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宝幢(寶幢)  拼音:bǎo chuáng
用珍宝装饰的旗帜。《毗耶娑问经。卷下》:「竖立宝幢,悬幡在上。」《西游记》第九五回:「天竺陛下,请出你那皇后嫔妃看者。这宝幢下乃月宫太阴星君,两边的仙妹是月里嫦娥。」
《國語辭典》:念珠  拼音:niàn zhū
一种佛教法器。佛教徒在念佛、诵经、持咒时用来计数的圈串。通常以菩提子或将香木制成小圆粒,串成一圈,也有琥珀、水晶、玉石的制品。粒数有十四颗、十八颗、二十一颗、二十七颗、三十六颗、四十二颗、五十四颗、一百零八颗和一千零八十颗之分。《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列传。李辅国》:「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因为潘将军失却玉念珠,无处访寻,却是他与朋侪作戏,取来挂在慈恩寺塔院相轮上面。」也称为「佛珠」、「数珠」、「数珠儿」。
《漢語大詞典》:歌呗(歌唄)
佛教语。谓赞唱经咒、偈颂。其法源自古 印度 。《法华经·方便品》:“或以欢喜心,歌唄颂佛德。”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顶礼归依,歌唄赞德。”新唐书·裴休传:“嗜浮屠法,居常不御酒肉……习歌唄以为乐。”参见“ 梵唄 ”。
《國語辭典》:梵呗(梵唄)  拼音:fàn bài
在印度指歌咏法言,在中国则指唱颂短偈或歌赞。《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鼓钹梵呗之声,不绝于耳。」
《國語辭典》:念诵(念誦)  拼音:niàn song
1.佛教用语,指心念口诵佛名及经咒。《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城里城外,但是印施的,念诵的,无不生子,真是千唤千应。」
2.因惦记而常在话中提及。《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你就有这们些瓜儿多子儿少的念诵我!」《程乙本红楼梦》第三回:「刚才老太太还念诵呢,可巧就来了!」
《漢語大詞典》:持念
谓僧徒念诵经咒。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每年诞节,诸州府奏荐僧道,其僧尼欲立讲论科……持念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近臣奏且詔 不空三藏 入内持念。 明皇 秉香炉, 不空 诵《仁王护国陁罗尼》。”
《漢語大詞典》:玉幢
(1).经幢的美称。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 唐 元稹 《泛江玩月》诗:“远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 元 袁桷 《枪竿岭》诗:“金桥群仙迎,玉幢百神凿。”
(2).比喻秀丽的山峰。 唐 春台仙 《游春台诗》:“玉幢亘碧虚,此乃真人居。”
《漢語大詞典》:经塔(經塔)
(1).纳藏佛教经咒文字而受人供奉的塔。 晋 法显 《佛园记》:“作 舍利弗 塔, 目连 、 阿难 塔,并阿毗曇律经塔。”
(2).指刻有佛教经文的塔。 明 陶宗仪 书史会要卷六:“释 法暉 , 政和 二年天寧节,以细书经塔来上,作正书,如半芝麻粒,写佛书十部。”
《國語辭典》:佛珠  拼音:fó zhū
一种佛教法器。参见「念珠」条。
《漢語大詞典》:斋经(齋經)
僧尼吃斋前诵念的经咒。《西游记》第二十回:“正説处,又见儿子拿将饭来,摆在桌上,道声‘请斋’。 三藏 就合掌讽起斋经。”
《漢語大詞典》:往生咒
佛教净土宗信徒经常持诵的一种经咒。亦用于超度亡人。 清 钮琇 觚賸·佞佛:“仲至岸,正衣冠一踊投河。伯合掌曰:‘善哉!’遂高唱往生咒而还。” 清 袁枚 新齐谐·鬼有三技过此鬼道乃穷:“替我告知城中 施 家作道塲,请高僧多念往生咒,我便可託生。”《痛史》第二一回:“茶罢起身, 金奎 叫众和尚,一律的穿了袈裟法服,敲起木鱼,念往生咒。”参见“ 往生 ”。
《國語辭典》:往生  拼音:wǎng shēng
1.佛教上指:(1)死后投生。《大正藏。净土宗部。唐。怀感。释净土群疑论。卷四》:「今此往生极乐,莲花开已,见佛闻法。」(2)投生到阿弥陀佛净土。《大正藏。净土宗部。宋。王日休。龙舒增广净土文。卷四。食肉说》:「据阎罗王告郑邻之言,则至诚为念彼佛,必得往生。」
2.今借指死亡。
《漢語大詞典》:讽咒(諷呪)
诵念经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香烟云盖结,讽呪海波潮。”
《漢語大詞典》:陀罗尼幢(陀羅尼幢)
佛教的经幢,将佛经咒文写在长筒圆形的绸伞上,或写在旛盖上。刻佛经咒文于石柱上的叫石幢。唐 李白 有《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诗。 王琦 题注:“梵语陀罗尼者,华言总持,谓总统摄持,无有遗失,即咒之别名也……幢者,释家旛盖之类,此则以石为幢形而刻咒字於其上,即谓之幢也。”
《漢語大詞典》:番经厂(番經廠)
明 代宫中习念梵文经咒的地方。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番经厂,习念西方梵唄经咒,宫中 英华殿 所供西番佛像,皆陈设近侍司其香火,其 隆德殿 、 钦安殿 香火,亦各有司也。”
《國語辭典》:大悲咒  拼音:dà bēi zhòu
佛教咒语之一。代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之内證功德的真言。载于菩提流志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金刚智译的《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不空译的《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及其他译家所翻译的密续中。但咒文各经互异。现在通行的〈大悲咒〉,系出自伽楚达磨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此咒是汉地佛教徒最常持念的咒语之一。
《國語辭典》:念念有词(念念有詞)  拼音:niàn niàn yǒu cí
1.僧道方士等在使用法术时,默念经文或咒语,来达到灵异的效果。《隋唐演义》第八五回:「至三更时,仗剑步罡,焚符一道,口中念念有词,把令牌一拍,只见李邕忽从壁间步出。」也作「念念有词」。
2.形容喃喃自语。如:「他口中念念有词,不知说些什么?」
《國語辭典》:念念有词(唸唸有詞)  拼音:niàn niàn yǒu cí
1.僧道方士等在使用法术时,默念经文或咒语,来达到灵异的效果。《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先与宣赞吃了符水,吐了妖涎。天色将晚,点起灯烛,烧起香来,念念有词,书道符灯上烧了。」
2.嘴巴不停地念著。如:「他整天念念有词,不知在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