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决发(決發)
亦作“决发”。 判断处理。 宋 范仲淹 《段君墓表》:“临事无大小,无难易,决发如流。”
分類:判断
《漢語大詞典》:貌定
谓根据外貌判断人的才德。 唐 韩愈 《答杨子书》:“比於东都,略见颜色,未得接言语,心固已相奇,但不敢果於貌定。”
《漢語大詞典》:断敌(斷敵)
料敌。判断敌情。
分類:判断敌情
《漢語大詞典》:主鉴(主鑒)
犹明鉴,判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老爷青天详察,主鉴不错。”
分類:明鉴判断
《國語辭典》:印堂  拼音:yìn táng
相术家称两眉中间为「印堂」。《儒林外史》第一六回:「现在印堂颜色有些发黄,不日就有个贵人星照命。」
《國語辭典》:蕴涵(蘊涵)  拼音:yùn hán
1.蕴藏包含。清。方苞〈余东木时文序〉:「盖久困于举场,故择义遣辞,不敢过为艰深怪特,而中所蕴涵,则非顺时取誉者所能貌似,此好古积学之自然而流露者也。」清。王先谦《东华录。顺治二十四》:「十三经、二十一史及诸子之不悖于圣经者,莫不蕴涵事理,成一家言。但卷帙浩繁,若以之教人恐未能一时尽解,其义亦未能一时尽得。」也作「蕴含」。
2.蕴藏的意涵。清。梁诗正〈御绘诗经全图赞〉:「五际六情,条纲可述,理趣环深,蕴涵微密。」
《漢語大詞典》:割制
(1).规划建造。汉书·叙传下:“割制庐井,定尔土田,什一供贡,下富上尊。”
(2).裁断,判断。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儻因疲倦之间有所割制,众臣见其能推移於事,即亦因时而向之。”
《漢語大詞典》:断正(斷正)
判断确定。晋书·庾纯传:“凡断正臧否,宜先稽之礼、律。”
分類:判断确定
《漢語大詞典》:纠折(糾折)
查察判断。北史·艺术传下·王显:“ 显 前后居职,所在著称,纠折庶狱,究其奸回,出内惜慎,忧国如家。”
分類:查察判断
《漢語大詞典》:谐决(諧決)
谓恰当地判断处理。魏书·肃宗纪:“帝齿周星纪,识学逾躋,日就月将,人君道茂,足以抚缉万邦,谐决百揆。”
分類:恰当判断
《漢語大詞典》:色听(色聽)
谓根据陈诉人的神色,判断其言辞真伪。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郑玄 注:“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
《国语辞典》:误判(误判)  拼音:wù pàn
判断错误。如:「由于裁判误判,引起在场的观众嘘声不断。」
《漢語大詞典》:高断(高斷)
英明判断。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时 谢渊 、 谢厷 等各陈便宜”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 《会稽典录》:“ 公绪 早夭,同盟所哀。闻其子志行明辩,而被闇昧之谤,望诸夫子烈然高断,而各怀迟疑,非所望也。”
分類:英明判断
《國語辭典》:以言取人  拼音:yǐ yán qǔ rén
根据一个人的言论来判断其人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澹台灭明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漢語大詞典》:以疑决疑(以疑決疑)
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荀子·解蔽:“彼愚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必不当。夫苟不当,安能无过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