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口分  拼音:kǒu fēn
1.按人口分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句下汉。何休。解诂:「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
2.按人口而分授的田。参见「口分田」条。《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3.分内应得的粮食。宋。杨万里 花果诗:「蜂蝶行粮猿鹤饭,一生口分两无争。」
《國語辭典》:口分田  拼音:kǒu fēn tián
唐代按人口授田,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百亩;老及笃疾、废疾者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馀为口分田。见《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也称为「口分」。
《漢語大詞典》:无上道(無上道)
佛教语。指如来所得之道,更无过上,故名。《法华经·方便品》:“正直捨方便,但説无上道。” 唐 刘禹锡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睽间因以戏之》诗:“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 宋 苏轼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修无上道难,造种种福业易。”《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内中有一个御史 左宗郢 便问道:‘唸佛得悟道否?’ 莲池 道:‘怎么得不悟?反问问自性,性成无上道。’”
《漢語大詞典》:兆祥
(1).预示吉利。史记·孝武本纪:“神灵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 泰畤坛 以明应。”
(2).谓卜占所得之预兆。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论:“ 田乞 及 常 所以比犯二君,专 齐国 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
《漢語大詞典》:登来(登來)
犹得来,得之。《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 何休 注:“登,读言得。得来之者, 齐 人语也。 齐 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孔广森 通义:“登来之者,犹言得之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诸经:“《公》《穀》则……来曰登来。”
《漢語大詞典》:耳受
犹耳闻。谓得之传闻的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谈説製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 宋 苏轼 《〈范文正公文集〉序》:“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倖其或成者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余所到必有日记,因 师丹 之老而善忘也。其耳受佳句,亦随记带归。”
《漢語大詞典》:龟言(龜言)
(1).古人以为龟为四灵之一。传说千岁之龟能作人言,故古代小说笔记中常有龟言的传述。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吴 孙权 时, 永康县 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龟便言曰:‘游不量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担出欲上 吴王 ……既至 建业 , 权 命煑之,焚柴万车,语犹如故。 诸葛恪 曰:‘燃以老桑树,乃熟。’献者乃説龟树共言。 权 使人伐桑树煑之,龟乃立烂。” 北周 庾信 《小园赋》:“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季之雪。” 倪璠 注:“‘龟言此地之寒’者,此己时在 西魏 ,如客龟也。”太平御览卷五五九引 南朝 宋 郑缉之 《东阳记》:“ 独公山 有古冢临溪,其塼文曰:‘筮言吉,龟言凶。’”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东都 丰都 市在 长寿 市之东北。初筑市垣,掘得古冢……得铭云:‘筮道居朝,龟言近市,五百年间,於斯见矣。’当时达者参验,是 魏 黄初 二年所葬也。” 清 姚鼐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弟子所悼,营是幽宫;龟言既从,以安厥终。”
(2).龟卜所得之兆。
《國語辭典》:摇摆(搖擺)  拼音:yáo bǎi
1.摇荡、摆动。宋。王令〈八桧图〉诗:「宜乎今古惑昧者,摇摆舌吻归之仙。」元。邓玉宾〈村里迓古。包藏著一团儿和气套。么篇〉:「抵多少对舞霓裳按六么,掼摇摆会躯劳。」
2.走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铁生既娶了美妾,巴不得领了他各处去摇摆,每到之处,见了的无不啧啧称赏。」
《漢語大詞典》:正罪
(1).真正的罪行或罪犯。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故一人伏正罪,而万家蒙乎福者,圣主行之不疑。”后汉书·霍谞传:“是为刑宥正罪,戮加诬侵也。”
(2).定罪;治罪。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按臣笞将领:“ 熊 即於马上褫 佟 下,就地綑打一百收监,随亦奏闻正罪。”《东周列国志》第六回:“ 陈侯 即欲将 吁厚 行戮正罪。”
(3).应得之罪。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世名 已别过母妻,特来就死,惟求速赐正罪。”
《漢語大詞典》:酒利
官家专卖酒类所得之税利。汉书·王莽传中:“牺和置酒士,郡一人,乘传督酒利。” 宋 曾巩 《边将》诗:“ 靡笄 之旁郡城下,酒利商租若山积。”
《漢語大詞典》:灰酒
酒初熟时,下石灰水少许,使之澄清,所得之清酒称“灰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唐 人喜赤酒、甜酒、灰酒,皆不可解…… 陆鲁望 云:‘酒滴灰香似去年。’”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甜酒灰酒:“予则以为灰酒甚不堪人,亦未然也…… 陆 饮灰酒,或亦性之使然耶!” 明 唐寅 《和沈石田落花》之二九:“难将灰酒懽新爱,只有书囊报可怜。”
《漢語大詞典》:绝典
1.最佳之典故。 晋 陆云 《与平原书》:“ 云 再拜,省诸赋皆有高言絶典,不可復言。”
2.极为难得之大典。新唐书·张九龄传:“今登封(封 泰山 )告成,千载之絶典,而清流隔於殊恩,胥吏乃滥章韍,恐制出,四方失望。”
《漢語大詞典》:狱货(獄貨)
指狱吏受贿所得之物。书·吕刑:“狱货非寳,惟府辜功,报以庶尤。” 孔颖达 疏:“治狱受货,非家寳也。”
《漢語大詞典》:恒分(恆分)
亦作“恒分”。 常分,应得之分。晋书·邵续传:“衅鼓之刑,囚之恒分,但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漢語大詞典》:灰汁
植物灰浸泡过滤后所得之汁。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呈碱性,可供洗濯用。海内十洲记·炎洲:“国人衣服垢污,以灰汁浣之,终无洁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庐陵郡 ﹞南城中有井,其水色半清半黄,黄者如灰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赤白檉出 凉州 ,大者为炭,入以灰汁,可以煮铜为银。”
《漢語大詞典》:封禄
古代受封爵者所得之俸禄。战国策·楚策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 汉 焦赣 《易林·观之恒》:“春草荣华,长女宜夫,受福多年,世有封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