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彙、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98,分27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彙(續上)
中波
蛟龍
月影
水石
倒影
汀洲
蕩漾
水僊
人馬
浮沈
出水
水陸
洲渚
波心
水精
《漢語大詞典》:中波
(1).水中。 晋 陆机 《櫂歌行》:“乘风宣飞景,逍遥戏中波。” 唐 刘珣 《渭水象天河赋》:“转曲江於前岸,俯冀闕於中波。”
(2).波长从200-3,000米的无线电波。特点是直接在地面传播,受大地的吸收,受电离层影响很小,没有短波传播得远,接收时比较稳定。
《國語辭典》:蛟龍  拼音:jiāo lóng
傳說中能發洪水、興風作浪的龍。漢。王充《論衡。龍虛》:「蛟龍見而雲雨至,雨至則雷電擊。」
《漢語大詞典》:月影
(1).映于水中或隐约于云间的月亮影子。亦指月亮。三辅黄图·池沼:“ 影蛾池 , 武帝 凿池以翫月,其旁起 望鵠臺 ,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 影蛾池 ,亦曰 眺蟾宫 。” 唐 杨师道 《奉和咏弓》:“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明 俞鸣玉 诗:“中宵映雪读《离骚》,坐待虚窗月影高。”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
(2).月光。 北齐 邢邵 《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月影半牀黑,虫声幽草移。” 宋 陆游 《霜月》诗:“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忽见月影下,一青衣冉冉而来。”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漢語大詞典》:水石
(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水石惊瀨,传响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宋 苏轼 《石钟山记》:“ 酈元 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鐘。”
(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唐 李白 《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忽思 剡溪 去,水石远清妙。” 五代 齐己 《将之匡岳过寻阳》诗:“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 宋 王安石 《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原韵》:“强策羸驂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 宋 苏轼 《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诗:“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國語辭典》:倒影  拼音:dào yǐng
映在水中,倒立的影子。唐。高駢山亭夏日〉詩:「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也作「倒景」。
《國語辭典》:汀洲  拼音:tīng zhōu
1.水中砂土積成的小平地。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就汀洲之杜若,待蘆葦之單衣。」唐。劉長卿 餞別王十一南遊詩:「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2.地名。參見「汀州」條。
《國語辭典》:蕩漾  拼音:dàng yàng
振動起伏,多用於指水波、聲音。唐。李白〈惜餘春賦〉:「水蕩漾兮碧色,蘭葳蕤兮紅芳。」也作「盪漾」。
《國語辭典》:盪漾  拼音:dàng yàng
振動起伏,多用於指水波、聲音。如:「水波盪漾」。也作「蕩漾」。
《漢語大詞典》:荡瀁(蕩瀁)
亦作“ 盪漾 ”。 波动貌。 唐 张说 《江山愁心赋寄子岳州作》:“江上之深林兮,杳冥蒙而不已。鸟为花兮猿为子,纷盪瀁兮言莫拟。” 明 张居正 《游衡岳记》:“五峰背拥,云海盪漾,亦胜境地。”
同“ 荡漾 ”。
(1).水波上下起伏。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微〈养疾〉》:“北渚有帝子,荡瀁不可期。”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瀁。”
(2).思想、感情等起伏波动。 唐 李白 《愁阳春赋》:“荡瀁惚怳,何垂杨旖旎之愁人?”
《國語辭典》:水仙  拼音:shuǐ xiān
植物名。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草本。鱗莖略卵狀,外皮黑色,下端有白色鬚根。葉叢生,狹長線狀,質厚,帶白綠色。冬末春初時開花,花莖自葉叢抽出,每梗著花三至五朵,花色白,具黃色副花冠,有香味。常生長於暖地河邊,或栽培於庭園。也稱為「凌波仙子」、「金盞銀臺」。
《國語辭典》:人馬  拼音:rén mǎ
1.人和馬。《文選。曹丕。苦寒行》:「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2.泛指兵馬、軍隊。《三國志。卷五一。吳書。宗室傳。孫韶傳》:「權問青徐諸屯要害,遠近人馬眾寡。」《警世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張寶作法,風雷大作,飛砂走石,黑氣漫天,滾滾人馬,自天而降。」
3.傳說中的水中怪物。晉。崔豹《古今注。卷中。魚蟲》:「人馬,有鱗甲如大鱗魚。」
《漢語大詞典》:浮沈
亦作“ 浮沉 ”。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國語辭典》:出水  拼音:chū shuǐ
1.出於水面。唐。白居易 因夢得題公垂所寄蠟燭因寄公垂詩:「照梁初日光相似,出水新蓮豔不如。」
2.妓女脫籍從良。
《國語辭典》:水陸  拼音:shuǐ lù
1.水路與陸路。《文選。左思。蜀都賦》:「水陸所湊,兼六合而交會焉。」《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策分兵水陸並進,圍住吳城。」
2.水陸所產的食物。唐。白居易〈秦中吟。輕肥〉:「尊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三國演義》第八回:「允拜謝歸家,水陸畢陳,於前廳正中設座。」
3.水陸道場的簡稱。參見「水陸道場」條。《水滸傳》第四五回:「小僧已和眾僧,都在水陸堂上,從五更起來誦經,到如今未曾住歇。」《金瓶梅》第七回:「到二十六日,請十二位高僧念經,做水陸燒靈。」
《國語辭典》:水陸道場  拼音:shuǐ lù dào cháng
一種佛教法會。時間少則七天,多則四十九天,法會期間以誦經、設齋、禮佛、拜懺為主。以使六道眾生脫離苦海。水陸是概括六道眾生的生存環境,故稱為「水陸道場」。《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在墓前建起水陸道場三晝夜,以報大恩。」《紅樓夢》第一○一回:「做四十九天的水陸道場,保佑家口安寧,亡者昇天,生者獲福。」也稱為「水陸法會」、「水陸齋」。
《國語辭典》:洲渚  拼音:zhōu zhǔ
水中可以居住的地方,大的稱洲,小的稱渚。《文選。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辛勤風波事,款曲洲渚言,洲渚既淹時,風波子行遲。」也稱為「洲汀」、「洲沚」、「洲嶼」。
《漢語大詞典》:波心
水中央。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一塔屹於波心。”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也许是一片白云偶尔投影在大海的波心。”
分類:水中中央
《國語辭典》:水精  拼音:shuǐ jīng
1.水晶。唐。杜甫〈麗人行〉:「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宋。歐陽修〈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詞:「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2.水中的精靈、妖怪。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三。蜀志》:「外作石犀五頭,以厭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