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罪(無罪)
亦作“ 无辠 ”。
(1).没有罪过;没有犯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公知其( 叔孙 )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吕氏春秋·听言:“攻无辠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阳城 闻而起曰:‘吾諫官也,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人,而信用姦臣。’”《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周瑜 唤出 蔡和 ,令军士缚倒。 和 叫‘无罪’。”
(2).指没有犯罪的人。史记·蒙恬列传:“用道治者,不杀无罪。”
(3).不予论罪。史记·春申君列传:“太子立,必用 歇 ( 黄歇 ),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 楚 。”
《漢語大詞典》:无辜(無辜)
(1).没有罪。《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僕。” 朱熹 集注:“与此无罪之民,将俱被囚虏而同为臣僕。”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春秋皆承告而书,曾无变革,是则无辜者反加以罪,有罪者得隐其辜,求诸劝戒,其义安在?”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争柰我夫主无辜受禁,眼睁睁不得脱难。” 孔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五章:“自卫团团部已经扣押了几个‘可疑的’,无辜的乡民。”
(2).无罪的人。书·多方:“开释无辜,亦克用劝。”史记·礼书:“ 紂 剖 比干 ,囚 箕子 ,为炮格,刑杀无辜。” 唐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诗:“不忍杀无辜,所以分白黑。”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我告 大山 的罪名,是煽惑乡愚,暴杀无辜。”
(3).俗谓小儿羸病。 宋 苏轼 《与朱鄂州书》:“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六畜犹尔,而况於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可谓无辜矣。” 明 胡侍 《真珠船·摹姑》:“韵会云:‘摹姑,小儿羸病。’今云无辜,声之讹也。”
《漢語大詞典》:有罪
(1).有犯法的行为。亦指有犯法行为的人。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国语·晋语七:“臣闻 絳 之志,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其将来辞。”汉书·宣帝纪:“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 唐 虞 犹不能化天下。”
(2).有过错。 古华 《芙蓉镇》第一章五:“ 桂桂 心里好反悔,把自己的女人惹哭了,有罪。”
(3).表示失敬陪礼之辞。《快心编二集》第九回:“昨日有罪极了,又累 白老爹 走了两遭,叫老婢置身无地。”
《漢語大詞典》:无咎(無咎)
没有祸殃;没有罪过。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子必来,我受,其无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邹阳 之説 吴梁 ,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清史稿·后妃传·太祖继妃富察氏:“今我顺天命,安疆土。彼纠九国以虐无咎之人,天不佑也。”
(1).无灾祸;无过失。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孔颖达 疏:“谓既能如此戒慎,则无罪咎。”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宣缪姜:“终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
(2).谓过由自取,无所怨咎。易·节:“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孔颖达 疏:“哀嗟自己所致,无所怨咎,故曰无咎也。”
《漢語大詞典》:罪过(罪過)
(1).罪行;过失。周礼·秋官·大司寇:“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於法,而害於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史记·蒙恬列传:“﹝ 赵高 ﹞日夜毁恶 蒙氏 ,求其罪过,举劾之。”《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里是帝輦之下,不比边庭上面,若有罪过,只消解去 临安府 施行。”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你一定两面受责备罢。请你不要认为这是我的罪过。”按, 清 翟灏 通俗编·政治云:“罪过字以大小别,不以公私别,后人例以公犯为罪,私居违碍,则兼称罪过。”
(2).责罚;责备。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则有丈夫休媳妇,那里有个大媳妇休小媳妇。倘或衙门中告下来,我倒吃罪过。”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老拙两个薄薄罪过他两句言语,不想女儿性重,顿然悒怏,不喫饭食,数日而死。”
