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农历(農曆)
(1).我国古代历法之一。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十三个月(383天或384天,闰月在几月份也没有一定)。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俗称阴历。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 夏 代,所以又称夏历、旧历。
(2).农业上使用的历书。
《漢語大詞典》:太阴历(太陰曆)
即阴历。历法的一种。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而定,平均值大致等于朔塑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历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倍数,和回归年无关。通常说的“阴历”指我国旧时通用的历法,即农历。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那时是一九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晚十一时光景,太阴历的庚申年十二月十七。”
《漢語大詞典》:三月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三个月
《漢語大詞典》:长夏(長夏)
(1).指阴历六月。《素问·六节藏象论》:“春胜长夏。” 王冰 注:“所谓长夏者,六月也。”
(2).指夏日。因其白昼较长,故称。 唐 沈佺期 《有所思》诗:“坐看长夏晚,秋月照罗幃。” 金 蔡圭 《寄通州王倅》诗:“长夏少人事,官闲帘户深。” 清 刘大櫆 《游百门泉记》:“亭外廊四,周廊之内,老柏十数株蔽日,长夏坐其内不知有暑也。”
《漢語大詞典》:守岁(守歲)
阴历除夕终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来,谓之守岁。 晋 周处 《风土记》:“ 蜀 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唐 孟浩然 《岁除夜有怀》诗:“守岁家家应未卧,想思那得梦魂来。” 宋 朱淑真 《除夜》诗:“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乾,无应者。” 徐玉诺 《一只破鞋》中:“守岁一般将一夜熬过去,我们又冷又饿,正要预备些热水喝,忽然县知事又来了,立逼着我们上城。”
《漢語大詞典》:大年
(1).谓年寿长。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明 吴承恩 《寿熙台潘公八袠序》:“天且益厚之,使舒缓以观餘庆,则大年遐福可契而取也。” 林纾 《林迪臣先生寿序》:“若先生用心仁爱,当可以臻大年而竟循吏之用矣。”
(2).阴历新年,春节。 元 乃贤 《新乡媪》:“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十:“真是天大的高兴,比过大年高兴得多啦!”
(3).丰收年。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听别人说今年是个大年,一亩地顶十亩地呢。”
(4).阴历十二月有三十天的年份。
《漢語大詞典》:上日
(1).朔日,即农历初一。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 文祖 。” 孔 传:“上日,朔日也。”初学记卷四引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曰上日。” 清 金农 《元日过张少府小饮花下》诗:“仙尉逢 梅福 ,同为上日吟。”一说上日指阴历每月上旬之吉日。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上日、元日,皆非谓朔日也。上日谓上旬吉日……自 张衡 《西京赋》始以元日为朔日,而 汉 以前无之。”
(2).佳日,佳节。 唐 李乂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诗:“上日登楼赏,中天御輦飞。”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太后冬至词语》:“眷东风之协应,嘉上日之同欢。” 清 曹寅 《和竹磵姪上巳韵》:“上日宜称巳,春来三月三。”
《漢語大詞典》:岁朝(歲朝)
阴历正月初一。后汉书·周磐传:“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 李贤 注:“岁朝,岁旦。” 宋 范成大 《爆竹行》:“岁朝爆竹传自昔, 吴 儂政用前五日。”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明日正月初一日,是个岁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洞庭丐者:“破蒲团上三更梦,那管明朝是岁朝。”
谓古代诸侯每年见天子。礼记·王制“五年一朝” 汉 郑玄 注:“ 虞夏 之制,诸侯岁朝。”
《漢語大詞典》:王春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 文王 也。”后以“王春”指阴历新春。 唐 杜甫 《暮春送马大卿赴阙》诗:“卿月昇金掌,王春度玉墀。” 宋 臧鲁子 《满庭芳》词:“好是王春正月维岳降,膺此神休。”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之二:“王春司令,紫宸臻首祚之祥。” 清 顾炎武 《元旦陵下作》诗:“山川通御气,节物到王春。”
分類:阴历一月
