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方畿
古指天子领属的方千里之地。后泛称境内。《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恃。” 张铣 注:“天子境内千里曰畿内。”《宋书·文帝纪》:“郡守赋政方畿,县宰亲民之主,宜思奬训,导以良规。”
《國語辭典》:鸳鸯(鴛鴦)  拼音:yuān yāng
1.动物名。鸟纲雁形目。体小于鸭,雄者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之上部黄褐色,雌者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雄曰鸳,雌曰鸯。也称为「匹禽」。
2.因鸳鸯常偶居不离,故以鸳鸯比喻夫妇。《红楼梦》第一回:「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3.成对的物件。如:「鸳鸯剑」、「鸳鸯瓦」。又凡以二物相配映者,亦多称为「鸳鸯」。如菜肴中有鸳鸯捲。
4.《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鸳鸯,刺幽王也。」或亦指为颂祷天子之诗。首章二句为:「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漢語大詞典》:鸳鸯剑(鴛鴦劍)
宝剑名。剑分雌雄两股,故称。红楼梦第六六回:“正走之间,只听得隐隐一阵环佩之声, 三姐 从那边来了,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女初见其入也,微有愠色,及闻斯语,憬然改容,即起向生敛衽再拜曰:‘当如君教。’即拔床头鸳鸯剑引颈自刎。”
《漢語大詞典》:鸳鸯阵(鴛鴦陣)
古代阵法名。兵马两翼分列,相互联络拴伴。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练营阵:“外围兵将马退入队后,仍照鸳鸯阵,二马一列,联络拴伴如式,务要队伍分明,兵俱趋出马前,立成鸳鸯阵势,鸣锣坐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谭纶 、 戚继光 之鸳鸯阵法,即土兵之法。如一参将领三千人为一营,十人为队,队有长,百人为哨,哨有长,五百一把总,六总一参将。儻一营全退,斩参将;一总全退,斩把总;一队一哨全退,斩哨长、队长。如是则将与长无敢不奋死矣。”
《漢語大詞典》:寒泉
(1).清冽的泉水或井水。易·井:“井洌寒泉,食。”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二:“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双丝作綆繫银瓶,白尺寒泉轆轤上。”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忠魂入梦:“遂耸身投井死,土人义之,遂闭塞井,阑上加黄土,因近官衙,不敢作殯宫墓道,然亦不忍再酌寒泉,遂筑如平阜。”
(2).《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后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文选·潘岳〈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餘音。” 吕向 注:“云:‘爰有寒泉,在 浚 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孝子思养其亲,故览咏是篇而有遗叹。”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极兮,託彤管於遗咏。”参见“ 寒泉之思 ”。
(3).犹黄泉,九泉。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为亡父度人表》:“但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销;乌鸟之诚,俯寒泉而思咽。” 蒋清翊 注:“寒泉,今指黄泉。”
(4).古代泉名。在今 湖南 祁阳县 境内。 唐 元结 《寒泉铭序》:“ 湘江 西峯 直 平阳 江口,有寒泉出於石穴……其水本无名称也,为其当暑大寒,故命曰 寒泉 。”
《國語辭典》:寒泉之思  拼音:hán quán zhī sī
语本《诗经。北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比喻感怀母恩的深切思念。《三国志。卷三四。蜀书。二主妃子传。先主甘后传》:「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
《國語辭典》:三峡(三峽)  拼音:sān xiá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地当长江上游,介于四川、湖北两省之间,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绝无断处,滩多水急,舟行甚险。
《國語辭典》:三江  拼音:sān jiāng
1.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的合称。
2.四川岷江、涪江、沱江的合称。
3.广西黔江、郁江、桂江的合称。
4.浙江吴江、钱塘江、浦阳江的合称。
《漢語大詞典》:楚江
(1). 楚 境内的江河。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 天门 中断 楚 江开,碧水东流至北迴。” 宋 吴文英 《澡兰香·淮安重午》词:“莫唱 江 南古调,怨抑难招, 楚 江沉魄。” 清 吴伟业 《顾西巘侍御同沈友圣虎丘即事》诗:“我昔 楚 江同 宋玉 ,君今 吴 市访 梁鸿 。”
