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跬步
亦作“蹞步”。
(1).半步,跨一脚。大戴礼记·劝学:“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王聘珍 解诂:“跬,一举足也。”荀子·劝学作“蹞步”。 杨倞 注:“半步曰蹞,蹞与跬同。”北史·魏收传:“跬步无已,至於千里;覆簣而进,及於万仞。” 宋 范成大 《土门》诗:“颠坠较分寸,商略营蹞步。” 梁启超 《新民说》三:“譬之蹞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 沈钧儒 《寄大儿》诗:“小妹居对房,跬步无我离。”
(2).举步;迈步。 宋 苏轼 《灵壁张氏园亭记》:“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士大夫逢时遇合,跬步以至公卿非难,而归田为难。”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官常一:“青云之路,跬步可阶;五尺之童,便思奔竞。”
(3).指极近的距离。旧唐书·肃宗纪下:“忽大风飞沙,跬步之间,不辨人物。”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自失官后,便觉三山跬步,云汉咫尺,此未易遽言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时昏雾四塞,跬步莫覩物色。”
(4).形容少;极少。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桓 称仲父, 文 称太公,计此二人,曾无跬步之劳,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 宋 司马光 《辞赐金第一札子》:“今臣等虽备位五使,犹在京城,跬步之劳,亦未尝有,以何勋效再受重赐。”朱子语类卷五九:“自来见得此理真无内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觉此心慊然。”
(5).喻指小节。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夫细行不矜,终为大德之累,跬步必谨,犹忧其过举也。”明史·张邦奇传:“﹝ 张邦奇 ﹞与 王守仁 友善,而语每不合。躬修力践,跬步必谨。” 清 姚鼐 《复张君书》:“是故古之士,於行止进退之间,有跬步不容不慎者,其虑之长而度之数矣。”
(6).人迹。 唐 杜甫 《溪涨》诗:“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 仇兆鳌 注:“跬步疏,人跡稀也。” 清 曹寅 《葺治亭后竹径和牧中丞韵》:“跬步春园空,苍然隔林语。”
《漢語大詞典》:物迹
人迹。 金 元好问 《清凉相禅师墓铭》:“理性与融,物迹与通。不雷不霆,有声隆隆。”
分類:人迹
《漢語大詞典》:人迹(人蹟)
亦作“ 人跡 ”。亦作“ 人蹟 ”。 人的足跡。史记·秦始皇本纪:“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汉书·晁错传:“人迹所及,靡不闻命。” 晋 张协 《杂诗》之九:“溪壑无人跡,荒楚鬱萧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石径崎嶇,人蹟裁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定数:“菴僻甚,人跡罕到。” 郁达夫 《沉沦》二:“跑到人跡罕至的山腰水畔,去贪那孤寂的深味去。”
分類:人迹足迹
《漢語大詞典》:张罗(張羅)
(1).张设罗网以捕鸟兽。战国策·东周策:“譬之如张罗者,张於无鸟之所,则终日无所得矣。”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白云观》:“张罗释兔求雉,投博呼卢得梟。”
(2).形容冷落少人迹。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还入平原逕,穷巷可张罗。”隋书·循吏传·刘旷:“狱中无繫囚,争讼絶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 宋 苏轼 《次韵杨褒早春》:“细雨郊园聊种菜,冷官门户可张罗。”参见“ 门可罗雀 ”。
(3).喻张设法网。后汉书·寇荣传:“张罗海内,设置万里。” 隋 薛道衡 《老氏碑》:“尚贤饰智,悬法张罗。”
(4).引申为预设圈套,陷人于罪。 清 钱谦益 《〈申比部诗〉序》:“执政张罗鉤党,毒螫善类。”
(5).搜罗;罗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恨张罗玉石无分,嗟悬鐸薰蕕相绞。” 明 金銮 《王西庄宴集》曲:“这的是开东阁张罗了俊杰,不争你卧 南阳 埋伏着龙蛇。”
(6).指物色,寻找。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我说老大,别光学这个那个,也得张罗了媳妇,省得衣破无人补啊!”
