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文书(文書)
(1).文字图籍。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 始皇 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徧天下。” 汉 王充 论衡·别通:“ 萧何 入 秦 ,收拾文书。 汉 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2).书籍;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 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頲 拥篲趋庭,遗坠文书。客取视之,乃咏 崑崙奴 诗也。” 宋 朱淑真 《夏日游水阁》诗:“独自凭阑无箇事,水风凉处读文书。”《三国志平话》卷上:“﹝秀才﹞坐间因闷,抚琴一操毕,揭起书箱,取出一卷文书。”
(3).公文;案牍。汉书·刑法志:“文书盈於几阁,典者不能徧睹。” 唐 元稹 《望喜驿》诗:“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伦得暂时眠。” 宋 苏轼 《温陶君传》:“是时王方省览文书,日昃未食,见之甚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太守﹞当下出了一纸文书给与缉捕使臣。”
(4).字据;契约。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便写了一张情愿受僱,专管牧畜的文书。” 浩然 《艳阳天》第三七章:“那天半夜,你到 狮子院 敲门找我,人没进来,你把个文书盒子塞给我了。”
(5).书札。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三:“ 吴氏 者, 王丞相 之姻家也,且多有 王丞相 文书。”
(6).从事书信、公文工作的人。 老舍 《月牙儿》十三:“她叫我帮助文书写写字,可是不必马上就这么办,因为我的字还需要练习。”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回,我把贫农的贫字,写成贪污的贪字了,乡文书把我好克了一顿,说我故意糟踏贫农。”
(7).文章和书法的合称。《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引 宋 张潞 《浯溪诗》:“两朝功罪乾坤定,二子文书日月光。”按,指 唐 元结 撰、 颜真卿 书写的《中兴颂》
(8).弹词的别称。参阅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
《漢語大詞典》:折简(折簡)
(1).亦作“ 折柬 ”。折半之简,言其礼轻。古人以竹简作书。三国志·魏志·王凌传“ 凌 至 项 ,饮药死”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卿直以折简召我,我当敢不至邪?”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汉 制:简长二尺,短者半之。盖单执一札谓之简。折简者,折半之简,言其礼轻也。”南史·梁纪上·武帝上:“若啗以显职,无不载驰。 随王 止须折简耳。” 明 陈继儒 《偃曝谈馀》卷下:“近代尚质,朝野之间皆用古折简,駸駸乎有先辈风度。”
(2).指书札或信笺。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孝宗御制赐吴益:“﹝ 孝宗 ﹞手书御扎一联云:‘称此一天风月好,橘香酒熟待君来。’命近璫持此赐 益 。 益 入对,顿首称谢。上笑曰:‘聊復当折简耳。’” 元 萨都剌 《经姑苏同游虎丘山次东坡旧题韵》:“九京倘可作,当为折简请。” 清 李渔 《风筝误·题鹞》:“幸有风筝为折柬,寄愁天上何难。”《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讨了一个折柬,一个封筒。”
(3).谓裁纸写信。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一日郎官折简寄妓,与为私约。”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叙伦》:“无何贵客忆前巵,乃折简主人,语以其故。” 清 黄景仁 《莺啼序·郑诚斋招集白云庵》词:“也繾綣、折简招来,追随许附尘后。”
(4).犹断简。指书册、简牍的残篇。宋书·礼志三:“夫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闕畧。”清史稿·灾异志二:“五月, 渭南 四野火灾,见持炬人三尺许,羣绕火际,次日焚处拾一折简。”
《漢語大詞典》:词翰(詞翰)
(1).诗文,辞章。魏书·儒林传序:“其餘涉猎典章,关歷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貽赏眷。”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争奈匆匆去急,再不见音容瀟洒,空留下这词翰清奇。”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自夫受书,少解词翰,好恶殊别,志在辨惑。”
