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5,分5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独步
百步
步步
十步
一步
步兵
步屧
缓步
高步
跬步
步武
步虚
国步
散步
徒步
《國語辭典》:独步(獨步)  拼音:dú bù
1.超出群伦,天下第一。《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戴良》:「我若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2.独自一人行走。《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李广》:「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聊斋志异。卷二。婴宁》:「伶仃独步,无可问程。」
《国语辞典》:百步  拼音:bǎi bù
一百个脚步的距离。古人常用为射箭时射程的标准。如:「百步穿杨」。《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三国演义》第五六回:「操欲观武官比试弓箭,乃使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
《國語辭典》:步步  拼音:bù bù
一步一步、逐步。唐。杜荀鹤 游茅山诗:「步步入山门,仙家鸟径分。」《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现在挽回之法,须要步步脚踏实地,不作虚空之事。」
分類:步步一步
《骈字类编》:十步(十步)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其八 秋菊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唐 孟浩然 重酬李少府见赠 五行将禁火,十步任寻春。
唐 杜甫 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我行入东川,十步一回首。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
唐 元稹 别李十一五绝 其三 鸟笼猿槛君应会,十步向前非我州。
唐 杨凝 和直禁省 此时颜范贵,十步旧连行。
宋 苏轼 凤翔八观,并叙 其七 李氏园 入门所见夥,十步九移目。异花兼四方,野鸟喧百族。
金 李俊民 陆浑佛髻山 十步都无一步平,往来人似画图行。
《國語辭典》:一步  拼音:yī bù
1.行走时脚向前跨一次,称为「一步」。比喻极短暂的距离或时间。《红楼梦》第六七回:「我什么时候叫你,你什么时候到。迟一步儿,你试试!」《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虽说由上海到汉口走过两趟,却是跟著老人家,一步不敢离开。」
2.棋局中,移动或摆置棋子。如:「他下棋很谨慎,每走一步都考虑好久。」
3.事情的一个阶段。《红楼梦》第七○回:「我们每人每日临一篇给他,搪塞过这一步儿就完了。」
《國語辭典》:步兵  拼音:bù bīng
1.徒步作战的兵种,为陆军主要兵种,具有多种性能,尤以近战及独立战斗为其特色。步兵又可分为徒步兵、装甲步兵与空降步兵。
2.职官名。步兵校尉的简称。参见「步兵校尉」条。
《漢語大詞典》:步屧
(1).行走;漫步。南史·袁粲传:“﹝ 袁粲 ﹞又尝步屧白杨郊野间,道遇一士大夫,便呼与酣饮。”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宋 陆游 《新秋往来湖山间》诗:“车似鸡栖舟似叶,百里何曾劳步屧。”
(2).脚步声或指脚步。 宋 苏轼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起观河汉流,步屧响长廊。” 明 王世贞 《莫参政子良张山人携饮天宁寺作》诗:“东风依步屧,爱此禪房幽。”
《國語辭典》:缓步(緩步)  拼音:huǎn bù
走路时脚步舒徐。形容从容、不慌张。《列子。黄帝》:「缟衣乘轩,缓步阔视。」《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这三位女客,一位跟前一个丫鬟,手持黑纱团香扇替他遮著日头,缓步上岸。」
《漢語大詞典》:高步
(1).阔步,大步。 晋 左思 《咏史》之五:“被褐出 閶闔 ,高步追 许由 。” 明 雷士俊《寄王筑夫》诗:“琴书敦宿好,高步蹈 颜 曾 。”
(2).犹高蹈。指隐居。 唐 刘长卿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诗:“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隽游追幕府,高步集 蓬莱 。”
(3).超群出众。 唐 颜真卿 皇甫曾 等《七言重联句》:“顷持宪简推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下》:“ 戣 ( 孔戣 )高步公卿间,以方严见惮。”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上:“ 成化 以还,诗道旁落, 唐 人风致,几於尽隳。独 李文正 才具宏通,格律严整,高步一时,兴起 李 何 ,厥功甚伟。”
《國語辭典》:跬步  拼音:kuǐ bù
半步。《聊斋志异。卷一○。恒娘》:「日将暮,则相对调笑,跬步不离闺闼。」也作「跬步」。
《國語辭典》:跬步(蹞步)  拼音:kuǐ bù
半步。《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也作「跬步」。
《國語辭典》:步武  拼音:bù wǔ
1.很短的距离。《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三国吴。韦昭。注:「六尺为步,贾君以半步为武。」《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步武之间,不足以骋迹。」
2.脚步。宋。陆游 道室杂咏诗:「岂但烟霄随步武,故应冰雪换形容。」
《漢語大詞典》:步虚
(1).道士唱经礼赞。 唐 李白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诗:“喘息飡妙气,步虚吟真声。” 王琦 注引异苑:“ 陈思王 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 唐 施肩吾 《闻山中步虚声》诗:“何人步虚南峯顶,鹤唳九天霜月冷。”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都城暴水,遣 灵素 厌胜,方率其徒步虚城上,役夫争举梃将击之,走而免。” 明 无名氏 《精忠记·兆梦》:“小道小道,其实玄妙,善能步虚,又会佐醮。”
(2).见“ 步虚词 ”。
(3).指道家传说中神仙的凌空步行。汉武帝内传:“可以步虚,可以隐形。长生久视,还白留青。” 明 刘基 《升天行》:“中夜集五灵,步虚欵天关。” 清 蒋士铨 《第二碑·留香》:“浩气长生,灵旗暗闪,且喜时逢清晏,岁际丰盈,不免步虚巡按一回。”
《漢語大詞典》:步虚词(步虚詞)
(1).道教唱经礼赞之词。 唐 王建 《赠王处士》诗:“道士写将行气法,家童授与步虚词。” 清 汪琬 《赋得宫人入道》诗:“垂手只携禳斗诀,点唇初习步虚词。”亦省称“ 步虚 ”。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公以母老,急於进用,因乾明圣节,进《内道场醮步虚》十首,中有‘玉堂臣老非仙骨,犹在丹臺望泰阶。’上悉其意,俾参大政。”参见“ 步虚 ”。
(2).乐府杂曲歌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八·步虚词 郭茂倩 题解引 唐 吴兢 《乐府解题》:“《步虚词》,道家曲也。备言众仙縹緲轻举之美。” 北周 庾信 、 隋炀帝 、 唐 顾况 、 刘禹锡 等均有拟作。
(3).词牌名。即《西江月》
《國語辭典》:国步(國步)  拼音:guó bù
国家的处境。唐。裴光庭〈宰相等上尊号表〉:「往昔国步多艰,克清内难。」《明史。卷二七四。姜曰广列传》:「史可法悯国步多艰,忠义奋发,提兵江浒,以当南北之冲,四镇棋布,联络声援,力图兴复。」
《國語辭典》:散步  拼音:sàn bù
随意走走。唐。韦应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西游记》第一○回:「独自一个,散步荒郊草野之间。」
《國語辭典》:徒步  拼音:tú bù
1.步行。《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也作「徒行」。
2.比喻平民百姓。《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