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民兵  拼音:mín bīng
由人民组织而成的武装部队。平时将军事教育实施于民间,使国民具有一定的军事知识及技能,遇战时组织起来编成部队,担任战斗任务,称为「民兵」。《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临敌则驱民兵在前,名曰『敢死队』,贼势浩大。」
《國語辭典》:军籍(軍籍)  拼音:jūn jí
1.登记军人姓名、号码等资料的名册。如:「凡名列军籍者,皆须参与此次动员召集演习。」《明史。卷九一。兵志三》:「其不隶军籍者,所在多有。……而嵩及卢氏、灵宝、永宁并多矿兵,曰角脑,曰打手。」
2.指军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在山东即墨县于家庄,有一人唤名于大郊,乃是个军籍出身。」
《國語辭典》:充军(充軍)  拼音:chōng jūn
古时遣发罪犯到远地服役,称为「充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认假作真倚官拐骗人口,也问了一个充军罪。」《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他家里交结钦犯,藏著钦赃,若还首出来,就是杀头充军的罪,他还敢怎样你!」
《漢語大詞典》:刺手
(1).犹探手。 唐 韩愈 《调张籍》诗:“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2). 宋 代军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标记,防止逃亡。 宋 李纲 《论御寇用兵札子》:“召募畿甸之民刺手,权充乡遂之兵,优与赡给,事毕放还归乡。”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此曹皆东北无所归之人,纵之使去,又復为盗,已刺手、背团结,与旧兵同为队伍,逐日训练,假以时日,当皆为精兵矣。”
(3).旧时的一种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儻有紈袴温饱之家,耻鲸哀免者,许以金赎,视其职衔小大,为罚赎之轻重,仅免刺面而仅刺手。刺手逾限不悛者诛,不得再赎。”
(4).犹言棘手。 老舍 《上任》:“咱们就这么办,先找小的,不刺手的办。”
《漢語大詞典》:新兵
(1).刚入伍的士兵。 茅盾 《子夜》十七:“况且死伤的尽管多,新兵也在招募呀!”
(2).比喻刚参加某种工作的人。《新华月报》1964年第6期:“这些新职工是商业战线的新兵,也是商业工作的接班人。”
《漢語大詞典》:签兵(簽兵)
即签军。发签征调民丁入伍。元史·世祖纪一:“詔 平阳 、 京兆 两路宣抚司签兵七千人,于 延安 等处守隘。”参见“ 签军 ”。
《漢語大詞典》:签军(簽軍)
(1). 金 元 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 汉 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 宋 汪藻 《论侨寓州郡札子》:“比 金 人入寇,多驱两 河 人民,列之行阵,号签军。”金史·兵志:“故 混源刘祁 谓 金 之兵制最弊,每有征伐及边衅,輒下令签军,使远近骚动,民家丁男,若皆强壮,或尽取无遗。”元史·世祖纪五:“ 阿朮 、 阿里海牙 因言:‘我师东征,必分为三,旧军不足,非益兵十万不可。’詔中书省签军十万人。”
(2).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 宋 李纲 《奏陈防秋利害札子》:“其侵犯 淮 淝 及 光山 、 六安 等处,止是 李成 、 孔彦舟 叛将签军。”
《漢語大詞典》:强征
强迫征收为公共事业;尤指用强征入伍的方法征召。例如:强征海员。
行使权力征用(如为公或紧急使用)例如:强征过路的汽车去追赶。
《漢語大詞典》:籍戎
编入军籍。犹入伍。 明 李东阳 《明故赠通议大夫熊公合葬墓志铭》:“公祖 景贤 ,籍戎 衡州 。”
《國語辭典》:预备役(預備役)  拼音:yù bèi yì
根据国家需要随时准备应召入伍的兵役。服满役期退伍的军人和依法应服兵役而未入伍的公民,按规定编入预备役。相对于现役而言。
《國語辭典》:现役(現役)  拼音:xiàn yì
正在服兵役。如:「现役军官」。
《国语辞典》:留职停薪(留职停薪)  拼音:liú zhí tíng xīn
受雇者因应徵入伍、出国进修等因素,保留职务,停止支薪。如:「为了照顾襁褓中的孩子,她向公司申请留职停薪的育婴假。」
《国语辞典》:大头兵(大头兵)  拼音:dà tóu bīng
指刚入伍,不谙军中规则的士兵。如:「刚入伍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