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抑扬(抑揚)
(1).按下与上举。 汉 贾谊 新书·容经:“手有抑扬,各尊其纪。” 唐 刘蕡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对策》:“谋不足以翦除奸兇,而诈足以抑扬威福。”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开闔抑扬,孰知其功。”
(2).浮沉,进退。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 晋 左思 《吴都赋》:“览将帅之拳勇,与士卒之抑扬。” 唐 司空图 《连珠》之三:“盖闻济世者材,存神者道,各繫遭逢之运,并著抑扬之效。”
(3).谓声音高低。 唐 庄若讷 《湘灵鼓瑟》诗:“帝子鸣金瑟,餘声自抑扬。”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梵音论讽虽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扬高下。”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三:“抑扬是指整个一句或一短语的音调的逐渐向上或向下。”
(4).谓文气起伏。西京杂记卷四:“及其序 屈原 、 贾谊 ,辞旨抑扬,悲而不伤,亦近代之伟才。”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 宋 苏轼 《与二郎侄书》:“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
(5).褒贬。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於难分之中,而无取舍之恨者,使臧否区分,抑扬咸允。”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至於本事之外,时寄抑扬,此乃得失禀於片言,是非由於一句,谈何容易,可不慎歟!”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若以种族革命为復仇之非行,国与国之相战争者,何以不为復仇之非行?於此则退之,於彼则进之,抑扬之论非有比例可知也。”
(6).谓称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大伽蓝:“惟论师雅量清高,抑扬大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壁记:“而近时作记,多措浮词,褒美人才,抑扬功阀,殊失记事之本意。”
(7).谓贬抑。南史·梁纪下论:“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 孔 墨 ,流连 释 老 。” 清 陈鳣 《对策》卷四:“ 班 荀 二体,角力争先,或病其索然无意味,未免抑扬过当。”
(8).控驭自如貌。梁书·武帝纪上:“驱率貔貅,抑扬霆电。” 唐 李百药 《谒汉高祖庙》诗:“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
(9).扬扬自得貌。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 九龄 洎 裴耀卿 罢免之日,自中书至 月华门 将就班列,二人鞠躬卑逊, 林甫 处其中,抑扬自得。”
《漢語大詞典》:文气(文氣)
(1).文风;文章的气势。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墓志铭:“然西京杂记所记制度,多 班固 书所无,又其文气嫵媚,不能古劲,疑即 葛洪 为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六·越绝当作越纽跋:“其云 更始 之元,当是 西京 之末,而此书文气,全不类其时。” 清 方东树 《书〈望溪先生集〉后》:“先生则袭於 程 朱 道学已明之后,力求充其知,而务周防焉不敢肆,故议论愈密,而措语矜慎,文气转拘束,不能宏放也。”
(2).指文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此文‘是殆见吾衡几也’,下乃罗列九渊,不特全无意义,且於文气亦隔絶矣。”
(3).写文章的风气。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 上海 不但天气不佳,文气也不像样。”
(4).文雅安静,不粗暴。如:这孩子很文气。
《漢語大詞典》:通气(通氣)
(1).谓气脉通达。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汉书·郊祀志下:“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
(2).使空气流通;通风。洞冥记:“盛以青玉匣,广一尺九寸,匣上豁一孔以通气。”
(3).指呼吸空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丫头尚自呜哩呜喇的喊, 程金 便一把叉住喉咙,叉得手重,口又不得通气,一霎呜呼哀哉了。”
(4).互通气息。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无雄,与蛇通气则孕。”
(5).互通声气。《痛史》第二回:“哦!原来你们是通气的。他来信讲甚么呢?” 谢觉哉 《不惑集·全心全意做好我们的工作》:“不办公固然不行,但天天坐在屋内办公,不和群众通气,你办的公,群众不要。”
(6).煤气、暖气等设备装好,开始供气。 金河 《典型形象》:“反正煤气管道正在安装,用不了十天八天就通气了。”
(7).方言。明白事理。 鲁迅 《彷徨·离婚》:“‘你这位阿叔真通气’, 爱姑娘 高兴地说,‘我虽然不认识你这位阿叔是谁。’”
(8).方言。谓文气通顺。 沙汀 《淘金记》三:“他喜欢批驳别人的文字,便是县府下来的公文,也逃不过他。而这一切,又是从他自负不凡来的,以为只有自己的文章通气。”
《漢語大詞典》:行气(行氣)
(1).道教语。指呼吸吐纳等养生方法的内修功夫。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行二十餘岁,移牀,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
(2).中医指输送精气。《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 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於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於三阳。’”
