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疵瑕
(1).指责;指摘。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杜预 注:“我不以女为罪衅。” 唐 杜甫 《喜晴》诗:“千载 商山 芝,往者 东门 瓜。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论子胥种蠡:“ 子胥 、 种 ( 文种 )、 蠡 ( 范蠡 )皆人杰,而 扬雄 曲士也,欲以区区之学疵瑕此三人者。”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留书与之成六十六韵》:“才力未极閎,要足裁淫哇。岂意羣儿愚,迺敢横疵瑕。”
(2).毛病;缺点。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虚张高誉,彊蔽疵瑕,以相誑耀。”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叔陵 在 江州 ,心害其宠,阴求疵瑕,将中之以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这部书作得甚好,只这一点是他的疵瑕。”
《漢語大詞典》:诗病(詩病)
(1).谓好诗成癖。 唐 司空图 《即事》诗之五:“此生诗病苦,此病更萧条。”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二折:“我须不是为酒忘家,见如今因诗受贬,酒债是寻常事,诗病是平生愿。我为甚远流身万里,因此上怕吟诗百篇。”
(2).指诗歌声律上的毛病。如蜂腰、鹤膝等八病。 宋 刘攽 中山诗话:“诗有诗病、俗忌,当避之。”参见“ 八病 ”。
《漢語大詞典》:八病
谓作诗在声律上应当避忌的八种弊病。 南 齐 永明 中 沈约 等倡声病说,至 唐 始有八病的名目, 宋 人更加以发挥。八病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一说,句首二字不得并是平声。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间细,有似蜂腰。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间粗,有似鹤膝(近人从 宋 蔡宽夫 说,以为五字中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者为鹤膝)。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著“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中有“月”字,不得更著“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纽的字。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纽,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著“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八病说原为研讨声韵和协变化,对律诗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其弊病在于刻意追求形式,雕琢繁琐,反而束缚了诗歌内容的表达。参阅 宋 梅尧臣 《续金针诗格》、 清 纪昀 《沈氏四声考》下。
《漢語大詞典》:病痛
(1).疾病。 唐 白居易 《朝归书寄元八》诗:“幸无急病痛,不至苦饥寒。”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丁氏 也自尽心伏侍,争奈病痛犯拙,毕竟不起,呜呼哀哉了。”
(2).毛病;缺点。朱子语类卷七五:“ 唐 时人説得虽有病痛,大体理会得是。”朱子语类卷三三:“ 孔子 岂不欲人人至於圣贤之极,而人人亦各自皆有病痛。”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依我这话头,随人指点,自没病痛。此原是彻上彻下功夫。”
《漢語大詞典》:声病(聲病)
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 南朝 梁 沈约 等,至 唐 乃有此称。 唐 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 稹 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识声病。” 宋 苏轼 《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札子》:“试经义者主虚浮之文,考试赋者主声病之学,纷紜争竞,理在不疑。”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 胡三省 注:“声病,谓以平、上、去、入四声辑而成文,音从声顺谓之声,反是则谓之病。”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昔之诗赋亦何足以得士,然必费考索,推声病,未有若时文,空疏不学之人皆可为之也。”参阅 郭绍虞 《永明声病说》《再论永明声病说》
《漢語大詞典》:痈疽(癰疽)
(1).毒疮名。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若痈疽之相泞,色淫之相连,一节动而百枝摇。”急就篇卷四:“痈疽瘛瘲痿痹痮。” 颜师古 注:“痈之言壅也,气壅否结,里肿而溃也。痈之久者曰疽。” 宋 叶适 《故赠右諫议大夫龚公谥节肃议》:“方谗人尚炽,邪正未分,如痈疽隐起於其身,不决溃之不止。”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 文帝 偶然生下个痈疽,脓血迸流,疼痛难忍。” 清 陈睿思 《阅〈三朝要典〉》诗:“譬如痈疽生腹心,毒气烁体亡身命。”
(2).比喻祸患;毛病。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山崩土陷,天地之痈疽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们不再受骗了》:“我们的痈疽是它们的宝贝,那么,它们的敌人,当然是我们的朋友。”
《漢語大詞典》:症候
(1).疾病。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我害的病,不阴不阳,发寒发热,不如是甚么症候。”《说岳全传》第十三回:“令尊不知害的什么症候?如今却在何处?” 郭沫若 《沸羹集·〈才力·命〉》:“治疗这种症候,在现代是极其平常的事了,只消把扁桃腺割掉,孩子便会聪明起来。”
(2).毛病。 明 王守仁 《寄杨仕德书》:“大抵忘己逐物,虚内事外,是近来学者时行症候。” 明 李贽 《道教钞小引》:“若一息不铭刻,则骄气作,态色著,淫志生,祸至无日矣。余老且死,犹时时犯此症候,几为人所鱼肉。”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好几个满肚子恶意的所谓批评家,竭力搜索,都寻不出我的真症候。”
