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不修  拼音:bù xiū
1.不整理。如:「不修边幅」。
2.不修练。《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心皆怨;战具不修,军无法律。」
《國語辭典》:不脩  拼音:bù xiū
1.不整治。汉。班彪〈北征赋〉:「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三国吴。韦曜〈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宾旅阙而不接。」
2.不修练。《论语。述而》:「德之不脩,学之不讲。」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今农战不脩,文儒是竞。」
《漢語大詞典》:大治
(1).需要治理的重大事务。周礼·地官·司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 孙诒让 正义:“治谓以事咨辩陈请。”
(2).谓政治修明,局势安定。礼记·礼器:“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
《漢語大詞典》:修政
(1).修明政教。管子·大匡:“公内修政而劝民,可以信於诸侯矣。” 宋 岳珂 桯史·岁星之祥:“然御戎上策,莫先自治,愿修政以应天道。”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按 顺治 元年,修政立法,西洋人 汤若望 ,进浑天球一座。”
(2).治理,统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夏桀 之居,左 河 济 ,右 泰 华 , 伊闕 在其南, 羊肠 在其北,修政不仁, 汤 放之。 殷紂 之国……修政不德, 武王 杀之。”
《漢語大詞典》:极治(極治)
谓政治修明,社会升平。 宋 王安石 《上相府书》:“某闻古者极治之时,君臣尽道以业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预其泽者,为之焦然耻而忧之。” 金 王若虚 《送彭正升之任冀州序》:“盖其量诚宏,而其德诚厚,此其能共成一代之极治者歟!”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自古虽极治之时,不能无夷狄盗贼之患,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虽则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
《國語辭典》:行文  拼音:xíng wén
1.推行文治教化。《史记。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汉书。卷八一。匡衡传》:「偃武行文,将欲度唐虞之隆,绝殷周之衰也。」
2.作文。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三。词曲部。格局》:「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
3.官厅的公文往来。《儒林外史》第一回:「时常有人传说,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出来做官。」《文明小史》第一回:「齐巧这年春天,正逢岁试,行文下去,各学教官传齐廪生,携带门斗,知会了文武童生,齐向府中进发。」
《漢語大詞典》:行文书(行文書)
发布公文。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贞元 ﹞末年,不復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於两市并要闹坊,閲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歛手付与。”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陈御史 ﹞便行文书,仰 石城 县提 梁尚宾 妻严审,仍追餘赃回报。”亦省作“ 行文 ”。 明 张居正 《请谕戒边臣疏》:“臣愚伏望特勅兵部,令其行文各边总督镇巡等官,秋防在邇,比常务要倍加儆备,庶可永保无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姊名 宛玉 ,嫁 淮北 程 家,与夫不协,私行脱逃, 山阳 令行文关提。”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赃款来,钦差一面行文,仍用名帖去请河道过来説话。”
分類:发布公文
《國語辭典》:明教  拼音:míng jiào
1.由摩尼教发展而成的秘密宗教组织。混合有道教、佛教等思想。尊张角为教祖,敬摩尼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在五代、宋、元时,常被利用作为组织作乱的工具。最著名的有方腊之乱、王念经之乱。
2.高明的指教。《战国策。魏策一》:「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漢語大詞典》:不脩
亦作“ 不修 ”。
1.不修明;不整治。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不脩其政德,而贪昧於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
2.不修缮。 汉 班彪 《北征赋》:“过 泥阳 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
3.不学习;不讲究。汉书·高帝纪下:“ 高祖 不脩文学,而性明达。”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公为人和易有容,不修苛节,见人无贵贱皆与饮酒。”
《國語辭典》:不修  拼音:bù xiū
1.不整理。如:「不修边幅」。
2.不修练。《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心皆怨;战具不修,军无法律。」
《國語辭典》:不脩  拼音:bù xiū
1.不整治。汉。班彪〈北征赋〉:「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脩。」三国吴。韦曜〈博弈论〉:「人事旷而不脩,宾旅阙而不接。」
2.不修练。《论语。述而》:「德之不脩,学之不讲。」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今农战不脩,文儒是竞。」
《國語辭典》:明治  拼音:míng zhì
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西元1867~1912)。明治天皇即位后,得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为首的支持。实行倒幕,西元一八六八年发动政变,宣布「王政复古」,在位期间推动许多革新运动,史称「明治维新」。
《漢語大詞典》:理安
谓政治修明安定。 唐 白居易 《序〈洛诗〉》:“又有已知理安之世少,离乱之时多,亦明矣。”通典·职官十三:“夫君尊则理安,臣强则乱危。”
《漢語大詞典》:平政
谓修明政治。荀子·王制:“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后汉书·梁统传》:“大狱一起,无辜者众,死囚久繫,纤微成大,非所以顺迎和气,平政成化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下篇二:“‘行辟人’,亦是平政之事。”
平征,均平其税。周礼·地官·小司徒:“乃分地域,而辨其守,施其职,而平其政。” 郑玄 注:“政,税也。政当作征。”周礼·地官·遂人:“以土均平政。” 郑玄 注:“政读为征。土均,掌均平其税。”
《漢語大詞典》:述修
亦作“ 述脩 ”。 修治;修明。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不云乎?‘毋念尔祖,述修厥德。’”今本《诗·大雅·文王》作“聿脩厥德”。 毛 传:“聿,述也。”《后汉书·宦者传·吕强》:“受国重恩,不念尔祖,述修厥德,而交结邪党,下比羣佞。”后汉书·宦者传·蔡邕传:“诚当思省述脩旧事,使抱忠之臣展其狂直。”晋书·慕容垂载记:“宜述修前规,终忠贞之节;奈何弃崇山之功,为此过举!”
分類:修治修明
《漢語大詞典》:熙政
修明政治。宋史·窦俨传:“歷代致理,六纲为首……三曰熙政,政不熙则羣务不整。”
《漢語大詞典》:述脩
见“ 述修 ”。 修治;修明。
分類:修治修明
《國語辭典》:偃武修文  拼音:yǎn wǔ xiū wén
偃息武备,提倡文教。《书经。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那其间便招贤纳士,今日个俺可便偃武修文。」也作「修文偃武」、「偃武兴文」。
《国语辞典》:弃武修文(弃武修文)  拼音:qì wǔ xiū wén
停止武备,修明文教。如:「太平盛世,弃武修文,国民生活水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