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烟火(煙火)
亦作“烟火”。
(1).火和烟。庄子·徐无鬼:“﹝豕蝨﹞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后汉书·吴汉传:“饗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絶。”北史·魏陇西公崙传:“今日大风既劲,若今推草车方轨竝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三章:“祖国的亲人们天天站在无名山上看你们的阵地,烟火腾腾地什么也看不见。”
(2).指炊烟。亦泛指人烟。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钱,鸣鷄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宋 陆游 《詹仲信以山水二轴为寿固辞不可乃各作一绝句谢之·雪山》:“雪崦梅村一径斜,茆檐烟火两三家。”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衡山 之大堡,烟火一百八处,行盐之市井也。”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像这乱月日,我们穷人家就要断烟火了呵!”
(3).指熟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此诗出尘絶俗,信非食烟火人语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啖石:“予家佣人 王嘉禄 者,少居 劳山 中,独坐数年,遂絶烟火,惟啖石为饭。”
(4).指引火的材料。孙子·火攻:“行人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曹操 注:“烟火,烧具也。” 杜牧 注:“艾蒿、荻苇、薪蒭、膏油之属,先须修事以备用。”
(5).烽火;战火。汉书·匈奴传下:“北边自 宣帝 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羊布野。” 金 元好问 《杂著》诗之八:“昨日 东周 今日 秦 , 咸阳 烟火 洛阳 尘。”
(6).火灾;火警。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禁城九厢坊巷:“在城九厢界,各厢一员小使臣注授,任其烟火、盗贼,收解所属。”宋史·职官志七:“有逐路兵马都监、兵马监,押掌烟火公事,捉捕盗贼。”
(7).指供佛、敬神、祭祖的香火。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香印烟火息,法堂鐘磬餘。” 王统照 《银龙集·银龙的翻身》:“只有那快要变成殉道者的道士与聋子伙夫,死守着轻易连烟火不见的偶象。”
(8).指后嗣。金石萃编·汉严道君曾孙孟广宗残碑:“四时祭祀,烟火连延。” 艾芜 《手》:“若不是作母亲的哭着拖着,哀求不要断了 杨 家后代的烟火,他真会把儿子打死。”
(9).焰火;烟花。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神、绞索……逐疫礼也。”《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前面是我那旧主人 张员外 宅里,每年到元宵夜,歇浪綫舖,添许多烟火。”《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 东洋 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巴金 《家》十七:“烟火的确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像彩虹一样,点缀了这年长的一代人的生活。”
(10).指烟草制品。 萧红 《生死场》十七:“他感到满意,离开 青山 家,在小道不断的抽他的烟火。” 李广田 《银狐集·老渡船》:“他不一定是睡,他只是躺着,反正有人为他满茶、点烟火。”
《漢語大詞典》:青毡
亦作“ 青毡 ”。
1.青色毛毯。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锦裘二领……青氊牀褥三具。” 唐 白居易 《偶眠》诗:“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氊。”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醉卧枕敧树,寒坐展青毡。” 艾芜 《回家》:“緑色的藤叶就像一大张青毡似的铺在地上。”
2.指青毡制品。如帐篷、帽冠等物。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清 查慎行 《雪中戴青毡大帽上顾见大笑口占纪之》:“大于暖耳覆双肩,冰雪骑驴二十年。今日重蒙天一笑,白头还恋旧青氊。”
3.见“ 青毡故物 ”。
4.指清寒贫困者。亦指清寒贫困的生活。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岂期陛下軫念青氊,重升黄阁。” 明 徐复祚《投梭记·闺叙》:“卑人緑螘一生,青毡半世。志存丘壑,梦断巖廊。” 清 曹寅 《西轩赋送南村还京兼怀安侯姊文冲谷四兄》诗之一:“朱紱聊通隐,青氊尽絜家。” 李光 《集诗述感》诗:“门巷萧条酬应懒,英雄末路一青毡。”
