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考择(考擇)
犹考选。 宋 曾巩 《尚书左右丞制》:“某明允忠篤,通于古今,列于庙堂以义陪朕,是用考择以为选首。” 宋 曾巩 《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以陛下之至明,孰敢不公於考择?”
分類:考选
《漢語大詞典》:校试(校試)
(1).考较试验。晋书·律历志上:“ 泰始 十年,中书监 荀勖 、中书令 张华 出御府铜竹律二十五具,部太乐郎 刘秀 等校试,其三具与 杜夔 及 左延年 律法同。”南史·文学传·祖冲之:“时有北人 索驭驎 者,亦云能造指南车, 高帝 使与 冲之 各造,使於 乐游苑 对共校试。”
(2).考选;考试。新唐书·选举志上:“凡贡举非其人者、废举者、校试不以实者,皆有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书画学:“人主时出新意校试,以第其上下。”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后十餘年, 金公 以内阁学士校试 潮 嘉 。”
《漢語大詞典》:考练(考練)
犹考选。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妙简实材堪入流者,十分不过一二;选司考练,总是假手冒名。”
分類:考选
《漢語大詞典》:按选(按選)
考选。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弘农太守河内吴匡》:“ 匡 虽为 琼 所援举,由郡县功曹、州治中、兵曹位朝廷尚书也,凡所按选,岂得復为君臣者耶!”
分類:考选
《漢語大詞典》:进士第(進士第)
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词学科目:“任子中选者,赐进士第。”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异闻三:“未几,侍郎之子登进士第,至今衣冠不絶。” 明 高启 《胡应炎传》:“ 咸淳 中, 应炎 登进士第,授 溧水 尉,未赴。”
《國語辭典》:拔萃  拼音:bá cuì
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形容才能出众。《北史。卷八一。儒林传。序》:「惟信都刘士元、河间刘光伯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
《國語辭典》:文柄  拼音:wén bǐng
评定文章、考选文士的权责。唐。姚合〈寄陕府内兄郭囧端公〉诗:「相府执文柄,念其心专精。」《唐语林。卷一。德行》:「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
《漢語大詞典》:拔士
(1).选拔人才。后汉书·许劭传:“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 樊子昭 、 和阳士 者,并显名於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 许郭 。”
(2).考选士人。谓担任考官。 明 袁宏道 《〈西京稿〉序》:“余适以拔士入 秦 ,不同职而同具,盖于此道列戟矣。场屋后, 徽之 偕余入 韦曲 ,寄宿 玄奘塔 下。”
《國語辭典》:文科  拼音:wén kē
学术上对文学、语言、哲学、历史、经济等学科的总称。
《漢語大詞典》:部选(部選)
清 中央各部考选官吏之谓。《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宗人府》:“礼、工二部各添设题缺主事一缺,均作为宗室额缺,不归部选。”
《國語辭典》:预选(預選)  拼音:yù xuǎn
在决选前预先选拔。
《國語辭典》:选事(選事)  拼音:xuǎn shì
1.铨选职官的工作。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古之造士,选事考言。」《新唐书。卷九○。刘政会传》:「崇望又以员外郎主南曹,选事清办。」
2.自愿挑起某项工作之责任。引申为多事。《国语。鲁语上》:「君不命吾子,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
《漢語大詞典》:铨注(銓注)
谓对官吏的考选登录。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明年,銓注復归之吏部,承前所司注拟,皆约官资,升降之时,难于允愜。”《元典章新集·吏部·承荫》:“验其品格,先为銓注,俾资俸月,养荣其亲。”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明初翰林不由进士》:“命下吏部,惟銓注而已。”参见“ 注拟 ”。
《漢語大詞典》:注拟(注擬)
唐 时选举官员,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称为“注拟”。 宋 代选举因袭此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从前注拟,皆约循资格,至 国忠 创为押例,选深者尽留,乃无才与不才也。”旧唐书·刘祥道传:“时选人渐众, 林甫 奏请四时听选,随到注拟,当时甚以为便。” 宋 叶适 《信州教授厅记》:“今吏部按格注拟,或特命为堂差,赢数千里,至终始坐学不敢离局。”
《國語辭典》:贡生(貢生)  拼音:gòng shēng
科举时代,选府州县学生员之学行俱优者,贡诸京师,升入太学,有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等名,统称为「贡生」。
《漢語大詞典》:开选(開選)
指古时开科考选士人。后汉书·郑弘传:“ 弘 奏以为臺职虽尊,而酬赏甚薄,至於开选,多无乐者。”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喜闻 东京 开选,一心要去应举,特到堂中,禀知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