(3).症状。 杨朔 《模范班》:“他停下手,急忙跑过来,扒开牛嘴看看,又细细地各处端量一阵,不见什么特别的症候,知道只是牛刚吃饱,赶得太快,肚子一时痛起来。”
(4).方言。风险。如:别处找宿去吧,俺没闲屋,当家的出外,不担症候。
《漢語大詞典》:来头(來頭)
1.指人的身份、资历或背景。 元 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 韩景阳 大来头,你却是何等人家?愿闻。”《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如今听説首府叫 随凤占 保举人,便认定了 随凤占 一定有什么大来头了,一齐围住了他,请问‘贵姓、台甫。’”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四:“我叫他念政治,回国后作个官儿什么的,来头大一点。”
2.来由;原因。多指语言或行动有所为而发。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侍女云﹞这秀才好没来头,谁问你有妻无妻哩。”红楼梦第十六回:“ 贾政 等也猜不出是何来头,只得即忙更衣入朝。”
3.来源,指经济收入。 明 《杀狗记·王婆逐客》:“老娘三日不发市,拿著一个便正本。什么来头?前日有个秀才,名唤 孙荣 ,他在我店中安歇,这一向分文没有……若无钱还我,就剥下衣服来。”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五二:“房租的收入要比将本图利的作生意有更大的来头。”
4.来势。红楼梦第一○五回:“众人看见来头不好,也有躲进里间屋里的,也有垂手侍立的。” 丁玲 《水》二:“上面的来头还大的很呢,这不是一两天可以退去的水,知道是什么鬼作怪。”
5.方言。毛病。 艾芜 《端阳节--某乡风俗记》八:“哪,还有 三宝 哥哩,该没有啥子来头嘛?”原注:“来头:毛病。”
6.助词。来着。表示曾发生过什么事情。《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又想 李瓶儿 来头?教你哄了,险些不把我打到赘字号去。”
7.做某种活动的兴趣。如:棋没有什么来头,不如打乒乓球。
《漢語大詞典》:玷瑕
疵点;毛病。 明 谢晋 《碧桃花》诗:“轩前一树碧桃花,温润丰姿絶玷瑕。”
分類:毛病
《漢語大詞典》:故障
(1).指机械、仪表等发生的不能顺利运转的情况。 徐迟 《入峡记》:“又一次,调速器出了故障,机匠在黑板上写了‘调速器跳舞’五个字。”
(2).泛指毛病。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但究竟发生了什么故障,他从不具体说明。”
《漢語大詞典》:阙陷(闕陷)
(1).犹凹陷。朱子语类卷六五:“地则便有闕陷分裂处否?”
(2).不完满;欠缺。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一》:“ 伯元 嗜书,至忘寝食,而苦贫不能致,至餬口之资尽捐以市坟素。家中四壁,堆积充栋,然常奔走四方,不得肆志繙閲,亦闕陷事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二:“未济终焉心縹緲,百事翻从闕陷好。”
(3).指缺点;毛病。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三:“若区区於‘三’‘四’两字上较全缺,则人之不善者,岂必千不仁、万不知之可指数;而夫子云‘君子之道四’,‘君子道者三’,亦为闕陷之词耶?”
《漢語大詞典》:疵病
(1).缺点;毛病。书·大诰“天降威,知我国有疵” 孔 传:“谓三叔流言,故 禄父 知我 周 国有疵病。”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六一语:“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金 元好问 《陶然集诗序》:“后数日復取读,疵病復出。”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 宋 人词亦有疵病,断不可学。”《花城》1981年第3期增刊:“得到了名贵的彝鼎金石,也是抚摩把玩,指摘疵病。”
(2).非议,指出缺点、毛病。 宋 苏辙 《催行役法札子》:“惟是役法首尾五年,民间终未得安便。若不及今完治,实恐久远姦人指以为词,疵病圣政。”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自篤信力学之士,随其分量所得,毫釐有间,苟不尽知,趋舍异涂,輒相疵病。”
《漢語大詞典》:褒弹(襃彈)
亦作“褒弹”。亦作“褒谈”。
(1).批评,指摘;非议。 元 汤式《夜行船·送景贤回武林》套曲:“品藻 杜司空 ,褒弹 张殿元 。” 姚雪垠 《长夜》二二:“ 胡相公 跟你婆子都是明白人,还能够褒弹你一句不成!”参见“ 包弹 ”。
(2).缺点;毛病。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四折:“我这里偷看,不由人心欢,没襃弹,忒丰韵,表正形端。”
《漢語大詞典》:包弹(包彈)
批评;指责。 唐 李商隐 《杂纂·不达时宜》:“筵上包弹品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夫松石无知之物,一为二朝名宠所点染,犹不免万世之包弹,矧士大夫其於进退辞受之际,可苟乎哉?”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看他仪容娇媚,一个没包弹的俊脸,似一片美玉无瑕。” 赵树理 《登记》:“不论说人,不论说家,都没有什么包弹的。”
分類:批评指责
《漢語大詞典》:漏子
(1).孔洞。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周围四个箭筒儿的夹空裡还有四个漏子。”
(2).毛病;事故。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这多时,他虽说有进步,但是,这个又瘦小又机灵的孩子,有时候还出点小漏子。”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唉!(坐下)我早就知道要出漏子!”
(3).破绽;漏洞。 李庆藩 《拖拉机开进高家村》:“看你慌张的!沉住气,没事人似的出去,装着看热闹,别叫人看出漏子来!” 魏金枝 《礼物》:“于是我就捉住这一个漏子,我把脸一板,说,‘好啊!我去告诉你们的爹娘,还去告诉你们的先生!’”
(4).漏斗。
《漢語大詞典》:瑕眚
缺点;毛病。 明 方孝孺 《东河驿值雪次茅长史白战体韵》:“平舖道路混险夷,盖覆乾坤掩瑕眚。” 章炳麟 《五朝学》:“徒道其美,不深迹其瑕眚。”
分類:缺点毛病
《漢語大詞典》:颣衅(纇釁)
缺点;毛病。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或因纇衅,或空造端。”
分類:缺点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