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业田(业田)  拼音:yè tián
佛教用语。指人今生的善恶行为能生来世苦乐之果,譬如田园能生好与坏的果实。唐。实叉难陀《广佛华严经》卷三九:「六趣受生各差别,业田爱润无明覆。」
《漢語大詞典》:内奰
《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 。” 毛 传:“奰,怒也。”言 商纣 的恶行激起国内百姓的怨怒。后引申指内乱。隋书·高祖纪上:“惧罪畏威,动而内奰。”宋书·沈攸之传:“去昔 桂阳 奇兵焱起,京师内奰,宗庙阽危。”陈书·儒林传·沈不害:“戎狄外侵,姦回内奰。”
《國語辭典》:阴恶(陰惡)  拼音:yīn è
1.不被人知道的恶事。汉。王充《论衡。祸虚》:「韩非、公子卬有阴恶伏罪,人不闻见,天独知之。」
2.阴险且恶毒。《新唐书。卷一八四。路岩传》:「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漢語大詞典》:惩沮(懲沮)
为阻止恶行而责罚之。新唐书·柳浑传:“左丞 田季羔 从子 伯彊 请卖私第募兵助讨 吐蕃 , 浑 曰:‘……讨贼自有国计,岂容不肖子毁门构,徼一时倖,损风教哉!请薄责以示惩沮!’”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至於告老之人,虽已谢事,亦宜少示惩沮。”
《漢語大詞典》:五奸(五姦)
五种邪恶行为。韩非子·说疑:“人臣有五姦,而主不知也。为人臣者,有侈用财贷赂,以取誉者;有务庆赏赐予,以移众者;有务朋党,狥智尊士,以擅逞者;有务解免赦罪狱,以事威者;有务奉下直曲,怪言伟服瑰称,以眩民耳目者。此五者,明君之所疑也。”隋书·天文志中:“五姦争作,暴骨积骸。”
分類:邪恶恶行
《漢語大詞典》:讥恶(譏惡)
(1).谓讥责丑恶的事物。 汉 张衡 《陈事疏》:“褒美讥恶,有心皆同。”
(2).喜好讥刺的恶行。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二·彦琮》:“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其备一也。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其备二也。”
《漢語大詞典》:领恶(領惡)
谓去除恶行恶事。礼记·仲尼燕居:“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 郑玄 注:“领,犹治也。” 孔颖达 疏:“治去恶事而留全善事。” 陈澔 集说引 刘氏 曰:“领恶犹克己也。视听言动,非礼则勿。所以克去己私之恶,而全天理之善也。”《孔子家语·论礼》:“敢问礼也,领恶而全好者与?”
《漢語大詞典》:隐秽(隱穢)
人所不知的恶行。南史·到洽传:“寻迁御史中丞,号为劲直。少与 刘孝绰 善,下车便以名教隐秽,首弹之。”
《漢語大詞典》:文奸济恶(文姦濟惡)
掩饰奸诈,助长恶行。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均是儒也,而有君子小人之辨,盖其心术不谨,趋向一差,则要利盗名,文姦济恶,皆学之力也。”
《漢語大詞典》:以恶报恶(以惡報惡)
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穀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 范宁 注:“前十八年, 宋 伐 齐 之丧,是恶也;今 齐 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他不主张以恶报恶的,他的意思是皇帝叫我们去当兵,我们不去当兵。”
分類:恶行回报
《漢語大詞典》:业海风(業海風)
业海之风。比喻世间种种罪恶行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家住蕊珠宫,恨无端业海风,把人轻向烟花送。”
《国语辞典》:去邪从正(去邪从正)  拼音:qù xié cóng zhèng
舍弃恶行,归从正道。《晋书。卷五十二。华谭传》:「今诚风教大同,四海无虞,人皆感化,去邪从正。」也作「弃邪归正」。
《国语辞典》:杀人放火(杀人放火)  拼音:shā rén fàng huǒ
无法无天,凶狠残暴的恶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为那色事上专要性命相搏,杀人放火的事来了。」《说岳全传》第五五回:「他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适杨元帅收伏在麾下。」
《漢語大詞典》:逢恶导非(逢惡導非)
谓逢迎坏人,助长恶行。明史·张文明传:“且言 江彬 逢恶导非,亟宜行诛,朝臣匡救无闻,亦当罚治。”
《漢語大詞典》:功过状(功過狀)
古代记录文武官员功过、善恶行能的文书。新唐书·百官志一:“亲王及中书、门下、京官三品以上,都督、刺史、都护、节度、观察使,则奏功过状,以覈考行之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