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汲引  拼音:jí yǐn
引进提拔人才。《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传相汲引,不为比周。」唐。骆宾王 上衮州刺史启:「拥彗礼贤,汲引忘疲,奖题不倦。」
《國語辭典》:涂附(塗附)  拼音:tú fù
涂,泥土;附,著也。「涂附」指污泥之上又著上污泥,比喻恶上加恶。《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清史稿。卷四七一。列传。盛宣怀》:「资政院以宣怀侵权违法,罔上欺君,涂附政策,酿成祸乱,实为误国首恶,请罪之,诏夺职,遂归。」
《漢語大詞典》:惩艾(懲艾)
亦作“ 惩乂 ”。亦作“ 惩刈 ”。
(1).惩治。东观汉记·明帝纪:“陛下至明,惩艾酷吏,视人如赤子。”新唐书·裴矩传:“ 太宗 即位,疾贪吏,欲痛惩乂之。”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是时 两广 总督 百公龄 ,治尚威猛,惩刈奸宄。”
(2).戒惧。史记·乐书:“ 成王 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 张守节 正义:“言 成王 作颂,悲 文王 战战恐惧,推己戒励为治,是善守善终也。”新唐书·柳宗元传:“然众畏其才高,惩刈復进,故无用力者。” 宋 苏辙 《言责降官不当带观察团练状》:“且使罪人知有惩艾,谨録奏闻,亦非小补也。”
(3).谓吸取过去教训,以前失为戒。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久之,惩艾 霍氏 欲害皇太子,乃更选后宫无子而谨慎者,乃立 长陵 王倢伃 为后,令母养太子。”后汉书·窦融传:“其后 匈奴 惩乂,稀復侵寇。”新唐书·苏世长等传赞:“始 唐 有天下,惩刈 隋 敝,敷内讜言。”金史·移剌履传:“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諫諍之门,天下幸甚。”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法之当变,矿之当开,詎可以 熙寧 、 明 季惩艾乎?”
《國語辭典》:博取  拼音:bó qǔ
1.换取、取得。如:「博取好感」、「博取信任」。
2.广泛吸收听取。如:「博取众议」。
《國語辭典》:汲取  拼音:jí qǔ
本为取水之意。后引申为吸取、吸收。如:「当百花盛开时,小蜜蜂辛勤地工作,以汲取花蜜。」「许多伟大作家、艺术家,都曾自希腊神话中汲取创作灵感。」
《漢語大詞典》:参取(參取)
参酌吸取。 金 王若虚 《杨子法言微旨序》:“参取众説,析之以己见。”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其学参取佛老二家,不喜高远奇异,循常道。” 明 李贽 《观音问·答自信》:“於此着实参取,便自得之。”
分類:参酌吸取
《國語辭典》:取经(取經)  拼音:qǔ jīng
1.佛教徒至印度求取佛经。如:「三藏取经」。
2.比喻吸取先进的经验。如:「他从美国取经回来,就自命不凡,其实那些所谓的新技术,大家早就知之甚详。」
《國語辭典》:摄取(攝取)  拼音:shè qǔ
吸取。如:「摄取养分」。
《漢語大詞典》:摄受(攝受)
(1).佛教语。谓佛以慈悲心收取和护持众生。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应此一千,现兹权实,随方摄受,孰能弘济。” 唐 慧能 《坛经·顿渐品》:“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弟子们都拜从禪师,惟愿慈悲摄受。”
(2).犹享受。 章炳麟 《五无论》:“佛説 郁单越洲 人,无妻妾田宅车马财物资具诸摄受,清寧耆寿,殊胜三洲。” 章炳麟 《五无论》:“有所暱爱则妬生,有所摄受则争起。”
《漢語大詞典》:撷英(擷英)
吸取精华。《花城》1981年第2期:“对传统艺术的成就,能够兼收并蓄,对东西的画法,作到撷英取长。”
分類:吸取精华
《國語辭典》:营养(營養)  拼音:yíng yǎng
1.生物由食物中吸收并利用必须的营养素,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及生长,并合成新的体组织,此全部过程的总和,称为「营养」。
2.养分。如:「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
《國語辭典》:汉赋(漢賦)  拼音:hàn fù
文体名。一种极力铺陈辞藻,藉描写事物,而寄托情志的文学体裁。为汉代文学的代表。
《國語辭典》:借鉴(借鑑)  拼音:jiè jiàn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警惕。如:「我们应当以历史为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也作「借镜」。
《國語辭典》:酣饫(酣飫)  拼音:hān yù
酒醉饭饱。《新唐书。卷一九四。卓行传。元德秀传》:「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
《國語辭典》:重蹈覆辙(重蹈覆轍)  拼音:chóng dào fù chè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能吸取教训而再犯同一类的错误。如:「上一次当学一次乖,以后就不会重蹈覆辙了。」也作「复蹈其辙」、「复蹈前辙」。
《漢語大詞典》:斟勺
(1).考虑、吸取。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 周公 作《勺》《勺》,言能斟勺先祖之道也。” 吴树平 校释引《白虎通·礼乐》:“ 周公 曰《酌》者,言 周公 辅 成王 能斟酌 文 武 之道而成之也。”
(2).犹处置。说文·斗部“斟” 清 段玉裁 注:“勺之斟之,多少在己,故凡处分曰斟勺。今多用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