《漢語大詞典》:初弦
指阴历每月初七、八的月亮。其时月如弓弦,故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诗:“ 九江 逢七夕,初弦值早秋。” 唐 杜甫 《遣意》诗之二:“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吴晨笳 《姐妹》:“回来的时候,初弦的月亮已经下去了。”
《漢語大詞典》:景风(景風)
(1).祥和之风。尸子卷上:“祥风,瑞风也。一名景风,一名惠风。”列子·汤问:“景风翔,庆云浮。”法苑珠林卷七:“ 李巡 曰:‘景风,太平之风也。’”
(2).八风之一。南风。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气和暖,众果具繁。”蕤宾,乐律名,配阴历五月。 唐 李白 《过汪氏别业》诗之二:“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明 杨慎 《伊兰赋》:“开以景风之俶辰兮,贯乎星回之火节。”
(3).八风之一。东南风。《淮南子·墬形训》:“东南曰景风,南风曰巨风。”
(4).八风之一。东风。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望侧阶而容贤,候景风而式典。” 刘良 注:“景风,东风也。”
《漢語大詞典》:无射(無射)
(1).不厌。《诗·小雅·车舝》:“式燕且誉,好尔无射。” 郑玄 笺:“射,厌也。” 陆德明 释文:“射,音亦。” 汉 蔡邕 《司空袁逢碑》:“信可谓兼三才而该刚柔,无射于人斯矣。”
(2).古十二律之一。位于戌,故亦指阴历九月。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 郑玄 注:“无射阳声之下也。”史记·律书:“九月也,律中无射。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餘也,故曰无射。其於十二子为戌。戌者,言万物尽灭也,故曰戌。” 唐 张说 《九日陪登高》诗:“重阳初啟节,无射正飞灰。”参见“ 十二律 ”。
(3). 周景王 所铸钟名。后亦泛指大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二十一年春,天王将铸无射。” 杜预 注:“ 周景王 也。无射,鐘名,律中无射。”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命彼鼓延,铸斯无射。”
《漢語大詞典》:十二律
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 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漢語大詞典》:中气(中氣)
(1).古代历法以太阳历二十四气配阴历十二月,阴历每月二气:在月初的叫节气,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逸周书·周月:“闰无中气,斗指两辰之间。” 南朝 宋 鲍照 《征北世子诞育上表》:“伏承王子,以中气正月,钟灵纳和。” 唐 白居易 《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示兼呈梦得》:“七月中气后,金与火交争。”
(2).中和之气。 唐 白居易 《中和节颂》:“吉辰伊何,号为中和。和维大和,中维大中。以畅中气,以播和风。” 唐 皎然 《答郑方回》诗:“高秋日月清,中气天地正。”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孔林:“享殿正对 伯鱼 墓,圣人葬其子得中气。”
(3).中医名词。指中焦脾胃运转机能的原动力。对食物的消化、身体的营养有重要作用。灵枢经·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中:“盖中气虽虚,表尚未和,不敢大补。”
(4).指丹田之气。 清 张裕钊 《答吴挚甫书》:“阁下谓苦中气弱,讽诵久则气不足载其辞。”《老残游记》第二回:“仗着他的喉咙,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气,要多长有多长。”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她的嗓子有点闷,可是很有中气。”
《漢語大詞典》:初吉
(1).初时吉利。易·既济:“初吉终乱。《彖》曰……‘初吉’,柔得中也。” 高亨 注:“封辞云‘初吉’者,因臣下在初时得正中之道,故吉也。”
(2).朔日,即阴历初一日。《诗·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毛 传:“初吉,朔日也。”一说自朔日至上弦(初八日)为“初吉”。见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 唐 杜甫 《北征》诗:“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浦起龙 心解:“初吉,朔日也。”
《漢語大詞典》:元巳
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 汉 张衡 《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軫,祓于阳濒。”自 三国 魏 以后,把这个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文选·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诗》:“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 张铣 注:“元巳,上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