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邪道
妖异怪诞之道
分类:邪道
《國語辭典》:崖异(崖異)  拼音:yá yì
高立山岸。表示异于众人。《庄子。天地》:「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四。吕祖谦传》:「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
《漢語大詞典》:时背(時背)
背时,谓言行与时乖违。 唐 白居易 《雪夜小饮赠梦得》诗:“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秋日遣怀次韵》:“高蹈为时背,幽怀是事兼。”
《國語辭典》:批判  拼音:pī pàn
1.在公文上批示或判决。《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
2.是非的判断。哲学上有二义:一为对一种学说基本假设正确与否的判断。二为对我们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界限的判断。
《國語辭典》:风魔(風魔)  拼音:fēng mó
1.受惑而神魂颠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
2.发疯、疯狂。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且装风魔,行乞于市则个。」《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依随著他,上庙就去上庙,游山就去游山……风魔了个足心足意。」
《漢語大詞典》:人范(人範)
(1).普通人言行的规范。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皇太子不矜天姿,俯同人范。师友之义,穆若金兰。”
(2).众人的楷模。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府君墓志铭》:“至于业官之绩,可以为吏师;修身之道,可以为人范。”
《國語辭典》:卑鄙  拼音:bēi bǐ
1.人格恶劣低下。如:「他真是个卑鄙的人。」
2.地位卑微低贱。《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漢語大詞典》:饬励(飭勵)
(1).亦作“ 飭厉 ”。谓使思想言行合礼制规范。 宋 曾巩 《徐复传》:“为人倜儻有大志,内自飭励,不求当世之誉。” 王闿运 《李仁元传》:“ 李仁元 之父 李子墀 、母 陈氏 、妻 金氏 勇义蹈礼,晈焉飭厉。”
(2).犹激励。 郭沫若 《归去来·前线归来》:“自己所愁着的身体,为兴奋、惭恧、感激种种精神上的活动所饬励、鞭挞、鼓舞,却反而振作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浅人(淺人)
谓言行浅薄的人。孔丛子·抗志:“有 龙穆 者,徒好饰弄辞説,观於坐席,相人眉睫,以为之意,天下之浅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治细辨於稠众,非其人而尽言者,浅人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犹之论交,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亦谓识见短浅的人。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书贵旧本:“ 刘巨济 收 许浑 诗‘ 湘潭 云尽暮烟出’,今俗本烟作山,亦是浅人妄改。”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文没于前而见于后例:“浅人不达,误加同姓二字,殊非其旧矣。”
《國語辭典》:捉迷藏  拼音:zhuō mí cáng
1.一人蒙住眼睛,摸索捉他身边来回躲避的人的游戏。唐。元稹 杂忆诗:「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说郛。卷三一。致虚杂俎》:「玄宗与玉真恒于皎月之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互相捉戏,……谓之捉迷藏。」也称为「躲猫猫」、「躲迷藏」、「捉盲盲」。
2.比喻言语、行为拐弯抹角,故意使人难以捉摸。如:「你到底想做什么,直说好了,别跟我捉迷藏!」也称为「躲迷藏」。
《國語辭典》:细谨(細謹)  拼音:xì jǐn
拘泥细微末节。《史记。卷九七。郦生传》:「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漢語大詞典》:饬修(飭修,飭脩)
谓思想言行谨严合礼。 宋 苏轼 《祭堂兄子正文》:“昔我先伯父,内行飭修,閭里之师。”一本作“ 飭脩 ”。
《漢語大詞典》:脩饬(脩飭)
(1).谨慎整饬,不违礼义。荀子·君道:“脩飭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飭。”北史·羊烈传:“ 烈 家传素业,闺门脩飭,为世所称。” 宋 欧阳修 《举苏轼应制科状》:“学问通博,资识明敏,文采灿然,论议蠭出,其行业脩飭,名声甚远。”
(2).指约束言行,使合乎礼义。 明 方孝孺 《答胡怀秀才》:“所愿者先乎道而后乎文,脩飭其身心而无预蘄乎声誉。”
《漢語大詞典》:哗众(譁衆)
用浮夸的言行使众人兴奋激动。隋书·经籍志三:“俗儒为之,不顾其本,苟欲譁众,多设问难,便辞巧説,乱其大体。”
《漢語大詞典》:哗世(譁世)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 宋 陆游 《上丞相参政乞宫观启》:“既无甚高论,足以譁世。”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二》:“执是以求今日售世譁世之文,文哉,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