(3).谦词。表示愧不敢当,受之有罪。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於 魏 ,无功於 赵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孟秉 以甲骑迎 化及 , 化及 战栗不能言,人有来謁之者,但俛首据鞍称罪过。” 胡三省 注:“罪过,今世俗谦谢之辞。”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这真是太罪过了,叫老太太来服侍我。”
(4).幸亏;多谢。 唐 王建 《山中惜花》诗:“忽看花渐稀,罪过酒醒迟。” 宋 杨万里 《听蝉》诗:“罪过渠儂商略秋,从朝至暮不曾休。”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开学堂后,也有一年之上。也罪过那街上人家,都把孩儿们来与他教训,颇自有些趲足。”
(5).可怜。
《漢語大詞典》:罪人
(1).有罪的人。书·汤诰:“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史记·高祖本纪:“正月,虏 雍王 弟 章平 。大赦罪人。” 唐 韩愈 《女挐圹铭》:“ 愈 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你孤身一人,以致险遭不测,你想倘然果遭不测,不但你成了罪人,连我也是个罪人了。”
(2).归罪于人。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悖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
《漢語大詞典》:株连(株連)
亦作“ 株联 ”。 谓一人有罪而牵连多人;连累。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 勣 浮险,欲助 林甫 ,乃上 有隣 变事,捕送詔狱赐死。逮引 裴敦復 、 李邕 等,皆 林甫 忌恶者,株连杀之。”新唐书·怀懿太子凑传:“﹝ 王守澄 ﹞又以王贤,有中外望,因欲株联大臣族夷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今这奴才,死不肯招,若必求其人,他又要信口诬害,反生株连。” 鲁迅 《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我本没有去‘混斗’,倒是株连了我。”
《漢語大詞典》:待放
古谓人臣有罪辞职等待放逐。《公羊传·宣公元年》:“古者,大夫已去,三年待放。” 何休 注:“古者刑不上大夫……刑之则恐误刑贤者。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属,故有罪放之而已。所以尊贤者之类也。三年者,古者疑狱,三年而后断。” 汉 王逸 楚辞·东方朔〈七谏〉序:“古者,人臣三諫不从,退而待放。”魏书·慕容契传:“ 高祖 曰:‘古有待放之臣,亦有离俗之士,卿等自审不胜贪心者,听辞位归第。’”
《漢語大詞典》:请室(請室)
清洗罪过之室。请,通“ 清 ”。即囚禁有罪官吏的牢狱。汉书·贾谊传:“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辠耳。”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音絜清。 胡公 《汉官》车驾出有请室令在前先驱,此官有别狱也。” 王先谦 补注:“ 卢文弨 云:如 苏 言,则汉书请室亦有作清室者。建本新书此文正作清室,知 苏 言非谬矣。”一说为请罪之室。见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说。 唐 陈子昂 《宴胡楚真禁所》诗:“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五:“时盖因士论沸腾,有‘老姜全无辣气,小李大有甜头’之謡,风闻於上,以致被逮, 姜 竟卒於请室。”
《漢語大詞典》:槁砧
槀,通“ 稾 ”。古代处死刑,有罪者席稾伏于椹(砧板)上,以鈇斩之。鈇与“夫”同音,后因以“槀砧”为妇女称丈夫的隐语。 唐 权德舆 《玉台体》诗之十一:“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槀砧归。” 宋 唐庚 《自笑》诗:“儿馁嗔郎罢,妻寒望槀砧。”一本作“ 稾砧 ”。参阅 明 周祈 名义考·人部
《漢語大詞典》:伐罪
讨伐有罪者。左传·哀公二十三年:“以辞伐罪足矣,何必卜。” 晋 潘岳 《西征赋》:“当 光武 之蒙尘,致王诛于 赤眉 , 异 奉辞伐罪。” 唐 韩愈 《猫相乳》:“ 北平王 牧人以康,伐罪以平。”
分類:讨伐有罪
《漢語大詞典》:冤枉
(1).无辜的人被诬指为有罪,无过错的人受到指责。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郡县既加冤枉,州司不治,令破家活,远诣公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叩头流血,申诉冤枉。”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务尽心於折狱,庶无冤枉失职之嗟。”
(2).指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平日间冤枉他一言半字,便要赌神罚咒,那个肯重迭还价?”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八:“谁磨洋工?你别冤枉好人。”
(3).不值得;吃亏。 茅盾 《小巫》:“想想花了三百大洋弄来的这个‘菱姐’,好象也不过如此,并没比镇上半开门的 李二姐 好多少,这钱真花得有点冤枉。” 巴金 《家》二五:“我们去年花了不少的功夫好容易把《宝岛》练熟了,现在连上台的机会也没有,真是冤枉。”
(4).形容不当得而得。 田汉 《梅雨》:“他的爸爸跟军阀勾结,发了好一笔冤枉财。”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铁道部、工程局都是吃冤枉的,他们会作决定,叫他们来干吧!”
