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帝国(帝國)  拼音:dì guó
1.有皇帝称号的国家。隋。王通《文中子。卷五。问易》:「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
2.有很大版图或殖民地的国家。如:「罗马帝国」、「日耳曼帝国」。
《國語辭典》:富翁  拼音:fù wēng
财富很多的人。《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家有田原数十顷,就算得个小小的富翁了。」
《國語辭典》:物主  拼音:wù zhǔ
物权所属的人,财物拥有者。《隋书。卷六六。张虔威传》:「后数日,物主来认,悉以付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那咸水妹表明他不见了物主,送来存放待领的话。」
《國語辭典》:占有  拼音:zhàn yǒu
1.占据、持有。如:「他从事散文创作三十年,终于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2.为《民法》上重要概念,指占有人对于物有事实上管领力之状态,是一种事实,而非权利。
《國語辭典》:公地  拼音:gōng dì
国有的土地。如:「政府准备利用这一带的公地,规划成为文化产业园区。」
《漢語大詞典》:牛客
宋 代称拥有耕牛的佃客。文献通考·户口二:“不计主户、牛客、小客,尽底通抄,差遣之时,所冀共分力役。”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第七章第二节:“佃客自有耕牛的,称作‘牛客’,耕种所得一般是和地主对分。”
分類:拥有耕牛
《国语辞典》:徒具  拼音:tú jù
只注重或仅拥有某种事物。如:「徒具虚文」。清。徐珂《清稗类钞。方言类。苏州方言》:「猢狲戴帽子,猢狲,猴也,沐猴而冠,讥其徒具人形也。」
《漢語大詞典》:富族
拥有大量资财的家族;富家。 唐 李朝威 《柳毅传》:“ 毅 因适 广陵 宝肆,鬻其所得。百未发一,财以盈兆。故 淮右 富族,咸以为莫如。”《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 善文 到家,携所得於 波斯 宝肆鬻焉,获财亿万计,遂为富族。”
《國語辭典》:异化(異化)  拼音:yì huà
语音学上指两个相同或相似的音连在一起,而变成不相同或不相似的音。如「总统」ㄗㄨㄥˇ ㄊㄨㄥˇ异化为ㄗㄨㄥˊ ㄊㄨㄥˇ。
《國語辭典》:军阀(軍閥)  拼音:jūn fá
泛指以武力割据地盘,把持政权,对抗政府,而握有雄厚势力、自成一派的军人。如民国初年的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等。
《国语辞典》:母权(母权)  拼音:mǔ quán
在母系制度下,母亲所拥有的生产支配权及亲权。
《國語辭典》:全禄(全祿)  拼音:quán lù
旧时按其官职而给予应得的全部薪俸。《旧唐书。卷一○○。卢从愿传》:「使回,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
《漢語大詞典》:富农(富農)
(1).泛指拥有大量田产的人。 唐 于濆 《富农诗》序:“ 濆 寓居 尧山 南六十里,里有富农,得氏 琅琊 ,人指其貌:此多藏者也。积粟万庾,马牛无算。”新唐书·回鹘传下:“畜,马至壮大,以善鬭者为头马,有橐它、牛、羊,牛为多,富农至数千。” 清 李鸿章 《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臣料数十年后, 中国 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製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韩北屏 《非洲夜会·酋长的故事》:“他说他是一九五二年才当选酋长的,当选之前,是一个富农,家里现在还经营着农业。”
(2).指我国旧时农村中以剥削雇佣劳动(兼放高利贷或出租部分土地)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一般占有土地和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以及活动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但收入的大部分是由剥削得来。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四节:“富农约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五左右。”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五章:“你爱的是地主、富农,恨的是贫下中农。”
《漢語大詞典》:负挟(負挾)
持有,拥有。
分類:持有拥有
《國語辭典》:领有(領有)  拼音:lǐng yǒu
拥有、占有。如:「美国领有广大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