(2).见“ 楚江体 ”。
分類:境内江河
《漢語大詞典》:楚江体(楚江體)
明 宁王 朱权 所定的乐府十五体之一。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卷上:“楚江体,屈抑不伸,攄衷诉志。”亦省作“ 楚江 ”。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曲之传远而所著又伙者……厥有黄冠、草堂、楚江、骚人诸体,皆不得志於时者之所为。”参阅 任讷 《散曲概论》
《漢語大詞典》:青溪(青谿)
亦作“ 青谿 ”。
(1).碧绿的溪水。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卢鸿一 《嵩山十志·樾馆》诗:“紫巖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蔦兮千古色。”
(2).古县名。今 浙江省 淳安县 。 北宋 方腊 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 淳安 。 宋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八:“ 孙覿 《韩世忠墓誌铭》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腊 起 青溪 ,不旬朝,众万数,破 衢 、 婺 、 杭 、 睦 、 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
(3).古水名。指 三国 吴 在 建业城 东南所凿 东渠 。发源于今 江苏省 南京市 锺山 西南,流经 南京 市区入 秦淮河 ,曲折达十余里,亦名 九曲青溪 。年久湮废,今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亦犹 蒋侯 三妺, 青谿 之轨跡可寻;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澜未歇。” 宋 周必大 《记金陵登览》:“城中 青溪 ,入 秦淮 颇堙废。”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六:“ 青溪 水木最清华, 王 谢 乌衣 六代夸。”
(4).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内。以源出 青山 ,故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 沮水 南逕 临沮县 西, 青谿水 注之。水出县西 青山 ,山之东有 滥泉 ,即 青谿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 ,故以 青谿 为名。” 唐 骆宾王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五岳栖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贞遁,寂寞沧海之滨。”
(5).山名。在今 湖北省 当阳市 。
《國語辭典》:阳关(陽關)  拼音:yáng guān
1.地名。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2.汉时设置于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一百三十里的关隘。因位于玉门关之南,故称为「阳关」,为出塞必经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云台(雲臺)
(1).高耸入云的台阁。《淮南子·俶真训》:“云臺之高,堕者折脊碎脑,而蟁蝱适足以翱翔。” 晋 郭璞 《客傲》:“夫欣黎黄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云臺之观者,必閟带索之欢。”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廼驭风殿而长怀,俯云臺而自矫。” 宋 张辑 《洞仙歌·代寿张辰川》词:“问因何五马,踏月云臺。秋色里,却赏烟霞袖手。”
(2). 汉 宫中高台名。 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今方復引领 云臺 ,虚己 宣室 。”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 。”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诸公上 云臺 ,一叶渺 湘浦 。”
(3). 汉 宫中高台名。 汉明帝 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 邓禹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云台 ,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报 云臺 贺,公卿拜寿巵。” 清 洪升 《长生殿·剿寇》:“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 云臺 。”
(4).山名。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境。即 西岳 华山 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邀我登 云臺 ,高揖 卫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云臺峯 在 太华山 东北。” 清 厉鹗 《严朗屋写小像为杜子春事索题》诗之二:“ 云臺峯 顶约驂鸞,杞犬芝童觅最难。”