(3).指使气血畅通。左传·昭公九年:“味以行气,气以实志。” 杜预 注:“气和则志充。”
(4).指行文气势。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 千寻,走云连风。”
《漢語大詞典》:疏朗
亦作“疎朗”。亦作“踈朗”。
(1).开阔清亮。多形容眉目清秀。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鬚长四尺,甚有威望。”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邈哉 崔生 ,体正心直。天骨踈朗,墙宇高嶷。忠存轨迹,义形风色。”晋书·王敦传:“ 敦 眉目疏朗,性简脱,有鉴裁。”旧唐书·良吏传下·张知謇:“仪质瓌伟,眉目疏朗,晓于玄理,清介自守。”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美人眉宇定疏朗,才许縹緲而娉姈。”
(2).俊爽;爽朗。晋书·桓玄传:“及长,形貌瓌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疎朗者语畅,沉着者语深。”
(3).指文气豪放。 缪荃荪 《宋元词四十家序》:“其论 南 宋 词人, 姜 张 并举……又论 长公 疏朗, 稼轩 沉雄。”
(4).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又有瑟瑟幕……轻明虚薄,无以为比,向空张之,则疎朗之纹,如碧丝之贯真珠,虽大雨暴降,不能溼溺,云以鮫人瑞香膏傅之故也。”一本作“踈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有堂三楹横其前,下临絶壁。其堂窗櫺疎朗,如浮坐云端,可称幽爽。”
(5).淡雅清朗。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鲍楷 ﹞画山水不用稿,疏朗秀润,得古人意。”
《漢語大詞典》:袭气(襲氣)
谓贯通文气。 清 恽敬 《答来卿书》之二:“平日养气极壮,临文沛然而下,不袭气而气注之。”
《漢語大詞典》:沈鸷(沈鷙)
亦作“沉鷙”。
(1).深沉勇猛。新唐书·李光弼传赞:“ 李光弼 生戎虏之绪,沉鷙有守。”宋史·杨存中传:“ 存中 魁梧沉鷙。”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 燕蓟 ﹞土厚水深,博大爽塏。其人沉鷙材勇。” 清 钮琇 觚賸·圆圆:“ 延陵将军 美丰姿,善骑射,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絶人,沉鷙多谋。”
(2).指阴沉厉害。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有五十五岁,鬓发已经斑白,带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鸷的眼睛在底下闪铄着。”
(3).指诗文气势沉雄。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一:“七言律浑坚沉鷙中,易畅易动。”
《漢語大詞典》:疏宕
亦作“疎宕”。亦作“疎荡”。
(1).放达不羁。北史·薛憕传:“ 憕 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 宋 叶适 《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是翁奋立寒苦,为乡先生,天质疎宕,不避就向背,教子必自达於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徐伯龄:“性颖敏,每书一目终身,但疎荡不拘小节,对客每跣足蓬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刘寓生》:“同年 刘奇进 ,在同馆中最年少,疏宕有美质。”
(2).谓声调抑扬顿挫,文气流畅奔放。 宋 苏轼 《琴操·醉翁操引》:“好奇之士 沈遵 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絶伦。”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史公 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 燕 赵 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疎荡,颇有奇气。”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七四:“综上所言,可知古文家之所谓古文,是有一套已被公认而趋于凝化的句法,是有一套所谓疎宕顿挫转折呼应的作法。”
(3).恬淡隽永。 清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词至 白石 ( 姜夔 ),疏宕极矣, 梦窗 ( 吴文英 )辈起,以密丽争之。”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七:“ 欧公 文法本钦 韩 ,长句何曾别调弹?标出格中疏宕处,当年原不学 邯郸 。”
《漢語大詞典》:候者
(1).斥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吕氏春秋·分职:“有芻水旁者,告 齐 候者曰:‘水浅深易知: 荆 人所盛守,尽其 浅 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史记·大宛列传:“ 匈奴 时有候者到,而希矣。”
(2).指守望巡哨者。墨子·号令:“候者望见乘车若骑卒道外来者,及城中非常者,言以报守。”
(3).占候天文气象者。史记·天官书:“夫雷电、虾虹、辟歷、夜明者,阳气之动也,春夏则发,秋冬则藏,故候者无不司之。”
《漢語大詞典》:响逸(響逸)
(1).音响悠扬。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器和故响逸,张急故声清。”
(2).比喻文气奔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嗣宗 俶儻,故响逸而调远。” 金 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采壮者抑其侈,响逸者止其流。”
《漢語大詞典》:雍容典雅
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宋 陈亮 《书欧阳文粹后》:“公之文雍容典雅,紆餘宽平,反覆以达其意,无復毫髮之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