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疡微(瘍微)
溃疡。喻腐朽的现象。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一:“家家怀美疢,骭间生疡微。”
分類:溃疡腐朽
《漢語大詞典》:脂水
(1).旧指妇女盥洗后的剩水。 唐 杜牧 《阿房宫赋》:“ 渭 流涨腻,弃脂水也。” 元 刘铣 《和东坡四时词》之四:“烛暗睡消闻画角,玉盆脂水红冰薄。”
(2).即石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石漆, 高奴县 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採以膏车及燃灯,极明。”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鄜延 境内有石油,旧説‘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3).人体某部组织溃疡时分泌的汁液。《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疔疮》注:“有名为白刃疔者,初生白疱,顶硬根突,破流脂水。”
《國語辭典》:溃烂(潰爛)  拼音:kuì làn
身体外表的皮肤,或胃肠道、内脏的上皮等,因细菌侵入、化学物质的腐蚀,或机械性的磨擦,导致组织细胞的坏死、腐烂而出脓的病状。
《國語辭典》:疮痕(瘡痕)  拼音:chuāng hén
创伤。《三国演义》第八七回:「每要赴川见先帝报雠,疮痕未合,不能起行。」《红楼梦》第四九回:「忙赶来瞧薛蟠时,见脸上身上虽有疮痕,并未伤筋动骨。」
《漢語大詞典》:疮肿(瘡腫)
疮疖溃疡之疾。后汉书·济北惠王寿传:“头不枇沐,体生疮肿。”旧唐书·职官志三:“医术,谓习《本草》《甲乙脉经》,分而为业,一曰体疗,二曰疮肿,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齿,五曰角法也。”
分類:疮疖溃疡
《國語辭典》:疮口(瘡口)  拼音:chuāng kǒu
疮溃烂后的破口。如:「疮口已经瘉合。」
《國語辭典》:龛影(龕影)  拼音:kān yǐng
检查胃肠时,先饮下钡餐,以填充胃肠的溃疡部位,此时在萤光屏或X光照片上所形成的阴影,即称为「龛影」。
《國語辭典》:大疮(大瘡)  拼音:dà chuāng
梅毒、软性下疳等性病,在身体表面形成的溃疡。
《國語辭典》:疮疤(瘡疤)  拼音:chuāng bā
1.疮伤瘉合后留在皮肤上的疤痕。
2.比喻痛苦的经历。如:「你何苦老是找他麻烦,揭他疮疤。」
《漢語大詞典》:连疮(連瘡)
腿部静脉曲张溃疡的俗称。 赵树理 《“锻炼锻炼”》:“她的小腿上,在年轻时候生过连疮,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治好了。” 贾平凹 《妊娠》第二章:“回到家里,凡是遭鬼踢的地方,就开始生脓生蛆,类似连疮。”
《國語辭典》:牙疳  拼音:yá gān
中医上指齿龈红肿、腐烂的病症。也称为「齿槽脓漏」。
《国语辞典》: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  拼音:xiāo huà xìng kuì yáng
病名。胃肠壁受胃酸侵蚀而形成溃疡,症状包括钝痛、内出血、解黑便、吐血等。可分为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
《国语辞典》:串疽  拼音:chuàn jū
中医上指生于背胁之间,数个相互串连的慢性溃疡。
《国语辞典》:肛裂  拼音:gāng liè
肛门外皮黏膜因便秘、湿疹、外伤等引起破裂、溃疡的现象。排便时伴有少量出血,且肛门会感觉疼痛。
《國語辭典》:灌脓(灌膿)  拼音:guàn nóng
皮肤或黏膜出现成丛的小泡,其中的液体转变成脓。多见于天花或接种的牛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