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赡速(贍速)
谓语汇丰富,文思敏捷。陈书·赵知礼传:“ 知礼 为文赡速,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率皆称旨。”新唐书·徐浩传:“ 肃宗 立,繇 襄州 刺史召授中书舍人。四方詔令,多出 浩 手,遣辞赡速,而书法至精,帝喜之。”
《漢語大詞典》:忽儿(忽兒)
(1).犹一会儿。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内。 茅盾 《子夜》十四:“这忽儿的工人动不动就要打厂,放火!”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等忽儿,行李取下来,我跟你走。”
(2).迭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 管桦 《烙饼》:“瞧,它带着鲜红艳丽的色彩,在夜雾里游动;忽儿飘进了磨房,忽儿飘进了米面加工厂。”
(3).突然;忽然。 马宁 《红色故乡随笔》:“然而,我却忽儿感到茫然了。”
《國語辭典》:意在言外  拼音:yì zài yán wài
语意婉曲,真意在言语、文辞之外,让人自去体会。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五。杜牧之》:「此绝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
《漢語大詞典》:隐约其词(隱約其詞)
亦作“ 隐约其辞 ”。 谓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然其赴 江陵 诗云:‘同官尽俊才,偏善 柳 与 刘 。或虑言语泄,传之落寃讐。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是犹隐约其词,而不忍斥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授意 献汝 ,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 会城 卒岁, 无功 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鲁迅 《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漢語大詞典》:支支离离(支支離離)
谓语言散乱。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六:“父母盘问他们,他们是在什么地方和我分手的?骇昏了的两位老头子支支离离地答应不出一个所以然。” 郭沫若 《集外·反响之反响》:“原文一句半所表示的意义,异常明了简赅,而英文支支离离地译成五句。”
分類:谓语散乱
《国语辞典》:单部句(单部句)  拼音:dān bù jù
句子中只有主语或谓语部分的句子叫做单部句。这种句子虽只有主语或谓语一部分,但它也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例如「下雨了」即是缺乏主词的单部句。
《国语辞典》:双部句(双部句)  拼音:shuāng bù jù
包含有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的句子。其中主语表示所说及的人或物,谓语表示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國語辭典》:话中有话(話中有話)  拼音:huà zhōng yǒu huà
言语中含有其他的意思。《红楼梦》第一一○回:「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
《國語辭典》:歧义(歧義)  拼音:qí yì
同一种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义的语言现象。例如「他已经走了半个多小时了」,「走」可以理解成「行走」,也可以理解成「离开」。又如「这个人谁都认识」,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认识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谁都认识他」。
《國語辭典》:判断词(判斷詞)  拼音:pàn duàn cí
称「是」这个特殊性质的动词。其作用为联系名词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而构成判断句。如「明天是端午节」。
《國語辭典》:判断句(判斷句)  拼音:pàn duàn jù
凡句子的谓语在于说明或判断主语所指称的事物,中间可以用系词「是」等连接,即称为「判断句」。如「孟子是亚圣」等。文言文的「孟子,亚圣也。」也是不使用系词的判断句。
《漢語大詞典》:连系词
连接主语与谓语的一种形式,有时带着自己的某种附加意义(如英语中“that looks good”中的looks,“he got sleepy”中的got),有时不带附加意义(如“that is right”中的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