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轨辙(軌轍)
(1).车轮辗过的痕迹。喻规范、途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 宋 陶谷 清异录·僧旂佛伞:“其造语脱落寻常轨辙,而不书谁人製撰。” 郭沫若 《雄鸡集·三点建议》:“在自己的学术岗位上或文艺岗位上实事求是地进行工作,那他的思想、立场和方法就合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辙。”
(2).车或车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一水出县西山,世谓之 小陇山 ,巖嶂高险,不通轨辙。” 唐玄宗 《〈孝经〉序》:“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
(3).车两轮间的距离。魏书·世宗宣武帝纪:“江海方同,车书宜一,诸州轨辙南北不等。”
《漢語大詞典》:骊马(驪馬)
(1).黑马。墨子·小取:“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驪马,马也。乘驪马,乘马也。” 明 刘基 《君马黄》诗:“黄马曜日黄金晶,驪马谓是玄天精,眼前好丑那能明。”
(2).驾在车两旁的马。驪,通“ 丽 ”。吕氏春秋·执一:“今御驪马者,使四人,人操一策,则不可以出於门閭者,不一也。” 高诱 注:“驪马,騑马也。在中曰服,在边曰騑。”
(3).并驾之马。驪,通“ 丽 ”。汉书·王莽传上:“宰衡位宜在诸侯王上,赐以束帛加璧,大国乘车、安车各一,驪马二駟。” 颜师古 注:“驪马,并驾也。”
《漢語大詞典》:车两(車兩)
见“ 车辆 ”。
分類:车两
《漢語大詞典》:车辆(車輛)
亦作“ 车两 ”。 车的总称。宋书·张畅传:“近以骑至,车两在后。”元史·百官志六:“器物局,秩从五品。掌……帐房车辆,金寳器物。”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公子一直等一行车辆人马都已走了,又让那些送行的亲友先行,然后才带 华忠 并一应家人回到庄园。”
分類:车辆
《漢語大詞典》:车耳(車耳)
车两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以遮挡尘泥。一说指车的屏障,用以遮蔽车厢。 汉 扬雄 《太玄·积》:“君子积善,至于车耳。”汉书·景帝纪“令长吏二千石车朱两轓” 唐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车耳反出,所以为之藩屏,翳尘泥也。’……据 许慎 、 李登 説,轓,车之蔽也。《左氏传》云‘以藩载 欒盈 ’,即是有鄣蔽之车也。言车耳反出,非矣。”
分類:车两遮挡
《漢語大詞典》:车辅(車輔)
(1).牙床与颊骨。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和通篪塤,比德车辅。” 李善 注:“《左氏传》曰:‘ 宫之奇 曰:“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其 虞 虢 之谓乎。”’”
(2).立于车两旁以夹持货物的车箱板。诗·小雅·正月“无弃尔辅,员于尔辐” 唐 孔颖达 疏:“言此商人载大车,当无弃尔之车辅,益於尔之输转。”
《漢語大詞典》:太平车(太平車)
古代一种载重的大车。车两侧有拦板,前有多头牲畜牵引。《水浒传》第十六回:“ 梁中书 道:‘道落 大名府 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拨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老爷一辆太平车,太太一辆河南棚车,其餘家人都是半装半坐的大车。”
《漢語大詞典》:车钩(車鈎)
火车车皮或机车两端的挂钩,有连结、牵引及缓冲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平鬲
谓车两旁之上高出于轼的平木。周礼·考工记·舆人“以其隧之半为之较崇” 郑玄 注“较,两輢上出式者。” 唐 贾公彦 疏:“较,谓车舆两相,今人谓之平鬲也。” 孙诒让 正义引 郑珍 云:“説文:‘輢,车旁也。’则輢止是车两旁之称。注云‘两輢’,犹两旁也。‘上出式’者,谓两旁之上,高出於式之平木。此平木为较,犹较前平木为式。式崇较崇,并是平木距箱底之高……较木平设,故此及《车人》疏谓之平鬲。《山虞》疏及诗·卫风·淇澳 孔 疏又作平较。”按,式即轼,车前扶手的横木。参见“ 平较 ”。
分類:车两
《漢語大詞典》:平较(平較)
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诗·卫风·淇奥“犄重较兮” 唐 孔颖达 疏:“《舆人》注云:‘较,两輢上出軾者。’则较谓车两旁,今谓之平较。”参见“ 平鬲 ”。
分類:车箱横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