(2).书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文举 属章,半简必録; 休璉 好事,留意词翰;抑其次也。”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岁餘, 上官仪 伏诛,坐词翰往来,徙居 越 嶲 。” 宋 吴坰 五总志:“ 白傅 与 赞皇 不协, 白 每有所寄, 李 缄之一篋,未尝开视。 刘三復 或请之,答曰:‘若见词翰,则回吾心矣。’”
(3).诗文与书法。 唐 杜甫 《醉歌行赠公安颜十一少府请顾八题壁》:“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 陆升之 仲高 , 山阴 胜流,词翰俱妙。”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宗室宴:“其联句诗为 成王 所拟书,词翰并妙。”
《漢語大詞典》:竿牍(竿牘)
书札。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牘。”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竿牘,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遗。” 宋 陆游 《与建宁苏给事启》:“小夫之竿牘自见,姑少述於万分。”明史·丘橓传:“﹝御史巡方﹞甫临所部,而请事之竿牘,又满行臺。” 清 钱谦益 《文肃王公行状》:“三年外计,邸舍萧然,苞苴竿牘,絶迹庭户。”
分類:书札
《漢語大詞典》:鸿便(鴻便)
指信使;书札。 明 李贽 《与焦漪园书》:“ 空菴上人 去后,鸿便杳然,想近日又为北上计矣。” 清 邹祇谟 《惜分飞·本意庚寅夏作》词:“此后更休相弃,鸿便须频寄。” 清 蒲松龄 《代毕刺史际有答陈翰林书》:“遂因鸿便,聊附尺帛,土物戔戔,少当远音。”
分類:信使书札
《漢語大詞典》:手启(手啓)
(1).书札。《三国演义》第三六回:“﹝ 程昱 ﹞待 徐母 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啟。 徐母 因亦作手启答之。”
(2).书信用语。用于具名之后,表示亲手陈述。如:某某手启。
《漢語大詞典》:书刺(書刺)
(1).写名刺。后汉书·王符传:“后度辽将军 皇甫规 解官归 安定 ,乡人有以货得 雁门 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謁 规 。”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书姓字於奏上曰书刺。”
(2).指书札;名刺。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可命御史严諭百僚与出使之官,絶书刺往还之礼。”
分類:书札名刺
《漢語大詞典》:玉翰
(1).书札的美称。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中吕四月》:“今因去雁,聊寄芻蕘。如遇回鳞,希垂玉翰。”玉翰,一本作“ 金玉 ”。
(2).犹玉牒。告祭亡灵的文书。 金 王哲 《临江仙·发牒》词:“外庭中呈玉翰,衣列行齐分。圭已许奏新文。词同转,把信章焚。”参见“ 玉牒 ”。
《漢語大詞典》:玉牒
(1).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史记·孝武本纪:“封 泰山 下东方,如郊祠 泰一 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祕。”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郊禅》:“ 开元 十三年, 玄宗 既封禪,问 贺知章 曰:‘前代帝王何故秘玉牒之文?’ 知章 对曰:‘玉牒本通神明之意,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求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莫知之。’”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祈福不劳藏玉牒,礼天须至用金泥。”
(2).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至 宋 代,每十年一修。新唐书·百官志三:“﹝ 宗正寺 ﹞知图谱官一人,修玉牒官一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玉牒修书,始於 大中 祥符 ,至於 政 宣 而极备……编年以纪帝系,而戴其历数及朝廷政令之因革者,为《玉牒》。” 明 何景明 《寄樊国宾》诗:“业绍青緗旧,名沾玉牒香。”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第九章:“我曾根据一九三七年修订的‘玉牒’和妹妹弟弟们提供的材料,做过一个统计。”
(3).泛指典册、史籍。文选·左思〈吴都赋〉:“鸟策篆素,玉牒石记。” 张铣 注:“玉牒、石记,皆典策类也。”文选·张协〈七命〉:“生必耀华名於玉牒,没则勒洪伐於金册。” 李周翰 注:“玉牒、金册,并国史也。”
(4).指佛道之书。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玉牒记》云:‘天下悠悠,皆可长生也;患於犹豫,故不成耳。’” 隋 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前佛后佛,谅同金口;即教当教,寧殊玉牒。”云笈七籤卷七:“三元布经皆刻金丹之书,盛以自然云锦之囊,封以三寳神之章,藏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宫,谓之玉牒金书。”
