,有即选”原注:“凡奉旨即用之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七·满洲铨选》:“又諭昨引见新科进士名单内有点记名者,朕看诸人皆有年纪,人尚可用,著以知县即用。”
《漢語大詞典》:择官(擇官)
(1).挑选官职。《韩诗外传》卷一:“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
(2).谓挑选官员。 晋 干宝 《晋纪总论》:“选者为人择官,官者为身择利。”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今也任职则以人为可废,择官则为人之饵。”
《漢語大詞典》:提衡
(1).亦作“ 提珩 ”。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管子·轻重乙:“则是寡人之国,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於诸侯,为之有道乎?”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七国之时,皆据万乘,南面称王,提珩为敌国累世。”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既而三河失统,九州之寳币不归;四塞提衡,万里之长城继作。”
(2).谓简选官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纪于兹。” 李善 注:“言选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吏部候人数满百或二百,即引试,量书、判注拟,乃无被放者。故吏曹四时提衡,略无休暇。”
《漢語大詞典》:选曹(選曹)
官名。主铨选官吏事。三国志·吴志·陆胤传:“ 胤 天姿聪明,才通行絜,昔歷选曹,遗跡可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山公 将去选曹,欲举 嵇康 , 康 与书告絶。” 唐 刘长卿 《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就便觐省》诗:“顷者游上国,独能光选曹。”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成帝 初,置常侍曹尚书一人,主公卿二千石;曹尚书一人,主郡国二千石,盖选曹之所始也。”
《漢語大詞典》:指射
(1).犹指定。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八:“近闻百执事等,或亲居内职,或贵列廷臣……经由列镇,干挠诸侯,指射职员,安排亲昵,或潜示意旨,或显发书题。”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既闻被水贫乏者六百餘家,於左藏南库每家支钱五贯,仍许於沿 江 地指射盖屋。”
(2). 宋 制,某些在选官员可以自行选定任官地点,称为“指射”。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如近日三司献言,使天下郡选一人催驱三司文字,许之先次指射,以酬其劳。”宋史·选举志五:“ 川峡 、 闽 、 广 ,阻远险恶,中州之人,多不愿仕其地……始立八路定差之制,许中州及土著在选者随意就差,名曰‘指射’。”
《國語辭典》:枚卜  拼音:méi bǔ
1.一个一个地占卜。古以占卜法选用官吏,后因以「枚卜」指选用官员。《书经。大禹谟》:「枚卜功臣,惟吉之从。」《明史。卷二六四。列传。麻僖》:「四十年疏陈纳谏诤、举枚卜、补大僚、登遗佚、速考选数事,不报。」
2.不告何事而泛卜吉凶。《左传。哀公十七年》:「王与叶公枚卜子良,以为令尹。」
《漢語大詞典》:入等
唐 代选官,考试书判合格者,称为“入等”。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 李君 ﹞进士及第,试书判入等,补秘书正字。”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唐书判:“ 唐 銓选举之法有四……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
《漢語大詞典》:四选(四選)
(1).古代对四种人的选拔。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天有四时,时三月;王有四选,选三臣……圣人为一选,君子为一选,善人为一选,正人为一选,由此以下者,不足选也。”
(2). 宋 代铨选官员的制度。 元丰 前以审官东院、审官西院、流内铨、三班院四个官署分掌铨选,故称四选。 元丰 改革官制,更名隶属吏部。宋史·选举志四:“ 元丰 定制而后,銓注之法,悉归选部:以审官东院为尚书左选,流内銓为侍郎左选,审官西院为尚书右选,三班院为侍郎右选,於是吏部有四选之法。” 宋 苏辙 《论堂除太宽札子》:“庶使堂除官吏不復待闕,与四选稍异,亦旌劝之义也。” 宋 岳珂 桯史·部胥增损文书:“以此知四选蠹积,盖不可胜算,司衡综者,可不谨哉!”
《漢語大詞典》:部选(部選)
清 中央各部考选官吏之谓。《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宗人府》:“礼、工二部各添设题缺主事一缺,均作为宗室额缺,不归部选。”
《漢語大詞典》:调选(調選)
(1).选官调职。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 陇西 都尉”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调选。” 唐 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去年, 愈 从调选,本欲携持同行。”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有从子 申甫 自 江 淮 来调选,因告主吏曰:‘但得官便出城即可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但彼是 餘干 县尉 王立 调选流落。”
(2).调动挑选。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义理·近日军:“守敌者非召募之土著百姓,则调选别省兵勇,故见戮於贼也。”柳琴戏《状元打更》第六场:“[ 王进 :]各路兵马听你号令,满朝文武任你调选。”
《國語辭典》:选体(選體)  拼音:xuǎn tǐ
1.一种诗体或文体。因类似《昭明文选》所选的诗文而得名。其作品多绮缛靡丽。
2.诠选的方法。《宋书。卷五十七。蔡廓传》:「谨依选体,非私安都。」
《漢語大詞典》:选司(選司)
旧时主管铨选官吏的机构。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选人得官有二年不能上者,有一人索远得留,乃注校书郎。选司纲维紊坏,皆以 崔 郑 为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