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气孔(氣孔)  拼音:qì kǒng
1.植物叶表面由保卫细胞围成的孔口,可供水蒸气及空气的进出。
2.昆虫类躯体侧面的呼吸器官。也称为「气门」。
3.建筑物或其他物体上,可供空气通过的孔。也称为「气眼」。
4.铸件内部的空洞。是由铸造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捲入空气所形成。也称为「气眼」。
《國語辭典》:虫子(蟲子)  拼音:chóng zi
1.昆虫的泛称。
2.依靠某事得利的人。
《國語辭典》:豆娘  拼音:dòu niáng
动物名。一种昆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体小色绿,形状像蜻蜓,比蜻蜓小,静止时两对翅直立在背上,常在水边或草地上飞翔,以吃小虫维生。也称为「豆娘子」。
《國語辭典》:鸣叫(鳴叫)  拼音:míng jiào
昆虫鸟兽发出的声音。如:「夜晚,走在田野,可以听到夜莺的鸣叫。」
《國語辭典》:甲虫(甲蟲)  拼音:jiǎ chóng
鞘翅目昆虫的统称。前翅革质化,静止时,左右翅在背上正中线合而为一,并可盖住膜质后翅和腹部。甲虫类约有二百科,分布广泛,除南北极外,栖息地遍布全球。
《漢語大詞典》:虻虫(蝱蟲)
昆虫名。飞虻。中医用以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蜚虻:“按 刘河间 云:蝱食血而治血,因其性而为用也。 成无己 云: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畜血用蝱虫,乃肝经血分药也。”
《國語辭典》:触角(觸角)  拼音:chù jiǎo
昆虫、节足或软体动物的感觉器官。生于头部两侧、复眼近旁的触角窝内,具有触觉、嗅觉、及听觉的机能,有丝状、鞭状、羽状等等。如虾、蟹的须,蜗牛、田螺头部上的软角。也称为「触须」。
《國語辭典》:灶马(灶馬)  拼音:zào mǎ
1.动物名。一种昆虫。体裸出,无翅,缺听觉。头小,触角呈丝状,甚长。背驼起,故俗称「灰骆驼」。后肢强大,善跳跃。常栖阴湿地,夜间多集灶旁,故称为「灶马」。也称为「灶鸡」。
2.绘印的灶神像。平时贴于灶上,至过年前,与祭品一同焚化。
《國語辭典》:五虫(五蟲)  拼音:wǔ chóng
古人对动物的分类。称人为「裸虫」,称兽为「毛虫」,称禽为「羽虫」,称鱼为「鳞虫」,称有壳的为「介虫」。《西游记》第一回:「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漢語大詞典》:吻角
(1).某些昆虫、软体动物的嘴和触角。常用来比喻虚名微利。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一日尊前,故谓 薛 曰:‘聊假二千緡,创立 鑑湖 别墅, 鄞 麾才罢,便当谢病,一扁舟钓於 越溪 ,岂能随蜗蝇竞吻角乎?’”
(2).特指嘴。 宋 王令 《梦蝗》诗:“梦蝗千万来我前,口似囁嚅色似寃。初时吻角犹唧嗾,终遂大论如人然。”
(3).口边;嘴角。 明 宋濂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腰围白玉金作銙,吻角左右分三髭。” 明 刘基 《题蟹》诗之二:“能令吻角流馋沫,莫向牕前咤老饕。”
《國語辭典》:掘阅(掘閱)  拼音:jué yuè
小虫化生,掘地而出。《诗经。曹风。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漢語大詞典》:细隙
小的间隙(如在叶脉之间,在某些甲壳的地衣中表面裂缝,组成器官或管的交织纤维之间,或者一种昆虫翅的翅脉之间)
《国语辞典》:尾毛  拼音:wěi máo
大多数昆虫的第十一腹节的附属肢。位于腹部末端,一对,形状多变化,机能为触觉、嗅觉。在若干雄虫交尾时可用来把持雌虫。
《漢語大詞典》:越冬
犹过冬。多用于植物、鱼类、昆虫之属。 浩然 《艳阳天》第十章:“畦里种的是越冬的菠菜、韭菜、羊角葱。”如:管好越冬作物;消灭越冬蚊蝇。
《國語辭典》:蟑螂  拼音:zhāng láng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头小下垂,身体扁平,有长丝状触角。脚粗有刺,后翅呈薄膜状,折叠藏在前翅下。尾部有二条具感觉作用的尾毛。繁殖迅速,食害衣物、食品,是家居大害虫。也称为「蜚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