《漢語大詞典》:示众(示衆)
(1).显示于众人之前。左传·昭公十三年:“ 叔向 曰:‘诸侯有间矣,不可以不示众。’” 杨伯峻 注:“上文云:‘示威于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人餉 魏武 一桮酪。 魏武 噉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 杨脩 , 脩 便噉,曰:‘公教一人噉一口也,復何疑!’”
(2).当众惩罚有罪者以示儆戒。汉书·广川王刘去传:“其十五人在赦前大恶仍重,当伏显戮以示众。”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己亥山水大灾:“﹝驾至 赵州 临洺镇 ,二处行宫火发。﹞知府 王聘 等送都护军门、御押驾前导示众,亦可谓异变矣。” 巴金 《创作回忆录》七:“在一九三八年春节前后,敌人和汉奸暗杀 上海 爱国人士,甚至悬头示众。”
(3).告知大众。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语录:“﹝ 慈明禪师 ﹞示众云:‘上来也步步登高,下去也通身无碍。’”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 李存勗 ﹞即召 冯道 令草词以示众。” 宋 苏辙 《书〈传灯录〉后》:“有时示众道:‘塞却你眼,教你覷不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因袖出一牋,则五言古诗一章也,命其子朗诵以示众。”
《漢語大詞典》:纪录(紀録)
(1).纪,通“ 记 ”。记录,用文字记载。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纪録。”魏书·序纪:“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録焉。”新唐书·儒学传上·朱子奢:“帝尝詔:‘起居纪録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 汉 兴,大中大夫 陆贾 纪録时功,作《楚汉春秋》。”
(2).纪,通“ 记 ”。记载事情的文字。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自虽二帝三王之盛,若不存纪録,则名氏年代,不闻於兹,功德事业,无可称道焉。” 宋 曾巩 《请访问高骊世次》:“或来使未能尽对,即諭以候归本国,讨寻纪録,因向后别使人附来。” 沈从文 《〈沈从文散文选〉题记》:“至于我这两本习作,能看做探路打前站的哨兵纪录,对家乡同好起点参考作用,就足够了。”
(3).纪,通“ 记 ”。指做记录的人。
(4).纪,通“ 记 ”。官吏有功绩或犯有罪过,记录在案,以为其后升迁、黜罚之依据。旧唐书·突厥传上·默啜:“功合纪録,以劝戎行。” 明 唐寅 《与文徵明书》:“为国家出死命,使功劳可以纪録。”《明律·名例律·职官有犯》:“其犯应该笞决、罚俸、收赎、纪録者,不在奏请之限。”又 清 制,官吏有功绩者,议叙之法,一曰纪录,二曰加级。纪录计以次,有纪录一次、二次、三次之别,级一当纪录四次。
(5).纪,通“ 记 ”。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他竟然创造了打死五个敌人的最高纪录。” 秦牧 《长街灯语·中国的书龙》:“这些年来, 美国 和 日本 的最畅销的文学书,都已经达到了八百万册以上的纪录。”
《漢語大詞典》:冤屈
(1).郁悒;委曲。《楚辞·九章·怀沙》:“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史记·屈原列传作“俛詘”。 曹禺 《雷雨》第三幕:“哼,我一肚子的冤屈,一肚子的火,我没个够!”
(2).冤枉,无罪而被诬为有罪。 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我几曾杀人来,是好冤屈也。”
(3).指加人以恶名或罪名。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奚大瘤:“妮子莫冤屈人,渠昨已觅死空林中,何有紈袴习气!”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 振山 !谁也没准备冤屈你嘛。”
(4).指冤狱,冤案。南史·陈宣帝纪:“乙巳,分遣大使巡州郡,省冤屈。”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自古至今多少冤屈,谁与辨雪!” 巴金 《真话集·怀念满涛同志》:“这追悼会也就是平反会,死者的冤屈终于得到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