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应副(應副)
(1).对应。 唐 欧阳询 《书法·应副》:“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又如龙、诗、讐、转,必一画对一画,相应亦相副。”
(2).对待;对付。朱子语类卷五八:“不问小事大事,千变万化,改头换面出来,自家应副他,如利刀快剑相似,迎刃而解,件件剖作两片去。”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 苏州 局面多,却儘应副得过,此亦他人所不能知也。其间曲折,非纸上可尽。”
(3).处置。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其间有事跡不圆处,合係中书枢密院三司检寻应副。”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防御、团练使,自非军期,无得专奏事,皆先申观察斟酌以闻” 元 胡三省 注:“言军期事须朝廷应副,则不及闻於廉使,许得专达朝廷。”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应副军行战守等事,乞权许便宜指挥。”
(4).照顾;照应。 宋 司马光 《奏乞兵官与赵瑜同训练驻泊兵士状》:“窃虑向去新兵士不宾服旧兵官,旧兵官不应副新兵士,各兵彼我,则致生事,深为不便。” 宋 司马光 《乞免翰林学士札子》:“史籍烦多,恐难以应副禁林文字,乞免翰林学士一职。”
(5).应对;酬应。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恨无才应副,空自表虔祈。” 宋 苏舜钦 《谘目三》:“今但取高科及久在翰林者居其任,他本不晓财利,又知朝廷之意,用之以为资级。但应副人情,不復留心金穀,多者踰岁,少者数月,已入两府。”
(6).支付;供应。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更有合支用处,并令 魏祐 应副。”《元典章·户部二·杂例》:“军官有俸,休应副伙食。”
《國語辭典》:支破  拼音:zhī pò
支付、支出。《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诸侯朝觐天子,宜有宴犒之礼,此在国家经常费内支破,岂待买耶?」
分類:支付拨给
《國語辭典》:开发(開發)  拼音:kāi fā
1.拆开。《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吏民上封事书,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
2.启发、教导。《北史。卷二四。列传。崔逞》:「故劳卿朝夕游处,开发幼蒙。」
3.开拓、开辟。如:「开发资源」。《汉书。卷七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孙宝》:「颇有民所假少府陂泽,略皆开发,上书愿以入县官。」
4.花朵绽放。明。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
5.支付。《老残游记》第二回:「将行李卸下,开发了车价酒钱。」《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到了店里,开发轿钱,那轿夫定要双倍。」
6.开支、钱财。《品花宝鉴》第八回:「我们并不是没有带钱,想漂你的开发。」
7.打发。《荡寇志》第一六回:「我开发他们去了,不惟杜绝后患,且教他们去传扬我山寨仁义。」
8.发落、处置。《儒林外史》第五一回:「万中书开发了原差人等,官司完了,同凤四老爹回到家中。」《红楼梦》第一四回:「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
《國語辭典》:支分  拼音:zhī fēn
1.分割。《战国策。秦策三》:「秦乌能齐县衡韩魏,支分方城膏腴之地以薄郑?」唐。白居易〈花前感怀兼呈崔相公刘郎中〉诗:「四时轮转春常少,百刻支分苦夜长。」
2.古代割裂肢体的一种酷刑。
3.处置、应付。《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尼姑支分完了,来陪夫人小姐前后行走,观看了一回,才回到轩中吃斋。」
4.支付、付钱。《西湖二集》卷一一:「又有小鬟,不呼自至,歌吟强聒,以求支分。」
5.分派差遣。明。汤显祖《南柯记》第二一出:「支分各色人,远远去迎接。」
《國語辭典》:开消(開消)  拼音:kāi xiāo
1.支付费用。《花月痕》第一二回:「三十两尽彀开消。老爷要明日,我就回去赶紧张罗,不然,怕误事呢!」也作「开销」。
2.支付的费用。如:「这么大的排场,一天要多少开消?」也作「开销」。
3.解雇、辞退。如:「他工作不认真,昨天我把他开消了。」也作「开销」。
《漢語大詞典》:过给(過給)
支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其存留之项,大半本县支销俸工役食,按季给发,本官从中贪扣,或代支而未经补领,或狥情而先期过给。”
分類:支付
《漢語大詞典》:支给(支給)
供给,支付。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今请準新补人数,量加支给。”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八八:“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人近数千。”明史·外国传一·朝鲜:“顾以封疆多故,土瘠民贫,内供本国之军需,外济镇兵之待哺,生穀有限,支给实难。”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四:“﹝ 赵尔丰 ﹞退回 打箭炉 去继续经营 西藏 ,一切旅费、政费仍由 四川 支给。”
《國語辭典》:支用  拼音:zhī yòng
领取花用。《儒林外史》第二○回:「现今这房子转的出四十两银子,我拿几两添著进京,剩下的,你带去放在我哥店里,你每日支用。」
分類:支用支付
《漢語大詞典》:支赐(支賜)
支付赐与。 宋 曾巩 《议边防给赐士卒只支头子》:“随驾兵士或遇泥雨,支赐鞋钱动须五七万贯。”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太上邀官里至 清心堂 进泛索,值雨不呈百戏,依例支赐。”
分類:支付赐与
《國語辭典》:应用(應用)  拼音:yīng yòng
当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又添置了点应用东西,等有了走广东海船,便要动身。」
《國語辭典》:应用(應用)  拼音:yìng yòng
1.切合实用。《红楼梦》第六七回:「这一箱都是䌷缎绫锦洋货等家常应用之物。」
2.支付使用。《儒林外史》第七回:「如今也罢,我也告一个假,同你回去,丧葬之费数百金,也在我家里替你应用,这事才好。」《老残游记》第一回:「其先他的父亲原也是个三四品官,因性迂拙,不会要钱,所以做了二十年实缺,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你想可馀资给他儿子应用呢?」
3.使用。《福惠全书。卷一○。清丈部。定步弓》:「呈县验明印烙,方许应用。」
《國語辭典》:支使  拼音:zhī shi
差遣使唤。《红楼梦》第二一回:「横竖有人伏侍你,再别来支使我,我仍旧还伏侍老太太去。」《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再看了看左右无人,只得两个小丫头子,他把那两个小丫头子也支使开。」
《國語辭典》:应付(應付)  拼音:yīng fù
支付、付给。《醒世恒言。卷三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姐夫,且将这些钱去,收拾起店面,开张有日,我便再应付你十贯。」
《國語辭典》:应付(應付)  拼音:yìng fù
1.设法对付或处置。《三国演义》第一三回:「粮食军需,谨当应付。」
2.应酬、敷衍。《文明小史》第三七回:「自己踌躇应付他的法子。想了半响,没得主意。」
《漢語大詞典》:年额(年額)
一年里收入或支付的总数额。宋史·食货志上四:“先是,诸路灾伤,截拨上供年额米斛数多,致闕中都岁计。”
《國語辭典》:信用  拼音:xìn yòng
1.以诚信用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
2.听信而纳用。唐。韩愈 顺宗实录四:「吾谏官也,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人,而信用奸臣。」
3.诚实不欺的美德。如:「他是个讲信用的人,既然说过要帮你,就一定会帮你的。」
4.不需要提供物资保證,而以按期偿还的借贷活动。借入者除按期偿还所借贷的货币资金或商品物资外,还要根据时间长短,支付给借出者一定的利息。主要分为商业信用的赊销、预付,银行信用的商业放款,国家信用的发行国库券及消费信用的购屋分期付款等。
《漢語大詞典》:支犒
支付犒赏。宋史·马光祖传:“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緡支犒军民。”
分類:支付犒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