《漢語大詞典》:青毡故物(青氈故物)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 晋 裴启 语林:“ 王子敬 在斋中卧,偷人取物,一室之内畧尽。 子敬 卧而不动,偷遂登榻,欲有所觅。 子敬 因呼曰:‘石染青氊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於是羣偷置物惊走。”按,晋书·王献之传也载此事。后遂以“青毡故物”泛指仕宦人家的传世之物或旧业。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安老爷 ﹞满脸堆欢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里头这几件东西也都是我的青毡故物。’” 清 吴锡麒 《水仙子·归兴》曲之一:“算青毡故物难离,请图作村夫子,去教些牛舍儿,归矣茅茨。”亦省作“ 青毡 ”。 唐 杜甫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一:“慨青毡之未復,誓铁砚以相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钱武肃铁券:“天兵南下时,其家人窃负(铁券)以逃,而死於难,券亦莫知所在。越再丙子,渔者偶网得之……用十斛穀易得,青毡復还,诚为异事。”
《漢語大詞典》:青铜(青銅)
(1).铜锡合金。呈青灰色或灰黄色;硬度大,耐磨,抗蚀性好。我国 商 周 时用为铸造器物的主要材料。 唐 杜甫 《岁晏行》:“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铁和青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铜:“凡铜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矾、硝等药製炼为青铜。”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 张姑娘 又送过来一个拴彩绸的青铜圆镜子来交公子右手向新娘照着。”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西周也是奴隶社会》:“国语·齐语载 管仲 的话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所谓‘美金’是指青铜……所谓‘恶金’便当是铁。”
(2).指青铜制品。(1)铜钱。 宋 苏轼 《清远舟中寄耘老》诗:“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 法聪 不忍,借与五千贯青铜。” 清 周亮工 《重阳后一日写群鸦寒话歌卖钱沽酒》诗之一:“欲换青铜沽雪酒,八分小字写寒鸦。”(2)青铜镜。 唐 罗隐 《伤华发》诗:“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 明徐复祚《投梭记·逼娼》:“顾影自悲怜,严亲丧家道颠连,青铜怯照芙蓉面。” 清 孙枝蔚 《久不得徐州五兄大宗书》诗:“怯对青铜髮满梳,喜凭宵梦入 淮 徐 。”(3)护心镜。《水浒传》第五二回:“掩心鎧甲,前后竪两面青铜。”
(3).喻如镜清水。 宋 毛滂 《清平乐·绛河清》词:“ 絳河 千岁,一照昇平事。万里青铜开碧霽,俯见南山晚翠。” 清 阮元 《登州杂诗》:“捲环皆碧玉,磨镜出青铜。”
(4).宝剑。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抡才弘铁网,挍艺试青铜。”
(5).指青铜色。 宋 梅尧臣 《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采菱》:“紫角菱实肥,青铜菱叶老。” 清 厉鹗 《五月二日集小玲珑山馆观李遵古道古木幽篁图》诗:“因依青铜柯,挺挺絶吾党。”
《漢語大詞典》:活计(活計)
(1).生计;谋生的工作或职业。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谋拙日焦拳,活计似锄剗。”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你如今做甚么活计,穿的衣服,这等新鲜,全然不像个没饭吃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某年上避兵来此,因无活计,将十三岁的儿子 秦重 ,过继与 朱 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有八口晨炊不继,犹舍旦夕而问 商 周 ,一身活计茫然,寧遣妻子而不卖古董者,人心矫异,詎非世道之忧乎。”
(2).生活费用或生活资料。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不留活计存囊底,赢得诗名满世间。”
(3).泛指东西。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当时随这姑姑家去看时,家里没甚么活计。”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右偏小屋,有何活计?”
