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捕击(捕擊)
犹捕杀。汉书·游侠传·万章:“ 河平 中, 王尊 为 京兆 尹,捕击豪侠,杀 章 及箭 张回 、酒市 赵君都 、 贾子光 。”后汉书·王霸传:“璽书拜 霸 上谷 太守,领屯兵如故,捕击胡虏,无拘郡界。”
分類:捕杀
《漢語大詞典》:收夷
捕杀。汉书·淮南王刘安传:“后、太子诸所与谋皆收夷。” 颜师古 注:“夷,谓诛灭之。”
分類:捕杀
《漢語大詞典》:獠杀(獠殺)
捕杀;杀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昔 世祖 微时,过 江阳县 ,有一子。望气者言 江阳 有贵儿象, 王莽 求之而獠杀之。”
分類:捕杀杀害
《国语辞典》:出草  拼音:chū cǎo
旧日台湾原住民埋伏于草丛中,捕杀入侵者或猎取他族的人头,再将人头去皮肉,置于髑髅架上,称为「出草」。此一行为象徵自卫、勇敢,并具有宗教意义。
《漢語大詞典》:豺獭(豺獺)
豺祭和獭祭。初春,河水解冻,獭开始大肆捕杀鱼类;深秋,鸟兽长成,豺大量杀兽以备冬。古人因以附会其为捕猎前的祭祀,并且以此作为人类鱼猎季节的开始。礼记·王制:“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郑玄 注:“皆记时候也……此时鱼肥美,獭将食之,先以祭也。”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兽戮禽。”汉书·货殖传序:“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屮木未落,斧斤不入於山林;豺獭未祭,置网不布於壄泽;鹰隼未击,矰弋不施於徯隧。”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因豺獭以为节,疾非时之伤孕;解置而不网,明含气之命重矣。” 唐中宗 《拜南效制》:“豺獭有祭,下不隔於微品。牺牲毕陈,上以先於严配。” 宋 刘弇 《元符南郊大礼赋》:“登鱼奠兽,肇豺獭之知。”参见“ 豺祭 ”、“ 獭祭鱼 ”。
《漢語大詞典》:放生池
购买水族,畜养于池,禁止捕杀,其池称“放生池”。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太平公主 於京西市掘池,赎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谓之放生池。”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梁武帝 崇奉释氏,置放生池,谓之长命洲。” 清 金农 《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道禅师》诗之四:“恍在放生池上坐,抛残香饭听湖鐘。” 许地山 《商人妇》:“这妇人,我前天在 极乐寺 放生池边曾见过一次。”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放生池
《漢語大詞典》:麛卵
(1).幼鹿和鸟卵。泛指幼小的禽兽。礼记·曲礼下:“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 孔颖达 疏:“麛乃是鹿子之称,而凡兽子亦得通名也。” 南朝 梁 沈约 《均圣论》:“草木斩伐有时,麛卵不得妄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况乎四时之禁,毋伐麛卵;三驱之礼,不取顺从。”
(2).泛指捕杀生物。周礼·地官·迹人:“禁麛卵者与其毒矢射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鹅鸭:“此卵既非阴阳合生,虽伏亦不成雏;宜以供膳,幸无麛卵之咎也。”
《漢語大詞典》:禽狝
谓象禽兽一样加以捕杀。獮,杀。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至纷不可治,乃草薙而禽獮之,尽根株痛断乃止。” 元 王逢 《张武略》诗:“虎賁千百济虓猛,禽獮草薙收奇勋。” 邓中夏 《过洞庭》诗:“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禽狝歼除之,我行适我素。”
分類:禽兽捕杀
《漢語大詞典》:掩取
(1).乘其不意而夺取或捕捉。后汉书·酷吏传·黄昌:“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新唐书·冯宿传:“府大集,部曲輒与 文寿 偕来, 宿 掩取而榜杀之。”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侯袭莒》:“况以阴谋閟计,出其不意而掩取之乎?”
(2).尽取,全部捕杀。礼记·曲礼下“大夫不掩羣” 唐 孔颖达 疏:“大夫不掩羣者,羣谓禽兽共聚也。羣聚则多,不可掩取之。”
《國語辭典》:打猎(打獵)  拼音:dǎ liè
到郊野猎取禽兽。《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大奇,明日要出咸阳打猎,就请张果同去一看。」
《漢語大詞典》:采生(採生)
捕杀生人以祭神。旧时某些地区的一种凶残的迷信恶习。《元典章·刑部三·不道》:“土人每遇闰岁,纠合兇愚,潜伏草莽,採取生人,非理屠戮,彩画邪鬼,买觅师巫祭赛,名曰採生。”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 北京 刘老 者曾往 湖广 岳州 。其地往往有杀人者,谓之採生。遇每年闰月,人五六成羣,以长竹竿挑小筐篮,竿上有钩,用以钩人。凡逢人,採隻不採双,虽亲识遇之亦不能免。僧或妇人尤善。”
《国语辞典》:猎杀(猎杀)  拼音:liè shā
打猎捕杀。如:「猎杀稀有动物是违法的行为。」
《國語辭典》:诱虫灯(誘蟲燈)  拼音:yòu chóng dēng
利用昆虫趋光的习性设计杀灭虫的灯具。以可见光或紫外线作为诱虫趋近的光源,并在光源外的金属网上通电流,杀灭触网的昆虫。也称为「诱蛾灯」。
《漢語大詞典》:掩麛取犊(揜麛取犢)
捕杀幼兽。语出礼记·曲礼下:“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 孔颖达 疏:“麛乃是鹿子之称,而凡兽子亦得通名也。”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故曰:杀胎破卵,则凤皇不翔。揜麛取犊,则麒麟不至。”
分類:捕杀
《國語辭典》:象齿焚身(象齒焚身)  拼音:xiàng chǐ fén shēn
象因为牙有价值而遭到杀害。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比喻因财多而招来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