(7).招揽;招集。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我虽然深知自己是怎么瘦,又是公的,并没有乳,然而想到他们为张罗生意起见,情有可原,只要出售的不是毒药,也就不说什么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 永祥 兄说的真对!有个聚餐会,十分方便,大家到日期就可以碰头,也不要到处张罗。”
(8).筹划;料理;安排。 元 张养浩 《新水令·辞官》套曲:“自相度,图箇甚,谩张罗,得磨驼且磨驼。”红楼梦第一一○回:“如今只有他几个自己的人瞎张罗,背前面后的也抱怨。”《恨海》第五回:“五姐儿叹口气道:‘出门人自然是苦的。’説罢,下去,张罗弄水洗脸。” 丁玲 《记游桃花坪》:“我们赶快起身,忙着张罗吃早饭。”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五章:“一九四三年春季, 王老虎 跟 冬梅 张罗着成亲,敌人来了一次‘奔袭’,把他们冲散了。”
《漢語大詞典》:门可罗雀(門可羅雀)
形容门庭冷落,来客绝少。语出史记·汲郑列传论:“始 翟公 为廷尉,宾客闐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梁书·到溉传:“及卧疾家园,门可罗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僮奴婢媪皆散,不半载,门可罗雀矣。”《人民日报》1981.2.7:“在这期间,我原来门可罗雀的住处忽然热闹起来。”亦作“ 门可张罗 ”、“ 门堪罗雀 ”。太平广记卷一八七引 唐 韦述 《两京记》:“ 唐 初,祕书省唯主写书贮掌勘校而已,自是门可张罗。”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可张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然 丁晋公 诗固尝云‘屋可占乌曾贵仕,门堪罗雀称衰翁’矣。” 金 元好问 《寄西溪相禅师》诗:“门堪罗雀仍未害,釜欲生鱼当奈何。” 清 李渔 《慎鸾交·绝见》:“体统乖,威仪褻,纲常没半些,又不是门堪罗雀无宾客。”
《漢語大詞典》:绝迹(絶蹟)
亦作“绝跡”。亦作“绝蹟”。
1.不见踪迹。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行地难。” 郭象 注:“不行则易,欲行而不践地,不可能也。”南史·梁吴平侯景传:“州内清静,抄盗絶迹。”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君有画鹤之诬,隐壁仙逝,则君之墨本絶跡矣。” 郭沫若 《沸羹集·答〈国际文学〉编者》:“大抵在初期,诗歌是最流行的,独幕剧次之,小说则几乎绝迹。”
2.无人迹处。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况 卢敖 一人之身,独行絶迹之地,空造幽冥之语乎。”
3.形迹与外界隔绝。后汉书·杜根传:“周旋民间,非絶跡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 唐 王建 《送人》诗:“与君俱絶蹟,两念无因由。”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絶跡远浮名,林皋託孤诣。”
4.指卓越的功业事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揆厥所元,终都攸卒,未有殊尤絶迹可考于今者也。”晋书·刘颂传:“树国全制,始成於今,超 秦 、 汉 、 魏氏 之局节,绍五帝 三代 之絶跡。”
《漢語大詞典》:荒无人烟
荒凉没有人迹。例如:荒无人烟的戈壁。
分類:荒凉人迹
《漢語大詞典》:无人之境(無人之境)
(1).指人迹不到的荒野。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始经魑魅之途,卒践无人之境。”旧唐书·狄仁杰传:“陛下必欲曲赦 本立 ,请弃臣於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 清 黄景仁 《恼花篇》:“尔今穷瘁实天予,岂有生意回春容;无人之境詎可得?徒使冰炭交心胸。”亦作“ 无人之地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艾 自 阳平 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
(2).无人存在的地方。常用作比喻。 宋 文天祥 《集杜诗·〈京湖宣阃〉诗序》:“一上而一下,使中流荡然,虏安行入无人之境,国安得不亡?” 鲁迅 《彷徨·伤逝》:“她却是大无畏的,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
《漢語大詞典》:出震之君
传说 伏羲 之母履大人迹于 雷泽 ,感孕而生 伏羲 于 成纪 。 伏羲 以木德王,主春令,故《易·说卦》有“帝出乎震”之语,后因称 伏羲 为“出震之君”。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其泉源所渐,基於出震之君。黼藻斯彰,郁乎如云之后。”参见“ 出震 ”。
《漢語大詞典》:出震
八卦中的“震”卦位应东方。出震,即出于东方。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伏惟陛下出震等於 勛 华 ,鸣谦同於 旦 奭 。握图秉鉞,将在御天;玉胜珠衡,先彰元后。”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继明悬日月,出震统乾坤。” 宋 苏辙 《代张公谢致仕表》:“復缘出震之初,与闻冯几之命,曲加恩礼,度越典常。”
分類:八卦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