(4).维持生计,生活。 宋 苏轼 《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诗:“晚岁与君同活计,如云鹅鸭散平湖。”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君家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
(5).犹工夫。朱子语类卷二:“且更着实用功,不可只於文字上作活计也。”
(6).指宗教徒修行的功课。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六:“予时方十六七,心不然之,然闻清修自守,是道人活计,喜之耳。”
(7).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俺这篮中鱼尾,又不比案上罗列,活计全别。”红楼梦第五六回:“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牀,一应粗重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这装白泥的工作是出名的既吃力又难干的活计。”
(8).特指裁缝、刺绣等工作或技艺。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描画剪裁,扎拉钉扣,是个活计儿,他没有不会的。” 凌叔华 《绣枕》:“这样一个水葱儿似的小姐,还会这一手活计!这鸟真绣得爱死人。”
(9).做成的或待做的手工制品。红楼梦第三六回:“﹝ 宝釵 ﹞因又见那个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就替他作。”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 苏州 玉工用宝砂金刚钻造办仙佛人物禽兽炉瓶盘盂,备极博古图诸式。其碎者则镶嵌屏风、挂屏、插牌,谓之玉活计。”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在 李娥英 凝视着的夜空里,出现了故乡 石磨头 那泥泞的小路。她怎样一步一跌地拉着妈妈的衣襟去绣庄送活计。”
《漢語大詞典》:玉作
制作玉器。亦指玉制品。通典·职官九:“大 唐 於京师置冶置,有令、丞各一人,掌造铸金银铜铁、涂饰琉璃玉作等事。”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便将 崔寧 到宅里相见官人,承揽了玉作生活,回路归家。”
《漢語大詞典》:青竹
(1).青翠的竹子。 唐 越溪杨女 谢生 《联句》:“珠帘半牀月,青竹满林风。”
(2).借指钓竿、竹杖等竹制品。 唐 李颀 《送綦毋三寺中赋得纱灯》:“长绳挂青竹,百尺垂红莲。” 唐 贾岛 《携新文诣张籍韩愈途中成》诗:“青竹未生翼,一步万里道。” 五代 齐己 《潇湘》诗:“毕竟输他老渔叟,緑簑青竹钓浓蓝。”
(3).借指青史。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白头遗恨在,青竹几人登。” 仇兆鳌 注:“青竹,即青简。”
《漢語大詞典》:石刻
(1).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亦指上面所刻字画的拓本。史记·秦始皇本纪:“作 琅邪臺 ,立石刻,颂 秦 德,明得意。” 宋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丝。” 金 元好问 《济南杂诗》之五:“石刻烧残讌集辞,雄楼杰观想当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读书台:“ 济南 近有人耕田间,掘得‘读书臺’三字石刻。”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 宋 人的《唐风图》《耕织图》,现在还可找到印本和石刻。”
(2).镌雕石制品。《人民日报》1959.9.19:“有些技艺精湛的石刻艺人,只能背上几块石头,天涯海角到处流浪。”
《漢語大詞典》:黄衣
(1).黄色的衣服。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 黄冠 ”。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 向 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唐 韩愈 《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説,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 白居易 《卖炭翁》诗:“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初, 太宗 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黄衣廪食,守门传命而已。”宋史·太祖纪一:“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 太祖 身。”参见“ 黄袍 ”。
(2).借指僧道或宦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咸通 中降圣之辰,二教论议,而黄衣屡奔。上小不懌,宣下令后辈新入内道场,有能折衝浮图者,许以自荐。”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冬,十月,戊午,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諫、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於教化等科” 元 胡三省 注:“此所谓制举也。时詔应天下诸色人中,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食货:“ 中宗 时,黄衣乃二千员,外置千员。”
(3).用以酿酒和制酱用的蒸熟的淀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表面所生的霉尘。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食经》‘作麦酱法’:小麦一石,渍一宿,炊。卧之,令生黄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四·黄蒸﹝集解﹞引 苏恭 曰:“黄蒸,磨小麦粉拌水和成饼,麻叶裹,待上黄衣,取晒。”
《漢語大詞典》:黄袍
