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参谋(參謀)  拼音:cān móu
1.参与谋议,提供意见。《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放传》:「辽东平定,以参谋之功,各进爵,封本县。」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既战国争雄,辨士云踊,从横参谋,长短角势。」
2.军队中参与指挥及计划的人员。
《漢語大詞典》:黄衣
(1).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 黄冠 ”。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 向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唐 韩愈 《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宋史·太祖纪一:“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 太祖 身。”参见“ 黄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论议,而黄衣屡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辈新入内道场,有能折衝浮图者,许以自荐。”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注:“此所谓制举也。时詔应天下诸色人中,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 中宗 时,黄衣乃二千员,外置千员。”
(3).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食经》‘作麦酱法’:小麦一石,渍一宿,炊。卧之,令生黄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集解﹞引 苏恭 曰:“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國語辭典》:黄袍(黃袍)  拼音:huáng páo
1.黄色的长衣,隋以后为天子服。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聊斋志异。卷二。九山王》:「高卧山巢,公然自负,以为黄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2.僧服。为职位较高者,做佛事时所披的黄色僧袍。
3.指黄莺。唐。贯休 晚春寄张侍郎诗:「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漢語大詞典》:时制(時制)
(1).指时节和制度。诗·鄘风·定之方中序:“ 文公 徙居 楚丘 ,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説之,国家殷富焉。” 孔颖达 疏:“既得其时节,又得其制度。”
(2).指当时的制度。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他若 郑 人游於乡校,以詆毁时政,时制毫不禁之。”
(3).时令;季节。孙子·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俞樾 《俞楼杂纂·著书馀料·〈孙子·计篇〉》:“时制,当读为时节。‘节’与‘制’一声之转。国语·晋语:‘夫祀,国之大节也。’ 韦 注:‘节,制也。’是其义亦相通。”
(4).谓送终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孙希旦 集解:“岁制者,谓送死之具,於每岁有所制也;时制,於每时有所制也;月制,於每月有所制也。六十已衰,始制为送死之具;至七十、八十,而所制弥备;至九十,又於所制者曰脩也。”后以“时制”借指七十岁。周书·儒林传·沈重:“ 建德 末, 重 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 梁 。”
(5).当代流行的文章体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古文公式:“但 汪氏 不知文用古法,而公式必遵时制。”
《漢語大詞典》:量人
(1). 周 官名。掌丈量、营造和制定祭献之数。周礼·夏官·量人:“量人,掌建国之灋,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凡祭祀饗宾制其从献脯燔之数量。”仪礼·大射:“司马命量人,量侯道,与所设乏,以貍步。” 郑玄 注:“量人,司马之属,掌量道巷涂数者。”
(2).谓衡量长短,以至苛责于人。《楚辞·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妬。” 宋 叶适 《〈覆瓿集〉序》:“殆见事太明,量人太尽而然歟!”
《漢語大詞典》:政典
(1).记载治国的典章或制度的书籍。书·胤征:“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 孔 传:“政典, 夏后 为政之典籍。”南史·齐纪上·武帝论:“御袞垂旒,深存政典。”
(2).指政策和制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批谕旨:“上於即位后,虑本章或有所漏洩,故一切紧要政典俱改命摺奏,皆可封达上前,无能知者。” 朱光潜 《谈文学·文学与人生》:“从前关心政教的人要在民俗歌谣中窥探民风国运,采风观乐在 春秋 时还是一个重要的政典。”
《國語辭典》:丸熊  拼音:wán xióng
以熊胆制成丸药。语本《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母韩,即皋女也。善训子,故仲郢幼嗜学。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后用以形容母教。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出:「但愿题名玉署,通籍金闺,庶慰丸熊,更消织锦。」
《漢語大詞典》:陶韦(陶韋)
(1). 晋 代诗人 陶潜 与 唐 代诗人 韦应物 的并称。 元 郑元祐 等《学诗斋联句》:“直登 陶 韦 奥,旁摩 鲍 谢 垒。” 清 翁方纲 《〈陶庐杂录〉序》:“﹝ 法式善 ﹞多蓄古今人集,閎览彊记,而专为 陶 韦 体。故以诗龕自题书室,又以 陶庐 为号。”
(2).制陶和制革。泛指从事手工劳动。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自是以降,乃以蒙学课本,为之讲説形体音训。根柢既成,后虽废学习农圃陶韦之事,以之记姓名而书簿领,不患其盲。”
《國語辭典》:蜡丸(蠟丸)  拼音:là wán
古时用蜡制成的圆形外壳,中置书状,可防止泄漏及潮湿。《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也称为「蜡弹」。
《漢語大詞典》:镕钧(鎔鈞)
(1).熔铸金属的模具和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犹金之在鎔,唯冶者之所铸”。 唐 李德裕 《问泉途赋》:“万化转续,如在鎔钧。”《南史·齐纪上》:“公居身以谦,导物以义,鎔钧庶品,罔不和悦。”
(2).喻整理、编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 詹鍈 义证:“‘鎔钧’,陶铸之意,以喻修订。”
《漢語大詞典》:译制(譯製)
指影片的翻译和制作。《文汇报》1986.3.14:“上海电视台译制的一批外国电视连续剧将陆续和观众见面。”
《国语辞典》:圣德田(圣德田)  拼音:shèng dé tián
Saint-Étienne
城市名。位于法国东南部,为法国著名的产煤区和制铁业中心。铜、铁的产量,占法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國語辭典》:翻砂  拼音:fān shā
先以细砂分上下两半制成模型,再将上半模翻面与下半模拼合,然后注入销镕的金属铸造器物。
《國語辭典》:测绘(測繪)  拼音:cè huì
测量地势以绘制地图。
《漢語大詞典》:办造(辦造)
备办和制造。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简验壮丁》:“保长服械,听自行如式办造,俱限十日内备齐。”
《漢語大詞典》:上层建筑(上層建築)
马克思主义指建立在某种经济基础上并受其支配和制约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的观点,以及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地主阶级利用封建上层建筑的力量,通过改革,不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扫除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