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沙村
(1).沙滩边或沙洲上的村落。 唐 杜甫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诗:“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唐 孟郊 《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诗:“江城与沙村,人语风颼飀。” 明 王逢 《题杉溪老人家壁六言》之三:“红白花明水寺,青苍树遶沙村。”
(2).粗暴;粗野。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这哥哥恁地狠,没些儿淹润,一剗地沙村,倒把人寻趁。” 明 徐复祚《投梭记·订盟》:“做出个沙村势逞威。”
《漢語大詞典》:驵酷(駔酷)
犹粗暴。 林纾 《译〈孝女耐儿传〉序》:“奸獪駔酷,至於人意未所尝置想之局,幻为空中楼阁,使观者或笑或怒,一时颠倒。”
分類:粗暴
《國語辭典》:犷犷(獷獷)  拼音:guǎng guǎng
粗恶的样子。《汉书。卷一○○。叙传下》:「犷犷亡秦,灭我圣文,汉存其业,六学析分。」
分類:凶恶粗暴
《國語辭典》:文气(文氣)  拼音:wén qì
1.文章中的气势。如:「文气卑弱」。
2.文雅。《文明小史》第三六回:「这不要紧,就见他们一见亦何妨?我见过他们两次了,很文气的。」
《國語辭典》:村野  拼音:cūn yě
比喻粗鄙野蛮。《三国演义》第六五回:「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西游记》第七回:「今闻你猖狂村野,屡反天宫,不知是何方生长,何年得道,为何这等暴横?」
《國語辭典》:暴戾  拼音:bào lì
粗暴凶恶。《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幽王为人,暴戾寡恩,动静无常。」
《國語辭典》:打骂(打罵)  拼音:dǎ mà
殴打责骂。如:「教育小孩若能多以鼓励代替打骂,相信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儒林外史》第八回:「我每常见这些教书的先生也不见有甚么学问,一味妆模做样,动不动就是打骂。」
《國語辭典》:暴厉(暴厲)  拼音:bào lì
凶恶乖张。《三国演义》第九回:「军士畏吕布暴厉,多有降贼者,布心甚忧。」
《國語辭典》:粗糙  拼音:cū cāo
1.不光滑、不细致。如:「皮肤粗糙」。
2.草率、粗疏。宋。吴泳 答唐广夫书:「间有自拔于流俗,则遂以学问骄人,外粗糙而不密,内颠实而不虚。」《西游记》第二四回:「果然那三个嘴脸凶顽,性情粗糙,幸得就把他们调开了。」
《漢語大詞典》:粗强
1.亦作"麄强"。
2.粗暴蛮强。
3.形容声音粗重宏大。
《漢語大詞典》:蛮性(蠻性)
粗暴的性格。 许地山 《解放者》:“他在军队里,蛮性越发发展,有三言两语不对劲,甚至动手动脚,打踢辱骂,无所不至。”
分類:粗暴性格
《国语辞典》:刑求  拼音:xíng qiú
在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嫌疑犯或被告遭到司法警察、情治单位人员以各种粗暴的手段逼问口供。如:「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刑求取得的犯罪嫌疑犯自白,不得做为犯罪證据。」
《漢語大詞典》:嘲哮
犹咆哮。形容人粗暴急躁。晋书·文苑传·王沈:“嘲哮者以粗发为高亮,韞蠢者以色厚为篤诚。”
《漢語大詞典》:村性
粗暴的脾气。 明 张四维 《双烈记·推详》:“君家何故生村性?那怕你拳头硬!”
分類:粗暴脾气
《國語辭典》:蛮横(蠻橫)  拼音:mán hèng
粗暴不讲理。如:「他的态度非常蛮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