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灯 → 镫灯”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明灯(明燈)  拼音:míng dēng
1.明亮的灯火。《文选。刘铄。拟古诗。拟行行重行行》:「卧觉明灯晦,坐见轻纨缁。」也作「明镫」。
2.比喻指引朝向光明前进的人或事物。如:「先圣先贤是指引我们努力上进的明灯。」
《國語辭典》:明镫(明鐙)  拼音:míng dēng
镫,灯。明镫指明亮的灯火。《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之一》:「众宾会广坐,明镫熹炎光。」也作「明灯」。
《國語辭典》:明灯(明燈)  拼音:míng dēng
1.明亮的灯火。《文选。刘铄。拟古诗。拟行行重行行》:「卧觉明灯晦,坐见轻纨缁。」也作「明镫」。
2.比喻指引朝向光明前进的人或事物。如:「先圣先贤是指引我们努力上进的明灯。」
《國語辭典》:长明灯(長明燈)  拼音:cháng míng dēng
1.供在佛像或神像前面,昼夜不灭的灯。唐。刘禹锡〈谢寺双桧〉诗:「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2.古代汉族随棺木埋葬的灯。民间迷信以为棺材是死者的屋宇,有灯则明,无灯则暗,故置长明灯象徵永远明亮。
《国语辞典》:光明灯(光明灯)  拼音:guāng míng dēng
一种在庙宇点放以祈福的灯。每年阴历正月十五日起,寺庙开始接受信众捐灯点亮,摆放在奉祀诸神的大殿内。灯上都有名牌书写点灯信徒的姓名,长明一整年,祈求诸神庇佑信徒全年平安顺遂。也称为「元辰灯」。
《漢語大詞典》:常明灯(常明燈)
即长明灯。以供在佛前昼夜不灭,故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徐波:“常明灯下须弥顶,雪北香南见两人。”
《國語辭典》:孔明灯(孔明燈)  拼音:kǒng míng dēng
利用热空气原理所制成的一种纸灯。灯笼上部无口,灯蕊燃烧后,里边产生的热空气比重较轻,能使灯升至空中。传说为三国时孔明所发明,故称为「孔明灯」。也称为「诸葛灯」。
《漢語大詞典》:明灯火仗(明燈火仗)
点起灯火。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她拉着 老改 跑了出去,屋里的人们也听见了,跟着起来,明灯火仗跑到牲口棚里去。”
分類:灯火
《國語辭典》:供养(供養)  拼音:gòng yàng
1.提供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殷氏承当了供养公婆,初时也还像样,渐渐半年三个月,要茶不茶,要饭不饭。」
2.供奉安置。《西游记》第四○回:「一壁厢传旨宣召丹青,写下唐师徒四位喜容,供养在金銮殿上。」
3.佛教用语。佛教徒以香花、饮食等物品或种种善行,献给佛、法、僧或一切众生。南朝齐。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已得几过悬幡、表刹、合掌供养?」
《國語辭典》:传灯(傳燈)  拼音:chuán dēng
佛教以灯象徵智慧,众生因智慧而解脱,故称教导佛法为「传灯」。清。钱谦益 定慧寺诗:「麒麟可即图,龙像俱传灯。」后亦见用于民间宗教的传法。
《國語辭典》:香灯(香燈)  拼音:xiāng dēng
1.祭堂所设的灯。《南史。卷三五。列传。顾觊之》:「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有凭耳。」宋。谢枋得 圆峰道院祠堂记:「朔望有斋馔,晨夕有香灯,如士大夫之奉家庙。」
2.旧指女子闺房中的灯。唐。韦庄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词:「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國語辭典》:街灯(街燈)  拼音:jiē dēng
竖立在街头,用以照明的电灯。
《漢語大詞典》:无影手术灯
一种医科手术照明灯具。将多个特制光源和反射镜片装入盘形罩内,使光线从各方向透过隔热滤光玻璃集中在手术区,避免手术操作时在手术区内出现阴影而影响手术。
《国语辞典》:美术灯(美术灯)  拼音:měi shù dēng
样式新巧,颜色秀丽的照明灯饰。
《國語辭典》:手电筒(手電筒)  拼音:shǒu diàn tǒng
手持携带式照明器具,一般为筒形,内含乾电池或充电电池作为电源,藉由筒内灯泡及聚焦反射镜提供走动或巡视所需照明之用。也称为「电筒」。
《國語辭典》:煤油灯(煤油燈)  拼音:méi yóu dēng
以煤油为燃料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