(5).山名。在 四川省 苍溪县 东南,接 阆中县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连云港市 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 郁洲 , 明 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李希凡 《云台小记》:“ 云台山 屹立在 黄海 之滨……所谓‘花果山’者,只是 云台 一百多个山头中的一陵。”
(7).道观名。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锦里 差隣接, 云臺 闭寂寥。” 冯浩 笺注:“所谓 云臺观 也。”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己亥自寿》词之二:“愿 云臺 任满,又还因任,赛 汾阳 考。”
《國語辭典》:泽国(澤國)  拼音:zé guó
河湖遍布的国家、地区。《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唐。李嘉祐 留别毗陵诸公诗:「凄凉辞泽国,离乱到乡山。」
《國語辭典》:浙江  拼音:zhè jiāng
1.河川名。位于浙江省境内,由新安江及兰溪会合而成,东流入海,其各段分别称为桐江、富春江、钱塘江。因江流曲折如「之」字形,故也称为「之江」。
2.省名。参见「浙江省」条。
《漢語大詞典》:长春(長春)
(1). 三国 魏 宫门名。文选·左思〈魏都赋〉:“西闢 延秋 ,东启 长春 。” 张载 注:“端门之外,东有 长春门 ,西有 延秋门 。”
(2). 唐 行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境内。始建于 北周 ,废于 五代 。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云断 岳莲 临大路,天晴宫柳暗 长春 。” 仇兆鳌 注:“唐书: 同州 朝邑县 有 长春宫 。《寰宇记》: 周 宇文护 所筑。《旧书》: 高祖 起义,大军济 河 ,舍於 长春宫 。”
(3).仙酒名。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酒非洞里之长春,乐乃尘中之菲艺。”
(4).指君王的生日。 明 张居正 《圣寿节贺表》五:“命协贞符,万载仰长春之庆。”
(5).见“ 长春子 ”。
《漢語大詞典》:长春子(長春子)
元 丘处机 ,自号 长春子 。 成吉思汗 曾召见于 西域 ,封为大宗师,赐号 长春真人 ,命总领道教。见《元史·释老传·丘处机》。亦省称“ 长春 ”。 明 高启 《赠丘老师》:“ 长春 之孙自仙骨,袖有蟠桃食遗核。”
《漢語大詞典》:燕然
(1).古山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的 杭爱山 。 东汉 永元 元年,车骑将军 窦宪 领兵出塞,大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记 汉 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序》:“遂踰 涿邪 ,跨 安侯 ,乘 燕然 ,躡 冒顿 之区落,焚 老上 之 龙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若 班固 燕然 之勒, 张昶 华阴 之碣,序亦盛矣。”
(2).泛指边塞。诗文中叙建立边功时,常引用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比及十载,民知义方。然后简将授奇,扬旌 云 朔 ……铭功於 燕然 之阿,饗徒於 金微 之曲。” 唐 李峤 《饯薛大夫护边》诗:“佇见 燕然 上,抽毫颂武功。” 宋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词:“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 未勒归无计。” 明 汪廷讷 《种玉记·阃命》:“桓桓大将操兵柄,管此去单于繫颈,马到处 燕然 勒名。”
(3).指 汉 班固 所撰《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诗文。 唐 窦巩 《经窦车骑故城》诗:“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
(4).古地名。旧唐书·回纥传:“﹝ 贞观 中﹞以 多览 为 燕然府 , 僕骨 为 金微府 ……於故 单于臺 置 燕然都护府 统之,以导宾贡。”参阅文献通考·四裔二四
《國語辭典》:鉴湖(鑑湖)  拼音:jiàn hú
镜湖的别名。参见「镜湖」条。
《國語辭典》:昆山(崑山)  拼音:kūn shān
山名:(1)位于江苏省松江县西北。(2)江苏省昆山县西北的马鞍山,唐天宝中改名为「昆山」。(3)昆崙山的简称。参见「昆崙山」条。
《國語辭典》:昆腔(崑腔)  拼音:kūn qiāng
流行于大陆地区江浙一带的剧种。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所流行的清唱腔调,故称为「昆山腔」。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综合我国各地方腔调,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锣鼓等为乐器,旋律婉转细致,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是明代到清中叶以前我国主要的戏曲腔调。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称为「昆曲」;因以江南苏州昆山一带的语言演出,故也称为「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