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悟  拼音:bù wù
1.不明晓、不觉醒。晋。木华〈海赋〉:「徒识观怪之多骇,乃不悟所历之近远。」《三国演义》第六回:「非汝言,吾实不悟。」
2.不料、意想不到。《晋书。卷五二。列传。华谭》:「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晋。庾亮〈让中书令表〉:「不悟徼时之福,遭遇嘉运。」
《國語辭典》:感悟  拼音:gǎn wù
心有所感而醒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周太祖感悟,遂赦之。」
《國語辭典》:颖悟(穎悟)  拼音:yǐng wù
聪明过人。《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两三岁时,就颖悟非凡,看见经卷上字,恰像原是认得的,一见不忘。」
《國語辭典》:觉悟(覺悟)  拼音:jué wù
1.醒悟以往的困惑或过失。《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欲令觉悟反正,推诚行善。」
2.佛教用语。指经由修行,證悟真理,而灭除无明、烦恼的圣者境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六:「于诸法中觉悟者,唯愿当开甘露门。」
《國語辭典》:觉寤(覺寤)  拼音:jué wù
1.睡醒。《东观汉记。卷九。冯异传》:「觉寤,心中动悸。」
2.醒悟已往的困惑或过失。《淮南子。要略》:「终身颠顿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觉寤乎昭明之术矣。」《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國語辭典》:悟道  拼音:wù dào
證悟真理。唐。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之一:「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小说讲经史》:「谈经者,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者,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國語辭典》:开悟(開悟)  拼音:kāi wù
1.开通觉悟。《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宋史。卷四三七。儒林传七。程迥传》:「释经订史,开悟后学。」
2.佛教用语。指修行人證知现象没有真实性的经验。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方普现大神通,一切众生悉开悟。」
《國語辭典》:顿悟(頓悟)  拼音:dùn wù
佛教用语:(1)谓在一时间證得真理。《五灯会元。卷四。荐福弘辩禅师》:「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器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2)證悟一切现象都无真实的生灭变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南朝梁。刘孝标。注:「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
《國語辭典》:妙悟  拼音:miào wù
神悟,超越寻常的领悟。《宋史。卷四二七。道学列传一。邵雍》:「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纪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
《骈字类编》:一悟
唐 王维 饭覆釜山僧 一悟寂为乐,此日闲有馀。
《漢語大詞典》:悟入
(1).佛教语。谓觉知并证入实相之理。语本《法华经·方便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 唐 宗密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就人有教授方便之顿渐,根性悟入之顿渐。” 元 德异 《〈坛经〉序》:“有 可大师 者,首於言下悟入,未上三拜得髓。”
(2).泛指领会。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舟中读 张载人 儒门事亲一书,觉耳目一新,颇有悟入处。”
《國語辭典》:悔悟  拼音:huǐ wù
追悔前非,觉悟改过。《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阜陵质王延传》:「今王曾莫悔悟,悖心不移。」
《漢語大詞典》:警悟
(1).警觉领悟;机敏领会。 汉 王充 论衡·艺增:“增其语,欲以惧之,冀其警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铁生 ﹞心中想着 卧师 所言祸福之报,好生警悟。” 艾芜 《夜归》:“ 康少明 忽然警悟出了,原因一定出在他的脸上。”
(2).告戒使觉悟;警戒醒悟。旧唐书·郝处俊传:“且天降灾异,所以警悟人君。其变苟实,言之者何罪?”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张无垢 贬 南安 ,凡十有四年。寓处僧舍,未尝出户,其一话一言,举足为法,警悟后学宏矣。”
(3).机敏聪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林公 云:‘见 司州 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宋 范仲淹 《忠献范公墓志铭》:“公警悟过人,挺然国器。”金史·纳合椿年传:“初置 女直 字,立学官於 西京 , 椿年 与诸部儿童俱入学,最号警悟。”
《國語辭典》:大悟  拼音:dà wù
澈底醒悟。《三国演义》第九九回:「睿大悟曰:『卿言是也。』自此愈加敬重。」
《漢語大詞典》:悟彻(悟徹)
亦作“ 悟澈 ”。 佛教谓破迷妄、开真智。亦指觉悟得透彻、彻底。红楼梦第二二回:“ 黛玉 又道:‘……我还续两句云:无立足境,方是乾净。’ 寳釵 道:‘实在这方悟彻。’”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何玉凤 立地回心,一点灵犀悟澈,那 安龙媒 良缘有定。”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昔者屡受此苦,今已悟澈而决不作此事矣。”
《漢語大詞典》:悟主
使主上觉悟。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宣力王室,匪惟厥武。揔干 鸿门 ,披闥帝宇;耸颜誚 项 ,掩泪悟主。”新唐书·房琯传赞:“ 琯 以忠谊自奋,片言悟主而取宰相,必有以过人者。”