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述事
(1).陈述往事;叙事。史记·太史公自序:“故述往事,思来者。”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麟, 迁 以为述事之始。”《南齐书·崔祖思传》:“述事之徒,褒諛为体。世无 董狐 ,书法必隐;时闕 南史 ,直笔未闻。”
(2).继续前人的事业。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然臣以谓陛下念祖宗艰难之功,必思所以持盈守成;慕 神考 劬劳之德,必思所以继志述事。”清史稿·高宗纪一:“朕以继志述事之心,际重熙累洽之后,欲使海澨山陬,俱沾大泽。”
《國語辭典》:陈事(陳事)  拼音:chén shì
1.旧事。唐。韦庄 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词:「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2.陈述其事。《韩非子。二柄》:「为人臣者,陈事而言。」
《國語辭典》:说事(說事)  拼音:shuō shì
1.居中介绍。如:「说事过钱。」
2.论究事体。汉。扬雄《法言。寡见》:「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
《國語辭典》:故事  拼音:gù shì
旧例、老规矩。《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然阙而不篡者,乃各有故事,而在职司也。」
《國語辭典》:故事  拼音:gù shi
1.传说中的旧事,或杜撰的事情。如:「小朋友听老师说故事。」《西游记》第一三回:「又念一卷孔雀经,及谈苾刍洗业的故事。」
2.事故。《红楼梦》第六一回:「吃腻了膈,天天又闹起故事来了。」
《國語辭典》:纪事(紀事)  拼音:jì shì
记载事情。如:「纪事本末体」。唐。韩愈 进学解:「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国语辞典》:本书(本书)  拼音:běn shū
1.原书。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序〉:「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时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即今之别录是也。」
2.此书。叙事时特指的书。如:「论及《文心雕龙》,老师一再强调本书值得好好研究。」
3.家谱。如清光绪华渚所修的《华氏本书》。
《國語辭典》:情节(情節)  拼音:qíng jié
1.事情的变化、经过情形。《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有烦子敬,回见吴侯,勿惜一言之劳,将此烦恼情节,恳告吴侯。」《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次日,将出兵得胜的情节报了上去。」
2.节操。《资治通鉴。卷九十八。晋纪二十。穆帝永和六年》:「夫以当今丧乱,而绩乃能立义捐家,情节之重,虽古烈士无以过。」晋。殷仲文〈罪衅解尚书表〉:「名义以之俱沦,情节自兹兼挠。」
《國語辭典》:尾声(尾聲)  拼音:wěi shēng
1.套曲最终一曲的牌名。
2.比喻事情的最后部分、结束部分、结尾。如:「欢乐的假期将近尾声了。」
《國語辭典》:史诗(史詩)  拼音:shǐ shī
以叙述历史或当代人物事件为内容的诗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西洋荷马的〈伊利亚德〉、〈奥德赛〉等,均属此类体裁。也称为「叙事诗」。
《漢語大詞典》:理境
通过叙事说理而体现的境界。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陈 张 《感遇》诸作,用单笔而运以理境,乃学 嗣宗 《咏怀》。” 罗惇曧 《文学源流·论〈列子〉》:“《仲尼篇》:‘体合於心,心合於气,气合於神,神合於无。’与佛所谓‘心断路絶,久之顿觉光明;山河大地,全现法王身’,同一理境也。”
《漢語大詞典》:题序(題序)
题诗叙事。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神。”
分類:题诗叙事
《漢語大詞典》:大赋(大賦)
汉 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大赋系对 东汉 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代表作如 司马相如 《上林赋》、 扬雄 《长杨赋》、 班固 《两都赋》、 张衡 《二京赋》等。
《漢語大詞典》:省字
谓叙事简洁,句中无赘字。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春秋经》曰:‘陨石於 宋 五。’夫闻之陨,视之石,数之五,加以一字太详,减其一字太略,求诸折中,简要合理,此为省字也。”
《國語辭典》:辨裁  拼音:biàn cái
明辨裁决。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诔碑》:「及孙绰为文,志在碑诔,温王郤庾,辞多枝杂,〈桓彝〉一篇,最为辨裁。」
《漢語大詞典》:屈笔(屈筆)
犹曲笔。因有顾忌而委曲叙事的一种笔法。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辨往哲之屈笔,闻者解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