(1).黄色长衣。初,官民可同服黄袍, 隋 以后,皇帝常服黄袍, 唐高祖 武德 初,禁士庶不得服,黄袍遂为皇帝之专服。隋书·礼仪志七:“百官常服,同於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 黄祖 朝服亦如之,唯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傅住儿 入宣 契丹主 命,帝脱黄袍,服素衫,再拜受宣,左右皆掩泣。”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太祖 警起,出视之,诸将露刃罗立于庭,曰:‘诸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 太祖 未及答,或以黄袍加 太祖 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说唐》第四一回:“ 李渊 再拜受命,戴冕冠,披黄袍,升大殿,即皇帝位。”
(2).借指天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平生驍勇无人当,拉不住黄袍北上,笑断 江 东父老肠。” 王季思 等注:“指天子。”
(3).僧服。僧众中职位较高者作佛事时穿黄袍。
(4).鸟名。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黄鸟于飞:“黄鸟,黄鸝留也……或谓之黄袍。” 前蜀 贯休 《晚春寄张侍郎》诗:“鸟听黄袍小,城临 白帝 寒。”原注:“黄袍,禽也。”
《漢語大詞典》:昌歜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传说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 仲尼 思 文王 ,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之三:“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綵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漢語大詞典》:霜纨(霜紈)
(1).洁白精致的细绢。 南朝 梁 沈约 《谢赐轸调绢等启》:“霜紈雪委,雾縠冰鲜。”
(2).借指洁白精致的细绢制品。 唐 刘禹锡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诗:“秋扇一离手,流尘蔽霜紈。”此指纨扇。 宋 苏轼 《江神子·孤山竹阁送怀古》词:“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紈,泪偷弹。” 元 张可久 《落梅风·春情》曲:“掩霜紈递将诗半篇,怕帘外卖花人见。”此指衣袖。
《漢語大詞典》:桑椹
(1).即桑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始与屯田”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袁绍 之在 河 北,军人仰食桑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桑椹甘香,鴟鴞革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桑:“鳩食桑椹多,则醉伤其性。”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他还在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爬上桑树去偷桑椹吃。”参见“ 桑葚 ”。
(2).中药名。为桑葚呈红紫色时采收晒干或略加蒸后晒干的制品。性寒味甘,能补肝益肾,滋阴养血,聪耳明目,止渴生津。
《漢語大詞典》:桑葚
桑树的果实。味甜可食。中医亦以入药。《诗·卫风·氓》:“吁嗟鳩兮,无食桑葚。” 朱熹 集传:“葚,桑实也。”晋书·张天锡传:“桑葚甜甘,鴟鴞革响。” 巴金 《抹布集·杨嫂》:“熟透了的桑葚的味道是多么地甜。”
《漢語大詞典》:千张(千張)
(1).食品名,一种帕形豆制品。 清 吴薌厈《客窗闲话·语怪》:“香油煎鯗鱼,豆油炒千张。”
(2).冥钱的一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月光马儿》:“月光马者,以纸为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寳等一并焚之。”
《漢語大詞典》:五金
(1).五种金属。后称金、银、铜、铁、锡为五金,亦泛指各种金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臣闻 越王 元常 使 欧冶子 造剑五枚……一名 湛卢 ,五金之阴,太阳之精。” 五代 齐己 《谢人惠药》诗:“五金元造化,九鍊更精新。”按汉书·食货志上“金、刀、龟、贝” 颜师古 注:“金谓五色之金也。黄者曰金,白者曰银,赤者曰铜,青者曰铅、黑者曰铁。” 孙中山 《兴中会宣言》:“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吾 中华 五金之富,物产之多。”
(2).今亦用为金属制品的统称。如:五金商店。
(3).见“ 五朱 ”。
分類:金属制品
《漢語大詞典》:五朱
古钱币名。榆荚钱的一种。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古钱:“榆荚,其文一曰‘五金’,一曰‘五朱’,殆分‘銖’字为二也。”
分類:古钱钱币
《漢語大詞典》:摹拟(摹擬)
(1).亦作“ 摹儗 ”。模仿。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 文通 诗体总杂,善於摹拟。筋力於 王微 ,成就於 谢朓 。” 宋 陆游 《嘉祐院观壁间文湖州墨竹》诗:“纷纷可笑空摹拟,尔辈毫端万斛尘。” 明 宋濂 《经畬堂记》:“世儒不之察,顾切切然剽攘摹儗其辞为文章,以取名誉於世。” 清 何绍基 《〈使黔草〉自序》:“至於刚柔阴阳,禀赋各殊,或狂或狷,就吾性情,充以古籍,閲歷事物,真我自立,絶去摹儗,大小偏正,不枉厥材,人可成矣。” 萧军 《羊·樱花二》:“教员们常领他们到那里去画风景,也有自己跑到假山各处摹拟兵们打仗的。”
(2).指仿制品。 元 杨弘道 《东坡〈石钟山记〉墨迹》诗:“摹拟遍天下,真伪杂相半。”
(3).犹假想。 艾青 《火把·演说》诗:“他的眼睛在灯光下闪烁,像在搜索他所摹拟的敌人。”
《漢語大詞典》:薄纱
菲薄的纱制品或透明织物。例如:披上薄纱的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