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浮尘子(浮塵子)  拼音:fú chén zǐ
动物名。一种昆虫。形如小蝉,绿色或浓褐色,嘴如管状,常插入稻的茎叶中,吸收汁液,是农业的害虫。
《國語辭典》:瓢虫(瓢蟲)  拼音:piáo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瓢虫科。是一种体作半球形,背上有赤或黑色斑纹的甲虫,因体形像倒盖著的水瓢,故称为「瓢虫」。体长约六公釐,翅鞘为黄褐或黑褐等色,其中肉食性的瓢虫是专门捕食蚜虫和介壳虫的益虫,素食瓢虫则专门啃食植物的叶子。
《國語辭典》:前肢  拼音:qián zhī
昆虫或有四肢的脊椎动物,身体前面靠近头部的一对步行肢。
《國語辭典》:金铃子(金鈴子)  拼音:jīn líng zǐ
1.动物名。节肢动物昆虫纲直翅目。体色淡黄,形似蟋蟀而小,善于跳跃。栖息于山区草丛中。雄的前翅长,能互相摩擦而发出清越的声音。
2.楝树结的果实。呈椭圆形如小铃,故称为「金铃子」。也称为「楝实」。
《國語辭典》:叫哥哥  拼音:jiào gē ge
蝈蝈儿的别称。参见「蝈蝈儿」条。
《國語辭典》:诱虫灯(誘蟲燈)  拼音:yòu chóng dēng
利用昆虫趋光的习性设计杀灭虫的灯具。以可见光或紫外线作为诱虫趋近的光源,并在光源外的金属网上通电流,杀灭触网的昆虫。也称为「诱蛾灯」。
《漢語大詞典》:蜎飞蠕动(蜎飛蠕動)
虫豸之属飞翔或蠕蠕而行。借指能飞翔或爬行的昆虫。蜎,通“ 翾 ”。鬼谷子·揣:“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 清 谭嗣同 《以太说》:“及以显微镜窥之……一毛端,一水滴,知其有万亿京垓之微生物、微植物,或根著,或浮流,或蜎飞蠕动,跂行喙息。”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蜎飞蝡动,亦能有仁,故其意爱弘於长育,哀伤著於啁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形不虚立,秉气含精,虽久而腐朽,犹蜎蠕以化,芝菌以蒸。” 清 王韬 《〈华胥实录〉序》:“夫人处宇宙间,犹蜎蠕耳,其所歷之富贵声华,曾不能一瞬。”
《漢語大詞典》:蜎蜚
亦作“ 蜎飞 ”。 飞翔。借指能飞翔的昆虫。蜎,通“ 翾 ”。 汉 王充 论衡·齐世:“六畜长短,五穀大小,昆虫、草木、金石、珠玉、蜎蜚、蠕动……无有异者,此形不异也。”清史稿·乐志三:“嘉生蕃祉,泽及蜎飞。”
分類:飞翔昆虫
《漢語大詞典》:猿叶虫(猿葉蟲)
昆虫,有大猿叶虫和小猿叶虫两种。大猿叶虫长椭圆形,鞘翅上有不规则的粗点;小猿叶虫短椭圆形,鞘翅上有排列规则的细点。成虫和幼虫都吃蔬菜,是农业害虫。
《國語辭典》:益虫(益蟲)  拼音:yì chóng
捕食害虫,有益人类或农作物的虫类。如蜂、蝶、蜻蜓、椿象等。
《漢語大詞典》:蛹期
完全变态类的昆虫,在幼虫变化成蛹、蛹变为成虫以前的一段时期。
《漢語大詞典》:蛹化
完全变态类的昆虫在由幼虫老熟后变为不动的蛹期的过程。
《國語辭典》:油葫芦(油葫蘆)  拼音:yóu hú lú
1.动物名。一种节肢昆虫。昆虫纲直翅目。形似蟋蟀而大,黑褐色,有油光。
2.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为北曲套数中常用正曲之一。
《漢語大詞典》:闸喋(閘喋)
形容成群的鱼、水鸟、昆虫等吃东西的声音。 汉 王充 论衡·商虫:“藏宿麦之种,烈日乾暴,投于燥器,则虫不生。如不乾暴,闸喋之虫,生如云烟。”
《國語辭典》:完全变态(完全變態)  拼音:wán quán biàn tài
昆虫自卵子孵化为蛹,而后再变化为成虫的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如不经过蛹期,则称为「不完全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