(5).神仙名籍。 唐 韦应物 《萼绿华歌》:“有一人兮升紫霞,书名玉牒兮 萼緑华 。”
《漢語大詞典》:尺蹄
(1).犹言片纸。蹏,即“蹄”(赫蹄),指小而薄的纸。 明 王锡爵 《〈弇州诗集〉序》:“於是尺蹏片牘名山大川之藏毕登简,而天下始覩公之大全。”
(2).借指书札。 清 钱谦益 《十六日雨中邀徐于诸人看灯口占代简》:“曲栏阴靄意萋迷,发兴邀宾走尺蹏。”
分類:书札
《漢語大詞典》:凤札龙书(鳳札龍書)
指仙界的书札。 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词》:“凤札龙书,靡存於 鲁 壁,虎符龟籙,难访於 秦 坑。”
分類:仙界书札
《漢語大詞典》:书札(書札)
书信。《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南朝 梁 徐悱 《赠内》诗:“聊因一书札,以代九迴肠。”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程虎 道:‘见有书札託我回復 洪恭 ,我不曾替他投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严冬友 《忆女》云:‘料得此时依母坐,看封书札寄 长安 。’” 许地山 《春桃》:“至于 向高 还是让他捡名人书札,或比较可以多卖钱的东西。”
分類:书信书札
《漢語大詞典》:书传(書傳)
(1).著作;典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括 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新唐书·方技传·王远知:“ 远知 少警敏,多通书传,事 陶弘景 ,传其术,为道士。”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成岫 ,字 云友 , 钱塘 人,略涉书传。手谈齿句,鬭茗弹丝,并皆精妙。”
(2).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如 明 刘三吾 等撰有书传会选、 胡广 等撰有《书传大全》
谓以文字书札传述;传递书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王稽 遂与 范雎 入 咸阳 。已报使,因言曰:‘ 魏 有 张禄 先生,天下辩士也。曰“ 秦王 之国危於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 唐 杜荀鹤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诗:“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
《漢語大詞典》:遗墨(遺墨)
指死者留下来的亲笔书札、文稿、字画等。 宋 苏舜钦 《哭曼卿》诗:“归来悲痛不能食,壁上遗墨如栖鸦。”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今日 云台 见遗墨,黄金牢锁玉麒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 虎邱 塔下画兰石碣衔壁间,高三尺余,阔不及尺,花叶纷披,摹镌工妙,为 明 季 潞王 遗墨。”
《漢語大詞典》:封题(封題)
(1).物品封装妥善后,在封口处题签。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 诞 曰:‘吾膏久致梁上,人安得盗之?’给使曰:‘不然。府君视之。’ 诞 殊不信,试为视之,封题如故。” 五代 齐己 《咏茶十二韵》:“封题从泽国,贡献入 秦 京。” 元 王浍 《江行》诗:“封题两瓮寄白髮,儿涯不是作鱼官。”
(2).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3).引申为书札的代称。 明 吴宽 《赋黄楼送李贞伯》诗:“暇日登高倘能赋,封题须附冥飞鸿。” 明 汪廷讷 《玉包肚·寄陈荩卿》曲之一:“青溪大隐,托江鱼把封题寄频。”
(4).犹封奏。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我把这屠龙寳剑认真提,先斩戮后封题。”
《漢語大詞典》:书信(書信)
(1).指传送书札的使者。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晋书·陆机传:“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臣累遣书信唤 法亮 渡,乞白服相见。”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一日,公厅肃客,有急足声。喏云:某知州府有书信,今且往某州下书,回途却请回信。”
(2).指信札。 唐 王驾 《古意》诗:“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鎸‘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 芸 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 冰心 《晚晴集·空巢》:“虽然我在中部,他在西部,我们却是书信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