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9,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脚夫
红盘
关税
征廛
运费
买客
装船
官纲
出货
赊卖
车辅
客货
进口
交货
南货
《國語辭典》:脚夫(腳夫)  拼音:jiǎo fū
搬运工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出》:「(生)诸脚夫各支二百。(净丑)谢酒!」《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那解官督率著脚夫将银鞘搬入店内。」也称为「脚户」、「脚子」。
《國語辭典》:红盘(紅盤)  拼音:hóng pán
股票术语。指大盘上涨,即加权股价指数上涨。如:「开红盘」。
《國語辭典》:关税(關稅)  拼音:guān shuì
为保护本国产业,凡货物经过国境时,所课徵的租税。
《漢語大詞典》:征廛
货物税与货物存储税。周礼·地官·司关:“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 郑玄 注:“征廛者,货贿之税与所止邸舍也。”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此征廛是二事。征者,货贿之税也;廛者,货贿停阁邸舍之税也。”
分類:货物存储
《國語辭典》:运费(運費)  拼音:yùn fèi
运输货物的费用。如:「寄送货物的运费,海运比空运便宜。」《清史稿。卷一四○。兵志一一》:「三十一年,兵部议江南、天津、山东各处机器局,并金陵洋火药局,所有运送军装军火等运费,一律报部。」
《国语辞典》:买客(买客)  拼音:mǎi kè
买货物的人。如:「商品价廉物美,买客才容易上门。」
分类:货物
《漢語大詞典》:装船(裝船)
(1).装配船只。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及 桓温 伐 蜀 ,又以 侃 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2).将货物装入船舱。旧唐书·懿宗纪:“臣弟 听思 曾任 雷州 刺史,家人随海船至 福建 ,往来大船一隻,可致千石,自 福建 装船,不一月至 广州 。” 峻青 《海啸》第三章八:“ 老河口 那边,船也准备好了,我们明天一早就赶到那边去装船。”
《漢語大詞典》:官纲(官綱)
旧时官府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灵州 通远军 界诸蕃族剽略官纲,詔知 灵州 通远军 使 董遵诲 讨之。”
《國語辭典》:出货(出貨)  拼音:chū huò
1.制成货物。如:「食品生产线每日出货以吨计。」
2.提取货物。《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如若机器运到,不来出货,我们虽然是朋友,外国人却不讲交情,将来怕有官司在里头。」
3.出钱。《史记。卷三○。平准书》:「入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
4.货物售出。如:「这家公司以管理严格著名,出货一向准时。」
《漢語大詞典》:赊卖(賒賣)
买卖货物时,卖方延期收款。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富户先已残破,中民又有积欠,谁敢赊卖物货?则商贾自然不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赊卖--伴随着商业的繁荣和商业组织的发达, 北宋 市场开始出现信用交易,叫做‘赊’或‘赊卖’。”
《國語辭典》:车辅(車輔)  拼音:chē fǔ
辅,车轮旁用以增加轮毂承载重力的直木。「车辅」比喻相互依存的关系。三国魏。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和通篪埙,比德车辅。」
《漢語大詞典》:客货(客貨)
外地货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严饬关津》:“若官渡既有工食,念其守候河干,有驮脚客货者,量给酒资。”如:这镇上店铺里卖的差不多有一半是客货。
《國語辭典》:进口(進口)  拼音:jìn kǒu
1.船只驶入港口。如:「台风来袭,船只纷纷进口靠岸。」也称为「入港」。
2.外国的货物输入本国。如:「这是从美国进口的蘋果。」也作「输入」、「入口」。
3.入口的地方。如:「我在进口处等你,不要忘了!」
《國語辭典》:交货(交貨)  拼音:jiāo huò
将货物交付、转让给别人。如:「本公司销售的产品一向准时交货,商誉甚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我道:『不知要几天交货?』委员道:『二十天、一个月,都可以。』」
《國語辭典》:南货(南貨)  拼音:nán huò
1.中国南方特有的土产。《宋史。卷四七六。叛臣列传中。李全上》:「时互市始通,北人尤重南货,价增十倍。」
2.沿海的海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