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重修  拼音:chóng xiū
1.再度修理。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2.重新编修。《宋史。卷三一。高宗本纪八》:「二月癸巳,命史馆重修徽宗大观以前实录。」
3.今大专院校凡学期成绩未达及格标准者,必须再修读,称为「重修」。
《國語辭典》:上第  拼音:shàng dì
1.最高等级或最优异的品质。《后汉书。卷三四。梁统列传》:「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唐。李华〈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关外诸侯,公为上第,由是分掌选署,仕进之族知劝焉。」也作「上等」。
2.考试成绩最优的等第。《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试儒生四十馀人,上第赐位郎中。」唐。许尧佐《柳氏传》:「明年,礼部侍郎杨度擢翊上第,屏居间岁。」
《漢語大詞典》:进士第(進士第)
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词学科目:“任子中选者,赐进士第。”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异闻三:“未几,侍郎之子登进士第,至今衣冠不絶。” 明 高启 《胡应炎传》:“ 咸淳 中, 应炎 登进士第,授 溧水 尉,未赴。”
《漢語大詞典》:高弟
(1).才优而品第高。史记·礼书:“自 子夏 ,门人之高弟也。” 司马贞 索隐:“言 子夏 是 孔子 门人之中高弟者,谓才优而品第高也。”
(2).谓门弟子之成绩优良者。 宋 沈辽 《彭城太尉诗序》:“余昔过道场,见 正公 , 正 乃 臻公 之高弟,而法师之曾孙也。”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偶然有些困倦,便把书丢过一边,也学那圣门高弟隐几而卧。”
(3).同“ 高第 ”。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 者 鲁 博士也。以高弟为 鲁 相。”汉书·陈万年传:“ 陈万年 字 幼公 , 沛郡 相 人也。为郡吏,察举,至县令,迁 广陵 太守,以高弟入为右扶风,迁太僕。”
《國語辭典》:记录(記錄)  拼音:jì lù
1.记于书册。汉。王充《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录。」《三国演义》第一○○回:「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也作「纪录」、「记载」。
2.记于书册的资料。如:「把事情的过程做成记录。」也作「纪录」、「记载」。
3.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他期待在明天的运动场上,打破全国撑竿跳记录。」也作「纪录」。
4.记录的人。如:「下次的会议就由你当记录。」
《國語辭典》:功效  拼音:gōng xiào
功用、效能。《汉书。卷八三。薛宣传》:「功效卓尔,自左内史初置以来未尝有也。」《红楼梦》第六二回:「你瞧你们那边这几日,七事八事,竟没有我们这边的人,可知是这门关的有功效了。」
《國語辭典》:政绩(政績)  拼音:zhèng jī
官吏治理政务的绩效。《晋书。卷三。武帝纪》:「以京兆太守刘霄、阳平太守梁柳有政绩,各赐谷千斛。」《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漢語大詞典》:课最(課最)
(1).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汉书·儿宽传:“输租繦属不絶,课更以最。”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课上上曰最。”晋书·贺循传:“刺史 嵇喜 举秀才,除 阳羡 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宋 刘攽 《方仕致仕》诗:“息交便尔宾客絶,省事何説课最为。”
(2).泛指成绩上等。 章炳麟 《刘永图传》:“﹝ 刘永图 ﹞以事归,宿留 上海 中国公学,习理化,卒业课最。”
《漢語大詞典》:治状(治狀)
施政的成绩。汉书·王尊传:“﹝ 郑宽中 ﹞举奏 尊 治状,迁为 东平 相。”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籍没奸党:“﹝ 李鑑 ﹞为吾邑令,治状不知云何。”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郡吏当用士人》:“故治状之显著者,常必由之。”
分類:施政成绩
《國語辭典》:前茅  拼音:qián máo
1.称军中的斥候。古代斥候以茅为旌识,看到前方的敌人,则举茅以报告在后面的军队戒备。《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2.考试成绩优良,排名在前面的。如:「他成绩名列前茅,经常担任班上小老师的职务。」《聊斋志异。卷五。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望。」
《漢語大詞典》:底绩(底績)
谓获得成功;取得成绩。书·禹贡:“ 覃怀 底绩,至于 衡 漳 。”底,一本作“ 厎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 太冲 安仁 ,策勋於鸿规; 士衡 子安 ,底绩於流制。” 清 赵翼 《谒云岩公赋呈》诗:“去年见公 淮阴城 ,公方底绩河隄平。”
《漢語大詞典》:卷首
(1).书刊的前面部分。 明 毛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跋》:“兹集卷首载《汴梁杂事》,下卷又载《汴京宫殿》,可补 周美成 、 李元叔 二赋之闕。” 叶德辉 《书林清话·古今藏书家纪板本》:“国初 季振宜 《季沧苇书目》、 钱曾 《述古堂藏书目》,卷首均别为 宋 板书目。” 曹聚仁 《我与我的世界·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卷首饰有‘古稀天子之宝’和‘乾隆御览之宝’的朱印。”
(2).首卷,成绩最优的第一份考卷。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殿试策:“上疑首卷有私,於二甲卷首,得 罗万化 ,置於第一。”
《國語辭典》:会课(會課)  拼音:huì kè
1.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唐。颜师古。注:「如今之考第高下。」
2.古代士子集社研习文业。宋。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尝与予及亡弟揆中、由义会课,每旬作杂文一篇、四六表启一篇、古律诗一篇。」
《國語辭典》:纪录(紀錄)  拼音:jì lù
1.记于书册的资料。如:「会议纪录」。《魏书。卷一。序纪》:「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也作「记录」、「记载」。
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他的体重终于打破世界金氏纪录。」也作「记录」。
3.记于书册。如:「他把每天的生活情形纪录在日记上。」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迪斯用来,颇可纪录,虽一精思,议而复误,故撰古训。」也作「记录」、「记载」。
4.做纪录的人。如:「下次的会议就由你当纪录。」也作「记录」。
《漢語大詞典》:治声(治聲)
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声誉。后汉书·王堂传:“﹝ 王堂 ﹞曾孙 商 , 益州 牧 刘焉 以为 蜀郡 太守,有治声。”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元略 ﹞为政清肃,甚有治声。” 清 姚鼐 《建昌新城陈母杨太夫人墓志铭》:“夫以儒兴,子有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