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东厨(東廚)
(1).厨房。古制,厨房在正房之东,故称。 三国 魏 曹植 《当来日大难》诗:“日苦短,乐有餘,乃置玉樽办东厨。” 唐 顾况 《归阳萧寺有丁行者况归命稽首作诗》:“萧寺百餘僧,东厨正扬烟。” 宋 陆游 《送张叔潜编修造朝》诗之二:“东厨羊美聊堪饱,北面铃稀莫强愁。”
(2).指灶神。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祭东厨,香烟初烬;绕南街,松火如燐。”
(3). 成都 大圣慈寺 三学院 的旧名。 宋 黄休复 益州名画录:“ 三学院 旧名 东厨 ,院门两畔画东北二方天王两堵。”三学,佛教语。指戒学,定学,慧学。
《漢語大詞典》:望江楼(望江樓)
古迹名。为 唐 薛涛 流寓 成都 时的故居,在 成都市 东 锦江 南岸,已辟为 望江楼公园 。有 崇丽阁 、 濯锦楼 、 吟诗楼 、 薛涛井 等胜景,附近有 薛涛 墓。
《漢語大詞典》:锦亭(錦亭)
指 成都 锦江亭 。 唐 杜甫 《古柏行》之二:“忆昨路绕 锦亭 东, 先主 、 武侯 同閟宫。”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 严武 有《寄题杜二锦江野亭》诗,故曰 锦亭 。” 杨伦 笺注:“即 成都 锦江亭 。”
《漢語大詞典》:笮桥(笮橋)
(1).用竹索编织而成的架空吊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县,即 汶山郡 治, 刘备 所置也。渡江有笮桥。” 杜甫 《桔柏渡》“连笮动嫋娜” 清 仇兆鳌 注:“《梁益记》:‘笮桥,连竹索为之,亦名绳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万山丛矗,中遶汹溪,皮船笮桥,曲折一綫。”
(2).桥名。又名 夷里桥 。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南。因桥用竹索编成,故名。相传 晋 永和 四年 桓温 伐 蜀 ,战败 蜀 主 李势 于此。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西南两江有七桥﹞城南曰 江桥 ;南渡流曰 万里桥 ;西上曰 夷里桥 ,亦曰 笮桥 。桥又从冲治,桥西北折曰 长昇桥 ; 郫江 上西有 永平桥 。”
《国语辞典》:大蜀  拼音:dà shǔ
北宋初年,川陕地区平民起义,领袖李顺在成都所建政权的称号(西元949~950)。
《漢語大詞典》:题桥柱(題橋柱)
汉 司马相如 初离 蜀 赴 长安 ,曾于 成都 城北 昇仙桥 题句于桥柱,自述致身通显之志,曰:“不乘赤车駟马,不过汝下也!”事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七三、艺文类聚卷六三引此,桥名作“升迁”。后以“题桥柱”比喻对功名有所抱负。 清 赵翼 《芸浦中丞复奉命来抚江南以诗即赠》:“似偿少日题桥柱,惜未炎天啖荔芰。”亦省作“ 题桥 ”、“ 题柱 ”。 唐 苏颋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岁题处作》:“岁年书有记,非为学题桥。” 宋 苏轼 《复改科赋》:“虽负凌云之志,未酬题柱之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得意也当时题柱,正酬了今生夫妇。”
《漢語大詞典》:暑雪
堂名。在 四川省 成都 武担山 。古为 蜀 中一名胜。 宋 陆游 《远游》诗:“月明登 暑雪 ,木落过 秋风 。”自注:“ 成都 武担山 暑雪堂 , 归州 巴东县 江 上 秋风亭 ,皆絶景。” 明 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成都府三》:“ 武担山 今在藩司门右……昔有 咒土寺 东西二臺,西臺有 暑雪轩 诸胜。”
《國語辭典》:女校书(女校書)  拼音:nǚ jiào shū
唐代名妓薛涛能诗文,诗人赠诗称「女校书」。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因此用以称有文才的妓女。清。全祖望〈钱尚书牧斋手迹跋〉:「黄忠烈公见诸弟子有与女校书诗者,辄戒之。」后也用以称有才华能诗文的妇女。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出:「怎念遍的孔子诗书,但略识周公礼数。不枉了银娘玉姐只做个纺砖儿,谢女班姬女校书。」
《漢語大詞典》:静众(静衆)
寺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
《漢語大詞典》:青羊宫
道教观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 唐 代始建, 清 初重建。有铜制青羊、铁铸瓶等古物和 八角亭 、 青羊桥 等古迹。每年农历二月间有花会,为 成都 游览胜地。 宋 陆游 《梅花》诗:“ 青羊宫 前 锦江 路,曾为梅花醉十年。” 清 厉鹗 《小圃手植红梅始花赏以长句》:“ 青羊宫 路絳霄春,入骨阳和信息真。”亦省作“ 青羊 ”。 宋 陆游 《记梦》:“梦到 青羊 看修竹,道人告我丹将熟。”自注:“ 青羊宫 在 成都 南门外浣花道中。”
《國語辭典》:蜀绣(蜀繡)  拼音:shǔ xiù
四川省所出产的刺绣品总称,以成都为中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刺绣品,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运用独特的绣技,绣制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等。针法有晕针、切针、拉针等百馀种,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漢語大詞典》:升仙桥(昇仙橋)
桥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北。因 汉 司马相如 过此题字励志而著名。相传为 秦 李冰 所建。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城北十里有 昇仙桥 ,有 送客观 。 司马相如 初入 长安 ,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駟马,不过汝下也。’” 唐 岑参 《昇仙桥》:“及乘駟马车,却从桥上归。”按,一本作“ 昇迁桥 ”。或谓“迁”形近“僊”,转讹为“仙”。参阅 陈铁民 侯忠义 《岑参集校注》
《漢語大詞典》:白帝仓(白帝倉)
古粮仓名。在 蜀郡 成都 城郭外。后汉书·公孙述传:“ 成都 郭外有 秦 时旧仓, 述 改名 白帝仓 。” 李贤 注:“ 述 以色尚白,故改之。” 清 吴伟业 《饭石峰》诗:“莫救黔黎饿,谁开 白帝仓 。”
《漢語大詞典》:岷邛
古代泛指 四川省 成都 地区。 岷 ,指 岷(汶) 山郡 ; 邛 ,指 临邛 。晋书·文苑传·左思:“﹝ 左思 ﹞復欲赋三都,会妹 芬 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 张载 访 岷 邛 之事。”
《漢語大詞典》:新民报
①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先后出南京、重庆、成都、上海、北平(今北京)等版,有八个日、晚刊。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设于南京,罗承烈任总主笔,赵超构任副总主笔。因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被迫停刊。建国后,上海《新民报晚刊》继续出版,1958年起改名《新民晚报》。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伪政权机关报。1938年1月创刊于北平,1944年4月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